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手段一、以謀立威:
掌握讓下屬琢磨不透的藏權術
1.管理者的威儀是可以“製造”的
2.有意拉開與員工間的距離
3.藏權的關鍵是要善於藏心
4.巧妙增加自己外表上的威懾力
5.擁有“慈不掌兵,義不守財”的思想
6.建章立制是製造威儀的前提
7.“耳目”能產生巨大的震懾作用
8.一開始就得燒好“三把火”
9.萬不可讓手下抓住小辮子
10.殺一儆百這一招永不過時
11.讓能幹的員工有所畏懼
12.從對方最害怕的地方下手
13.下令不隨便,令出要如山
手段二、剛柔相濟:
硬弓配軟弦是有效駕馭之本
1.要捆牢硬柴必須使用軟繩
2.過度懷柔只會給自己找麻煩
3.遷就一陣之後必須威懾一次
4.在必要時可考慮用權勢壓一下
5.施壓時不可過於蠻橫無情
6.發火時善於給人餘地和出路
7.施展鐵腕也可以顯得很柔和
8.先讓他戴上金箍,然後再念咒
9.黑臉白臉都要能唱得起來
10.靈活地將軟與硬輪番使用
11.要敢。打”更要善“揉”
12.把大棒和胡羅卜結合起來
13.採取行動前要不動聲色
14.學會運用明軟實硬的招法
手段三、形象提升:
品行和聲望是可以包裝出來的
1.感召力源於管理者的魅力
2.在員工面前顯得精明強幹
3.咬緊牙關,練出自己的絕活¨
4.“你們幹不了的,讓我來”
5.萬萬不可顯得害怕承擔責任
6.成為組織里做人做事的典範
7.善於控制情緒是做領導的前提
8.對待承諾一定要“說一不二”
9.結交名流提升自己的聲譽
10.用比自己強的人更顯得自己高明
11.放下身段請賢是博譽的絕佳手段
12.善於使用“推功攬過”這一招
13.不要輕易放過拿自己開刀的機會
手段四、識人用人:
憑眼力挑出最需要的千里馬
1.拿出淘金的精神去挖人才
2.要得到千里馬先得捨得草料
3.心中一定要有桿人才之秤
4.識人要能透過表象看本質
5.做個善識怪才的“伯樂”
6.決不可用朽木去造大船
7.在招聘時不可忽視心理素質
8.用人需把握平衡互補之道
9.讓猴子走鋼絲,海豚戲水球
10.精心挑選幾個左膀右臂
11.要善於把能人變成自己的親信
12.在團隊中選幾個“鯰魚式”人物
13.留住公司里的關鍵員工
14.既要能招進來又要能請出去
手段五、評功論過:
獎與罰的手法一定要耐人尋昧
1.獎罰不明是亂局的禍根
2.精心設計一套獎懲機制
3.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
4.善於把升職的手段用活
5.用重金製造出眾多的“勇夫”
6.儘量把獎賞的方式花樣翻新
7.學會用稱讚的魔棒指揮員工
8.選一個公開場合褒獎員工
9.適時給員工一份意外榮耀
10.允許失敗就是獎勵嘗試和創新
11.在企業里引入良性競爭機制
12.把重賞和嚴罰結合起來
13.處罰員工不妨用用“遞進式”
14.懲處和批評員工要把握好尺度
手段六、權力收放:
充分授權與有效控制緊密結合
1.是將軍就別去搶著乾士兵的活
2.通過放權釋放權力應有的效力
3.讓有能力的員工感到自己有地位
4.所接受的任務越重要員工越有熱情
5.敢於把管理和決策權分給員工
6.一定要做好授權前的準備工作
7.做到因事擇人,視德才授權
8.授權必須看準時機留心細節
9.防止和糾正越權的方法與藝術
10.保留必要權力,防止授權失控
11.乾脆利落地剪除“小圈子”
12.不要讓權力控制走向極端
手段七、以情攻心:
用感情的繩索方可綁住真英雄
1.感情是一種能量巨大的武器
2.成功統馭部下關鍵是要會攻心
3.尊重員工是以情攻心的起點
4.你夠意思,別人才夠意思
5.從小事著手,溫暖員工的心
6.別放過為手下挺身而出的機會
7.設法讓部下感受到知遇之恩
8.抓住給員工雪中送炭的機會
9.不要吝於提攜看好的員工
10.在“用人不疑”上做足表面文章
11.以特殊的胸懷,換部下生死相隨
12.關心員工的家庭則可事半功倍
手段八、左右逢源:
像謀略大師一樣平衡上下左右
1.和諧與制衡是管理者的兩把利劍
2.及早著手,不要讓矛盾生根發芽
3.想盡辦法與對立者找到共同點
4.把員工的抱怨當作大事來抓
5.耐心而主動地傾聽對方意見
6.多給員工留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
7.學會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
8.用最有爭議的人消除眾人疑慮
9.設法把中間派拉進你的統一戰線
10.一定要懂得運用化敵為友之法
11.善於用少數幾個人控制多數人
12.用隔離、牽制的手段防“兵變”
13.找出那根讓彼此互相牽制的繩子
手段九、靈活變通:
千萬別讓“常規”束縛了手腳
1.“應變”是管理者能力的表現
2.要學會從另一角度解決問題
3.以聲東的手段達到擊西的目的
4.特殊時期就要勇於尋求突破
5.居安思危,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6.不利形勢下不妨用時間換取空間
7.看勢頭不對就要及時改變策略
8.“穩”字是應變之智的精髓
9.用不同的手段應對不同的人
10.以不變應萬變是應變的良方
11.有瑕疵的人也可以因才而用
12.把明白裝在表面的糊塗中
手段十、避亂防患:
多想幾步棋才能避免出亂子
1.首先在“官”念上要目光長遠
2.每走一步都要有精確的算計
3.越是地位高越不能狂傲自大
4.在追究責任時不可操之過急
5.責難下屬時要懂得留點面子
6.在良化上下關係上多動腦筋
7.杜絕自己以言取禍的可能
8.輕視小人往往會在陰溝裡翻船
9.對待有後台的刺頭要多加小心
10.去除隱患時要講究方式和策略
11.把一切防範措施落實在前面
12.千萬不要被善拍馬屁者拍暈
13.既要用好秘書又不能有緋聞
參考書目
文摘
書摘
1.管理者的威儀是可以“製造"的
管理者與普通人的區別之一是不能完全依本性率意而為,管理者需要威嚴,需要適時地呈現出自己威嚴的一面——哪怕刻意去“製造”威嚴,這也是管理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利用和“製造”威嚴,在以人治、集權為主體的中國封建社會被發揮到了極致,那些封建帝王們個個是“製造”威嚴的高手。
我們知道,古代官員不同品級的服飾有著嚴格的區分,以此強化位高者的威嚴和尊貴,而帝王與臣下之問這種區別就更加細緻和嚴厲,稍有違制就是僭越,就要殺頭。確實,服飾、禮儀這些表面化的東西是製造等極差別的最直觀、簡便的方式,這一方式應當說是從秦始皇時開始強化的。
秦始皇不僅要求自己的名號要和別人不一樣,甚至是印章、用具、衣飾、車馬也要與眾不同,要超過以往所有的國君。只有這樣,才能製造出有利於統治的等級,有利於權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
在規定了自己的特殊地位後,秦始皇又規定了專用的器物。這些物品的形狀、大小、名稱,也同皇帝這個名號一樣神聖不可侵犯。早在春秋之時,儒家學派就認為君王所用的物品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氏人、利後嗣的重要憑據,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錯亂。秦始皇雖然熱衷於法家思想,但少時也學了《呂氏春秋》中的禮法,對製造森嚴的等級壁壘存在著不小的熱情。按他的觀點,如果平民用的器物都和他相同,與百姓根本分不出高低貴賤,怎可顯示始皇帝的威儀,而天下人又怎會尊重他呢?於是,贏政在規定自己專用的屬物之上也不無霸氣。
首先,他將“玉璽”規定為皇帝專用,玉璽也就是用玉刻制的印章。在秦之前,平民百姓都可以以金玉為璽,上面有龍虎獸鈕,根本不存在著等級之分。而始皇贏政規定玉單為皇帝所獨有,臣民自此就不得以玉治印,也不得稱之為璽了。
按照贏政崇尚的水德之法則,他為自己準備了“乘輿六璽”,即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除此之外,他還擁有一塊“傳國玉璽”,這塊玉璽稀世珍有,是始皇帝換得的一塊藍田美玉,並由李斯刻文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世之寶。可惜的是這塊玉璽至今仍下落不明,否則一定是無價之寶了。很顯然,當時這樣的無價之寶,平民百姓是根本無法見到的,更不用說擁有,這就說明贏政是從根本上就規定了他與平民的天壤之別。在自己的大印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完全是為表示他的皇權是上天授予的,是神授之物。既然是神授之物,就得有特別的專崇,由於在古代“璽”字與“死”同音,贏政乾脆將名改為“寶”,並下令不準臣民的印章也稱為“寶”。
除了寶印之外,贏政對服飾、車馬等的要求也與眾不同。在春秋戰國諸侯混戰之時,由於禮法崩潰,周天子地位日漸低下,諸侯和卿大夫“競修奇麗之服,飾以輿馬文絡玉纓象鐮金鞍以相夸”。贏政攻滅六國之後,自然不容許這種混亂無序的現象再繼續下去,於是他用服飾來分尊卑,標識等級,從而顯示自己的至高無上。
其實,贏政自當上皇帝之後,所帶的通天冠就與眾不同。此冠高九寸,正豎,頂少斜,直下,以鐵為卷梁,前有捲筒。這種冠及其他皇帝的服裝,臣民們絕對不能穿,否則,等待的必是極刑無疑。另外,皇帝的一切服飾佩掛,臣民們也不得仿造,甚至是冠帽前所垂的流蘇數都不能和皇帝的一樣。
除了服飾不得與皇帝相同之外,臣民的住宅規模、門前獅子裝飾物等等,一切家居用品,都不得與皇帝相同。否則也只有一死。所以,正是從秦始皇開始,天子的一切吃、喝、器皿等都是專用的,平常人稍有疏忽而仿之,都將被繩之以法。
在車馬的配置上,贏政追求的仍是超然於臣民之上。贏政一生曾經五次巡遊天下,他出遊時,僅屬車隊伍就有八十一乘。其中皇帝坐的車由六匹馬所駕,飾以美艷絕倫的金裝飾,叫金銀車。而皇帝的屬車則都是皂蓋朱里,車頂及其他部位全部繪上色澤艷麗的變形蒙龍鳳,捲雲紋,而車子的小部件則鑲以按花金銀為飾,豪華氣派無人敢比。
從過去出土的秦始皇所用御銅車馬來看,贏政的車屬可謂豪華之極,內部物品簡直可以與一輛現在的名牌汽車相媲美。皇帝所用車輛不但要和常人不同,連駕車的馬匹都有被修整得十分漂亮的馬鬃。在外側右駿馬的頭上,還有一種帶瓔珞的飾物,叫做左囊,它既能夠為御官指示前進的方向,方便向左轉彎,又可為始皇帝的車駕增添氣勢。贏政把自己的一切都弄成最尊貴的等級,未必不是下臣們的安排,但要指出的是,他正是通過這種等級差別來顯示君王之威儀,從而來維護國法所規定的種種等級制度和特權制度都得以有效實施,由此可以說,他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在於以身垂範。
可以說,從成為始皇帝的第一天起,始皇贏政制定了自己的特定稱謂,制定了尊君朝儀,嚴格了避諱制,廢除諡法,規定了天子服飾、車馬、器物等級。這一系列的舉措其實就是政治作為,都在證明,秦始皇想達到一個天下人都“尊君”、“畏君”的目的,他要遠遠高居於眾人之上;要間隔出他與千百萬常人之間不可逾越的距離來,給自己確立一個超人的地位。
不管怎么說,統治者的這一套在那個時代還是有效的。時至今日,儘管古人的做法大多已不合時宜,甚至成為必須唾棄的糟粕,但不能否認的是,其中包含的某些管理藝術的元素還是值得我們思索的。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