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橫基督教堂

環視箬橫教會,不但擁有“人前分餅”的牧長,而且還有一批“人後拾零”的牧工。箬橫堂從始建到現在已有90多年的歷史。在解放前的40多年裡,溫嶺基督教內地會僅有的兩位牧師――江若河、謝倫卿均出自箬橫教會。

基本信息

環視箬橫教會,不但擁有“人前分餅”的牧長,而且還有一批“人後拾零”的牧工。箬橫堂從始建到現在已有90多年的歷史。在解放前的40多年裡,溫嶺基督教內地會僅有的兩位牧師――江若河、謝倫卿均出自箬橫教會。至於從箬橫堂這個“搖籃”里,成長了多少個個默默無聞,甘心事奉的“義工”,大概還沒有作過準確統計。箬橫教會是由原內地會和耶穌教會兩堂合一而成。

歷史沿革

1909年,箬橫基督教內地會由江培道(江若河)、江可奄、梁俊聲等開始在老街進行聚會。1924年,遷入老新街小洋房大堂內聚會,又有謝恩光(謝倫卿)、周余豐等同工參與事奉(有5間屋作禮拜堂用,還有4間小洋房作附屬房,小洋房現仍存在)。時稱:中華基督教箬橫救恩堂。1944年,在箬橫石牌橋(今箬橫中學大會堂)購地建造有6間的大禮拜堂。將原聚會的5間屋拆遷到石牌橋新堂邊作為“主日學”教室和飯廳用房。另外還建了6間平屋作廚房等附屬用房。教會關閉後,教堂全被箬橫中學占用。耶穌教會的建立是在1922年,由寧波的楊德昌監督在箬橫始立會點。開始在箬橫老新街;後遷到老街後堂(有樓房3間,平屋2間);最後在老街前街頭建造洋房式(四方,12間)大堂,另有3間平屋作附屬房。由楊德昌監督(寧波人),張經監督(天津人)負責教務;堂務由林家羅、林美壽、江永培、江可保、林美澤、江仁愛等負責。教會關閉後,教堂被篾器社占用。文革中,梁啟定、林大根、林作本、牟梅珠、莫冬周等同工遭受批鬥、掛牌遊街、抄家……迫害,但主都保守了他們。“”十年浩劫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貫徹落實。此時,梁啟定先生為落實教會房產和聯合4個教派(內地會,耶穌教會,地方教會,安息日會)選址重建箬橫堂,到處奔走聯繫。1982年,在落實房產時,因教會被中學占用,實在無法歸還。後政府兌現一萬元作為教堂被占用的補償,梁啟定等同工把箬橫大隊8隊的倉庫屋買下作為聚會場所。當時有部份人極力反對,但梁先生憑著自己對神,對人都存無愧的良心,和得到大多數信徒的支持,終於買下這塊地準備籌建新堂。今天,箬橫堂有了這么好的基礎,對梁先生的一片苦心,我們應該理解;對這位已息了世上勞苦的神的忠僕,我們更應緬懷,箬橫堂新堂尚未建造時,有3個聚會點:東新街聚會點設在江桂英姊妹家由梁先生負責;小橋頭聚會點設在林美東家,由林作本長老負責;老街會點,設在林大根家,由林大根負責。1988年,拆掉“倉庫屋”,新建禮拜堂(占地450平方米)。1996年,又購地建造6間三層樓飯廳及部分附屬房。後又買了一塊地作停車場地。此時,箬橫堂已初具規模。2001年4月26日,箬橫木材市場發生火災,殃及教堂。由於火勢過猛,教堂門窗被燒毀;牆體受損嚴重。經市建工局鑑定,已成危房,大堂內無法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為此,要求遷址重建。根據箬橫鎮規劃,教堂新址選擇在南大街西側,用地總面積為1.2241公頃;建築面積為12400平方米,其中主教堂為8200平方米,現正在建設中,預計2004年竣工。建成後的箬橫堂,將成為箬橫鎮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求神帶領,使大家同心合意,建好神的殿,願將一切榮耀都歸給主。箬橫教會,90多年來幾經易地遷建。土地,從開始的僅幾分地到現在的1.2241公頃;信徒從開始的幾個人到現在的3278多人,這是神的恩典。

各屆負責人

教會開放至今各屆負責人是:1982年開始由梁啟定、林作本、林大根、徐祥明負責;1993年至1997年由林作本、徐祥明、江再秋負責;1998年至今由朱啟道、江再秋、江恩滿、徐恩花負責。本堂詩班有60多人,主日學目肖仍有4個班200多名兒童,神特別眷顧箬橫教會。

特點

箬橫堂的特點,過去和現在都是義工多。這些義工,大部分都是由教會牧長親手幫帶而成。所以,一批批,一茬茬,脫穎而出。解放前箬橫堂有梁啟定、周余豐、徐功能、江聖祿、吳海池、江可信、葉國聰、趙友卿、林大根、江厚禮、林美昌、林美光、林美堂等。周邊堂點有金寶靈、王蒙恩、毛禮岳、王中保、王立祥、江可義、梁昌松、毛庭梅、毛從原、林崇松等義工。教會開放後,箬橫堂又湧現出一批義工,他們是:徐祥明、江再秋、江恩滿、林大法、林福友、吳明祝、陳永軍、江學義、毛安樂、林錦明、毛文學、周余忠等都派住各堂主日講道,進行實際操練,這種培養義工的“模式”是可取的。現在還興起梁海恩、徐永正、陳文兵、林晨剛、江發青、徐恩花、林海剛、江福順。還有神學生徐聖恩、趙永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