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迷思大解釋


有些似乎能夠節食減重的法則,事實上一點兒效果也沒有!有了正確的認知以後,毋須再害怕飢腸轆轆時、卻因為怕胖而不敢進食了。
迷思1 運動會促進食慾
運動時體內某些化學原素的釋放,事實上只會抑制食慾約一小時,一小時過後,身體才會產生較平時稍微飢餓的感覺。但是比起運動時所消耗的卡路里,運動後因進食所增加的熱量其實微乎其微。不過,北醫營養室主任楊淑惠表示,運動後的飲食適可而止就好,否則大吃大喝一樣是會發胖的。
迷思2 傍晚8點後進食會增肥
研究顯示,進食的時間與體重增加與否完全無關,一天之中卡路里的吸收與消耗才是體重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若吃下的食物多於身體所需,體重便會增加,與什麼時候吃下肚沒有任何關聯。當然,楊淑惠主任仍然不鼓勵太晚進食。因為人在夜晚的活動力低於日間,基礎代謝率也跟著降低,所吸收的熱量與白天相較之下不容易消耗,所以睡覺前只要保持“不餓”的狀態就可以了。
迷思3 吃早餐會使中午倍感飢餓
 
吃不吃早餐與中午是否特別飢餓完全沒有關係,而在於早餐的內容。一般人早上常吃的麵包、饅頭、飯糰等單一碳水化合物由於消化迅速,因此才會讓人在近午時分覺得特別飢餓。不妨選擇含蛋白質、些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複合性食品作為早餐,例如水煮蛋和吐司、三明治、包子等,減緩消化速度,到了10點、11點多就不會覺得特別餓了。
楊主任說,原因除了生理因素,還有心理層面。因為,只吃單一碳水化合物,一般人通常會覺得“好像沒吃什麼東西”,不到中午就會覺得“肚子餓了”。總之,結論就是秉持傳統“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的大原則就沒錯。
來源:搜狐生活頻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