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

《範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是2011年4月1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兆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範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範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

範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內容簡介: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是當代每一個文學和文化研究學者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對文化研究的學科開拓性貢獻已經是國內外各人文學者公認的事。相對他的文化研究貢獻來說,他的文學研究雖沒有達到開創學科的高度,但是由於他把文學研究置入廣闊的文化研究視野中所帶來的文學研究方法的革新同樣是開拓性的。

編輯推薦

《範式轉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研究》國家重點學科湖南師範大學英語語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英語語言文學比較與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雷蒙德·威廉斯的學術發展史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寫作框架

第一章 文學研究的文化唯物主義範式

第二章 文化唯物主義範式的戲劇研究

第三章 文化唯物主義範式的小說研究

第四章 文化唯物主義範式的文學理論研究

參考書目

中英人名對照表

文摘

“傳統”通常被簡單理解為代代相傳而傳下來的靜態的、承載著特定歷史意義的“寶貝”。這種看法顯然忽略了隨著歷史變遷“寶貝”意義和價值的起起落落,更重要的是忽略了隱藏在這一變遷過程背後的人為權力操作。威廉斯指出,傳統不是死的,是活的,是“選擇性的傳統一,是社會不同團體對傳統進行主動有意的選擇、闡釋和利用;再選擇、再闡釋和再利用,如此循環反覆。因此,傳統是隨著社會關係的變化不斷地被選擇和被重建的連續體。擁有統治地位的社會團體常常根據自己的需要收編和闡釋傳統,選擇性利用傳統價值觀證明自己當前霸權行為以及與之對應的社會秩序的合法性。當然,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意和有益的選擇行為總會被反霸權團體所發覺和揭露,如果反霸權取得成功,由於統治團體地位的變更,先前的傳統可能被再度主流化,也可能被邊緣化,甚至被遺棄。總而言之,文化傳統並不是純潔的,在一定程度上隱含著社會各團體之間的權力之爭,能服務於當前的傳統才是合法的,相對地有更強的生命力。例如,文化霸權的強大文化建構能力在中國書法傳統的形成過程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找到典型的例證。由於唐太宗的個人喜好,利用皇權、儒家的中和中庸美學觀和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觀,舉大王(王羲之),而抑小王(王獻之),而使書法造就各有千秋、不相上下的父子二人,硬是父貴於子,導致小王書法作品不被重視而遭銷毀,流傳作品少之又少,使得大王獨尊的思想影響至今。因此,選擇性文化傳統潛藏著占主流或霸權地位的文化的強制性和局限性,說明文化霸權具有強大的社會現實操縱性和收編能力。

收編“為霸權操作的實例,即社會、意識形態和論述力量的協商操弄,從而維繫和爭奪權力”。收編的過程就是文化的社會化過程,是主流群體通過家庭、教育、工作單位、教會和傳播系統等市民社會組織和社團,把他們認可的文化價值、意義和實踐等有意地和選擇性地灌輸給接受者,左右大眾思想意識,把他們納入自己的支持者陣容。要達到收編異己者,有效統一的正規文化制度必不可少。一致統一的文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文化傳統的有效確立,影響著文化過程、文化社會化過程,和社會發展方向,當然,這並不否定政治和經濟等其他社會制度的作用。雖說統治者能通過文化霸權領導和支配他者,但是接受者並不是被動的,具有一定的能動性,對外界輸入不一定全盤接受,往往會進行一些反抗性選擇,因而與主流文化產生混亂和衝突。作為有效的主流或霸權文化制度應該總是能夠通過協商,使反方主動認可他們的文化形式,即通過文化的社會化過程其他社會群體內化主流文化,變被支配為主動接受和認可。即使不能使其社會化過程內化,也應該讓大眾認為是不可避免地或必需地、主動地接受收編。文化在選擇、收編和協商的過程中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威廉斯把這種多樣性、動態性和等級性的“文化霸權”形成過程稱為“有機霸權”,因為各種文化與自然有機體一樣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只不過,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一歷史環境,各文化團體主動地不斷修正和更新自己的文化,促使其不斷地成長。但是,有生長,也有可能發生變異,霸權文化隨時都有被其他文化取而代之的可能。這樣,文化形成過程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一個不斷鬥爭的過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