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指精簡政府機構,把經營管理權下放給企業。是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階段,針對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下政企職責不分、政府直接經營管理企業的狀況,為增強企業活力,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而採取的改革措施。

基本信息

簡介

簡政放權簡政放權
李克強總理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新一屆政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轉變政府職能”,是當前形勢下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舉措,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客觀要求。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則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招。李克強總理用“簡政放權”引導廣大領導幹部把心思和精力統一到中國夢上來,為實現“中國夢”積聚著強大力量。

影響

“簡政放權”是權力外放,是自我革命的開拓者。國務院前兩次召開常務會議,共批准取消和下放133項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簡政放權,這就是為了“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願望。”“簡政放權”是自我革命的開拓者,它能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它能更好地發揮地方的作用,激發內在活力;它能推動經濟轉型,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內需潛力、形成新動力。

“簡政放權”是強化管理,是保障民生的守護者。改革取消和下放權力是為了更有力地創新和強化社會管理,就是要編織一張覆蓋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就是要加強和改善巨觀管理,最佳化行政管理流程,將好的管理措施用在民生大計上。“要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對食品、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民眾高度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把該管的管住管好。”“簡政放權”既是增強政府治理、建設現代政府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權威性,更好服務人民民眾的有效保障。

目前中央政府強力推進的簡政放權,實際上是對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重新厘定。讓經營主體通過自己的判斷和抉擇收穫利益,並承擔風險,這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原則。所有主體進行投資前必須清楚這一遊戲規則,政府不應該也不可能越俎代庖,替市場主體做出風險決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有關法律制度逐漸完善,政府只應該擔當市場的“裁判員”和“服務員”,調解利害相關者之間的衝突,為市場活動提供軟硬體設施等公共服務。

提出

簡政放權簡政放權
2013年3月14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的第七次政府機構改革。5月13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新一輪轉變政府職能的大幕拉開。這是短短一月內國務院第三次提及簡政放權。會議提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
進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7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以改革釋放創業創新活力。
會議指出,2015年以來,通過加大定向調控等措施,我國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在深化各領域改革、促進產業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各類市場穩定等方面都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要鞏固穩中向好基礎,繼續頂住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等改革力度。會議決定,在去年已取消149項職業資格的基礎上,再取消網路廣告經紀人等62項職業資格。對國務院部門設定實施的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以及國務院行業部門和全國性行業協會、學會自行設定的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規依據,但與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財產安全關係不密切或不宜採取職業資格方式管理的,按程式提請修訂法律法規後予以取消。要抓緊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管理長效機制,向社會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
在8月26日的常務會上,李克強明確要求有關部門,要嚴查簡政放權改革中“玩花樣”等現象,逐項清理收費項目,建立公開透明的“收費清單”,對清單外的事項務必以“法無授權不可為”為準繩,對頂風作案、變相收費的行為一定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審批效率顯著提高,“瓶頸”也逐漸凸顯。江蘇省編辦主任俞軍介紹,“江蘇省政府各部門保留行政許可事項375項,省里有權取消的基本都取消了。保留的大部分審批事項是由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設定,地方政府無權取消和停止適用,需要國家層面統一調整。”這是中央編辦在2014年初啟動調研,梳理髮現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有780餘項。
對於這780餘項許可事項,國務院開出“藥方”:一是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設定的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加快論證,成熟一批取消一批;二是對部門規章、紅頭檔案等其他形式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今年底原則上全部取消,需重新設許可的另走立法程式。
逐漸清理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許可事項後,企業辦事會更加便捷,首批62項許可有29項與此相關。符合條件的企業能直接享受稅收優惠,有助於加快企業資金流動,縮短投資項目建設周期。還有一條專門針對江蘇,取消地方稅務部門的“企業享受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試點優惠政策核准”。
政府的“大事”,多在兩端:一是“權”,一是“錢”。這兩件事辦好了,施政可謂成功。而辦好這兩件事,無論施政者自己有怎樣的說辭,最終還是要落到老百姓的日常感受上。11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的就是緊貼老百姓生活的“權”與“錢”。
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的“先手棋”,迄今已砍掉700多項審批事項。“放”了這么多權,總得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吧,否則這權就談不上“放”好。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也如此,倘若社會上的感受普遍不到位,那么這“管”和“服”大概也不能說是到位。日常生活中頻頻困擾民眾的“辦證多、辦事難”問題,國務院常務會已多次涉及。李克強總理談及的一些“奇葩證明”曾引起過社會廣泛共鳴,現在相關部委都已拿出解決辦法。此次常務會,國務院更是拿出一攬子方案——簡化最佳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民眾辦事。
“一攬子”環節之一:全面梳理和公開各地區、各部門及相關中介、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目錄,並動態調整。解讀一下:這就是權力清單啊!也就是放好、管好、服好的基礎。清單以外的,沒有任何藉口再拿來給老百姓“添堵”;清單以內的,全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正如李克強會上所說的:最重要的是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公開,實際上是權力清單公開,自由裁量權不能太大。
環節之二:堅決砍掉各類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總理說了:不是說不可以有證明,但有時候突然冒出幾十個證明,於法、於檔案都沒有依據,這樣的證明把市場、老百姓的手腳都束縛了。
環節之三:簡化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網上辦理和網上諮詢,依託“網際網路+”推進部門間公共服務信息共享。換成大白話就是,今後老百姓可以不跑“冤枉路”了,變“民眾奔波”為“信息跑腿”。實際上,讓老百姓順順噹噹、痛痛快快把事辦好了,政府的事,很大一塊兒也就辦好了。
“權”放好了,“錢”怎么用好?當天常務會也給出了示範。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困難也明顯增加。國家的錢,好鋼得用到刀刃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無論何時,教育都屬“刀刃”。國務院踐行並再次強化了這一理念。常務會決定,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國家統一確定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對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學校)按不低於定額標準給予補助。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含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這意味著,我國義務教育保障的重要成果“兩免一補”經費,實現了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更加適應城鎮化和人口流動加速的現實國情。政策的實施,由中央和地方統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經費,明後年將新增財政投入150多億元。
這筆“多花”的錢,和此前多次常務會決定減稅“少收”的錢一樣,都不容易,但都屬於有戰略性眼光的“用錢”,對國家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和價值。李克強在會上說,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完善,不僅體現了教育公平,也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事實上,相當多的農村人口正是為了子女的教育而進城。進城以後,一方面他們不該受到歧視,義務教育理應得到高質量的保障;另一方面,城市義務教育新增的壓力也理應得到紓解,尤其是接受農村學生較多的東部省份城市。當天常務會的這一決定,實際上是對義務教育經費安排的一次統籌改革,意義不亞於2005年國務院決定的農村義務教育免費,以及2008年國務院決定的城市義務教育免費。
教育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兒之一。政府的錢用在這上面,而且是按照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城鄉發展均衡的路子在用,善莫大焉。

推進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檔案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國務院從2015年起用三年時間,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國務院檔案進行全面清理,489件國務院檔案宣布失效。
據了解,2015年3月,國務院決定,計畫用三年時間分階段實施,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國務院和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的檔案進行全面清理。檔案清理工作涉及的範圍包括企業發展環境、三農、教育、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都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經過前一階段清理,國務院決定,對與現行法律法規不一致、已被新規定涵蓋或替代、調整對象已消失、工作任務已完成或者適用期已過的489件國務院檔案宣布失效。凡宣布失效的國務院檔案,自《決定》印發之日起一律停止執行,不再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
2016年5月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重要講話。

解讀

簡政放權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需要“把該放的權放掉”。因為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就要進一步打開“政府職能轉變”這扇大門,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一般投資項目和資質資格等的許可和審批。發揮地方政府貼近基層的優勢,把由地方實施更有效的審批事項,堅決下放給地方。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使企業和產業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最佳化升級,為轉型提供“源頭活水”。同時,加快企業工商登記等制度改革,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提供更廣就業門路、更多就業機會,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簡政放權”需要“把該管的事管好”。把該管的事管好,需要切實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對食品、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民眾高度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重拳打擊,讓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價;需要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把政府工作重點放在“保基本”上,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務領域,更多發揮市場和社會組織作用;需要規範行政事項審批,防止滋生腐敗,做到標準明確、程式嚴密、運作透明、制約有效、權責分明;需要政府部門騰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增強巨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權威性,堅決完成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等硬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成福教授、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高小平、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王文章副教授進行深入解讀:
政府職能轉變邁大步、動真格
行政管理體制處於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的結合部,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進行的深刻變革。
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決定用3至5年時間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加快建設職能科學、結構最佳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13日召開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被認為是貫徹落實這個任務的開局之棋,是解放思想、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次總動員,是化藍圖為實際行動的一個重要步驟。
高小平:有句話說的好:“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這次會議就是邁大步、動真格、求實效的實際行動。與以往機構改革相比,這次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進行機構重組、整合、調整的同時,立即著手開展政府職能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創新,探索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制度“三位一體”變革的新路子。
這次會議有三個突出特點:首先,行動迅速果斷。新一屆國務院成立58天,就部署行政體制改革和機構職能轉變,向自己“開刀”,取消和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事項,充分顯示了政府執政為民、言信行果、兌現承諾的堅強決心和務實高效作風;
其次,措施科學有力。緊緊牽住轉變職能這個“牛鼻子”,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經過部門和專家論證,對看準了的事就毅然決然、義無返顧地推進,體現了負責任、重法治、講科學的態度;
再次,目標明確可達。以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目標,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入手,確立職能轉變的方向,站位高,可操作性強。
簡政放權如何“放而不亂”?
政府職能轉變要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如何對經濟社會各方面做好估量分析及科學預測,判斷哪些該放手,哪些該加強,做到“放而不亂”,是關鍵中的關鍵。
張成福:“該放的放,該管的管”,這是個很通俗的說法,其核心是要理順幾個關係:第一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凡是市場能幹的就交給市場乾,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要乾那些市場幹不了的事情。具體講,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減少政府對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過度干預,減少不必要的審批;
第二是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原來政府包攬了大量的社會事務,現在要向社會下放權力,還權於民。這樣不僅能減輕政府負擔,還能培養公眾的責任意識;
第三是理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關係,下放權力,調動地方主動性,釋放地方活力,並讓地方政府的財力和責任相匹配;
第四是理順政府部門內部間的關係,解決職能交叉、職權不清、相互推諉扯皮等問題。
體制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之相關的管理機制也需要改革創新,包括良好的信息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績效評價機制、監督和約束機制,這在政府機構職能轉變中也同等重要。
高小平: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要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社會管理規律和行政管理規律,要把握政府、市場、社會這三者關係的邏輯。這三大規律及三者關係就根本點而言,都必須服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規律。
經濟改革的內在邏輯是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改革的關鍵點就是要切斷政府直接干預企業微觀事務這隻“手”,做減法;社會改革的內在邏輯是政府服務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管理社會成員,改革的關鍵點就是要加強政府公共服務這隻“手”,做加法。這是大方向。按照這個邏輯、方向,我們就比較容易判斷政府對哪些事情該放掉,哪些事情該管好。
其中,在投資領域,凡是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投資項目,一般都可以放下去,讓投資決策者自擔風險,讓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獲得更多的投資自主權。在生產經營活動領域,只要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行業組織能自律管理的就不要政府審批,變事前批為事中和事後監督;在資質資格許可、認定和評估等領域,政府主要負責依法制定標準或評價規範,更多具體工作由行業協會、學會依法依規獨立去做;在工商登記和社會組織管理制度領域,降低準入“門檻”,實行寬進嚴管的政策;在中央財政支持地方的經費使用上,大幅度減少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放手讓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公共服務的實際需求用好錢,這將大大減少“跑部錢進”;在涉及人民生活特別是食品安全等社會民生領域,必須加強監管,出大力氣、花大價錢管住管好。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加強資金投入,加強統籌協調,合理配置資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權力結構的變化將有效遏制權力“尋租”現象
新一屆政府將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作為開門要辦的第一件大事。近兩個月來,相關工作緊鑼密鼓。“開弓沒有回頭箭,下一步還要繼續推進,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這樣說。
高小平:本次會議為我們傳遞了這些信息:第一,把行政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並重,簡政放權與加強監管兩輪驅動,賦予行政體制改革新的內涵、新的期待,給我們的信號是政府職能轉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放權對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這比事前審批難度大得多。政府要加大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研判分析和科學預測,制定相應的規劃、標準、政策和制度,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這意味著工作的“圓心”變了,各級公務員遇到的挑戰會很多,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切實轉變思想和作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第二,通過解決新形勢下政府職能定位問題,加強政府公共服務,給我們的信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了,老百姓的就業、升學、社保等民生問題,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都有望更有效地得到改善;
第三,隨著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將使權力結構發生變化,決策、執行、監督這三種行政權力逐步分開,並相互制約,審批“尋租”的現象將得到遏制,腐敗的溫床將減少。
王文章:行政審批制度的實質是政府的管制,它在市場經濟不成熟的早期起到了維持正常市場的秩序的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這項職能依然集中在政府手中會抑制市場活力,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導致政府強硬,市場弱小,這是其一。
其二,行政審批制度不下放也會造成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腐敗,這也是最大的問題。行政審批若不下放,很多東西有可能變成交易,腐敗就會頻發。

意義

這是新一屆政府以行政審批改革為突破口,堅定不移、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配套措施。中央力促簡政放權,也再次彰顯了改革的信心與決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面對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中的發展陣痛,通過短期刺激政策推高經濟增速,顯然無助於解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只有採取系列創新性政策措施,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以更大決心和勇氣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最終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更加穩健破浪前行。

變化

政府“跑起來”:創新服務突出“公共”角色;
權力“曬出來”:明晰權力邊界彰顯“護法”角色;
管理“嚴起來”:強化監管構建廉潔型政府。

成效

權責清單加快“落地”簡政放權向縱深推進;
雙清單給政府套上“緊箍咒”不可“亂作為”更不能“不作為”;
權力不能再任性百姓才會更放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