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冷漠症

節約冷漠症

節約冷漠症,是指人們對於“節約”的一種態度。他們認為節約在過去是與“小氣”、“貧窮”連在一起的,那時物資貧乏,生活困難;而今,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不需要節約了。

簡介

節約節約公益廣告

節約冷漠症指的是人們對節約這種中國傳統美德的一種態度,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順心,勤儉節約的美德卻被許多人遺忘了,甚至有的人不以此為榮,反而以此為恥。對於節約,有人持兩種不同的態度:在自家,精打細算,設法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在單位,卻對諸多浪費現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些都是“節約冷漠症”的表現。

表現

居家表現:

居室中空調大開如同冬季,家用電器關機後仍處於待機狀態,洗碗時水嘩嘩瘋流,追求奢侈之風,桌上堆積著山珍海味,扔掉的總比吃下去的多;豪宅愈來愈大,砍掉的樹永遠比綠化的“偽自然”更值錢;幾步路也要小車代行,結果是腿功能的大大退化。

辦公室表現:

辦公室內能見度很好的白天,“長明燈”毫無顧忌地開著;不管大樓內是否有人辦公,空調照開不誤;人下班了,可開水房裡的熱水機通宵達旦地“工作”,辦公室的飲水機24小時地運作。即使有了電腦,可以無紙化辦公,但紙張的消耗量卻不見下降。

研討表現:

警惕“節約冷漠症” 一邊在研討“節約能源”的課題,一邊能源浪費正悄然發生:室內能見度很好的上午,幾盞大吊燈毫無顧忌地打開著;氣溫當日飆升至攝氏20度,大樓的中央空調卻按“老皇曆”照常供暖……採擷於上海的這一鏡頭,在公眾場合屢見不鮮,與“長流水”一樣已讓人習以為常,很少有人把它當作大事。“儉以養德”的古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已被棄之腦後,由習慣成自然的“全民浪費”還在不經意間擴展:許多電腦閉置時也常開著;電視機、VCD、空調等家用電器則關機後仍處於待機狀態,多數家庭從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電器插頭拔掉。據上海能源管理部門統計,按平均每戶家庭每天有15瓦特待機耗電量(相當於一台電視機和一台VCD待機)計算,上海480萬戶家庭在白天高峰時就增加7.5萬千瓦左右的用電負荷;一台電腦的待機能耗高達30瓦,如果上海15萬機關幹部下班後都不關掉電腦電源,僅此一項,就將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電負荷,倘若加上企事業單位的電腦待機浪費,數字十分驚人。我國的資源稟賦並不理想,儘管礦產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我國重要礦產資源人均儲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而每萬元工業產值卻比已開發國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礦產資源。我國已成為煤炭、鋼鐵、銅的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石油和電力的世界第二消費大國,而創造的GDP卻不到世界總量的4%。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痛下決心轉變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而診治“節約冷漠症”,喚起全社會對資源浪費的切膚之痛,則是重中之重。有一個現象耐人尋味:來自已開發國家、尤其是北歐國家的人士,對我國的種種資源浪費現象異常敏感,對見怪不怪的白天開燈、電視待機、賓館空調夏季溫度調得太低而冬季又調得太高很不理解,責備我們在“奢侈地使用能源”。

他們的“敏感”源於本國“從娃娃抓起”、列入相關課程的“地球村”概念和節約資源教育。這些比我們富裕得多的國家,對使用能源尚能精打細算、錙銖必較,那么,飽受資源匱乏之苦的我國,更應該把節約和保護資源放在優先位置,鍥而不捨地抓緊抓好,並使之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最近,上海市不僅出台了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等一系列大舉措,而且號召黨政機關帶頭節約,有關部門還發出了“夏季把空調控制在27攝氏度,隨手關燈,隨手關電腦”等倡議。這種倡議,是對“節約冷漠症”發起的挑戰。只有當節約資源意識滲透至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和人們自覺選擇的生活方式,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才大有希望。

雙語解讀

Spendingindifferencesyndrome 節約冷漠症(jiéyuēlěngmòzhèng):
Inthepastpeoplehadtobethriftybecauseofthelowstandardofliving.However

todaytherearefewerandfewerpeoplewhoarethriftyandmanyspendmoney

freelythesedays.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