米家船

米家船有多種含義,常被借指北宋書畫家米芾的書畫、福州的一種工藝品、一種裱褙技藝、三坊七巷(福州市中心一處地方的概稱)等。

米芾書畫

北宋 書畫家 米芾 ,常乘舟載書畫遊覽江湖。後常以“米家船”借指 米芾 的書畫。 宋 黃庭堅 《戲贈米元章》詩之一:“滄江盡夜虹貫月,定是 米 家書畫舡。” 任淵 註:“ 崇寧 間, 元章 為 江 淮 發運,揭牌於行舸之上曰‘ 米 家書畫舡’。” 金 元好問 《錢過庭煙溪獨釣圖》詩之二:“小景風流二百年,典刑來自 米 家船。”明 王時敏《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割取一峰深秀色,可堪移入米家船。”

工藝品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藝

簡介

“米家船”裱褙店自1865年創建至今有140年歷史。因其工藝精湛,誠信待客,成為南后街眾多裱褙店中的佼佼者。2001年全國品牌聯創委員會授予“米家船”“百年名牌老店”的榮譽牌匾,這在全省裱褙行業中是唯一的一家。雖然福州裱褙店不少,但有這么長歷史,且影響範圍這么廣的,屈指可數。

故事

在隔開三坊和七巷的南后街,在這條文人騷客活躍的文化街上,有一家與古老街道共同見證歷史的裱褙店———“米家船”。“米家船”裱褙店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5年),至今已近139年的歷史。
初來“米家船”的人大都有這樣的疑問:店主一不姓米二不撐船,為什麼要叫“米家船”呢?現任掌門人林文光老先生為我們解開了疑團。“米家船”的創始人是林文光的爺爺林金師。當年,林金師從福州西河遷到城內南后街開裱褙店。小店開始沒有名字更提不上掛匾,但這並不影響林家的裝裱手藝。不少人慕名而來,其中就有清朝的福州舉人、書法家何梅生(又名何振岱)。何舉人看到小店默默無名,自告奮勇給小店題匾“米家船”。傳說,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喜歡沿著長江中下游飄遊寫生,由於江南氣候潮濕,每到一個碼頭,米芾都把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船頭,一邊晾曬,一邊展示。“米家船”就取自“米家書畫滿河灘”,意味深長,用來做裱褙店的名字是再合適不過了。牌匾掛出後,在三坊七巷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轎子、馬車來往不絕,甚至有些文人墨客在裱褙店裡吟詩作畫。
“米家船”以優質的選材和精湛的技藝聞名,響噹噹的招牌自然不簡單。林文光自豪地說,“米家船”不但宣紙、面料、軸條是專門訂做的,連漿糊都大有文章。“煮漿糊要掌握火候,煮好後還要用水泡半個月到一個月,這樣能消火,保證裱出來的字畫平整不變形。然後再加進祖傳的藥方,蟲子怕藥,可以防蛀。”
今日的“米家船”古物已經不多,長3米、寬1.5米的楠木桌和一架楠木長梯都是開店初就有的,陪伴“米家船”浮浮沉沉地走過139年,走過了一條由興到衰,再由衰到興的曲折過程。

裱褙

裱褙(biǎo bèi),亦作“表背”、“裝背”。即“裝裱”。明周嘉胄《裝潢志. 裱背十三科》:“《輟耕錄》雲‘畫有十三科’,表背亦有十三科。”法書名畫,一經裝裱,才能便於觀賞,神采墨妙,躍然生動,增進美觀,比之未經裝裱更為出色。而且書畫經裝裱,易於保存,又可延長壽命,對保護書畫起著極重要的作用。裝裱不僅保存書畫,而對受到嚴重破損的書畫,還有起死回生的作用,所以裝裱工人有“畫郎中”(醫生民間稱郎中)的名稱。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