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變晶結構可歸納為反映變晶粒度、自形程度和形狀特徵的變晶結構,反映變晶之間包裹關係的變晶結構(變嵌晶結構)和反映變晶之間反應關係的變晶結構(反應結構)三類。其中反應變晶之間包裹關係的一類稱為嵌狀變晶結構。
嵌狀變晶結構(poikiloblastic texture)是指大顆粒包含有細小顆粒包裹體。這樣的大顆粒稱為變嵌晶。當包裹體很多時,變嵌晶呈篩狀時,則稱為篩狀變晶結構(sieve texture)。 例如,角閃石、石榴子石、十字石等礦物的變斑晶中由於包有很多細小的石英,而形成篩狀變晶結構。
當包裹體定向排列時,則稱為殘縷結構(helicitic texture);若殘縷強烈彎曲呈S形,狀如雪球,又稱為雪球結構(snowball texture)。
成因
變晶的這種包裹關係通常解釋為大礦物(變斑晶)長得比周圍礦物快而把它們包裹起來與基質分開,即變斑晶與包裹礦物是基本同時的。但這隻有當包裹的礦物可在基質中見到時,才能成立。否則,包裹體可能是早期礦物反應殘留,它們在基質中完全消失,僅保存在變斑晶之中。
實例
吉林省伊通地區東小山的二輝橄欖岩中可見篩狀變晶結構。其橄欖石的粒徑為0.5-1.5mm,最大可達3mm,具有熔蝕邊的橄欖石呈渾圓狀鑲嵌在單斜輝石中。
含柯石英泥質片岩具篩狀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物組合為石榴石、多矽白雲母、鈉長石、鈉雲母、藍閃石、凍藍閃石、石英以及少量褐簾石、金紅石和榍石,柯石英包裹在石榴子石變斑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