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管心:企業管理變革根本》內容簡介:時代的變化使管理工作的屬性發生了歷史性的演變。由管事,管人到管心。經驗管理是管事,制度管理是管人,而現時代的生態管理就需要管心。管理者今天正處在老的傳統觀念和新的角色定位的過渡時期。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把管理對象視為共同事業的合作夥伴,這就從根本上體現以人為本,是平等的,而不是有等級的。既然是合作夥伴是平等的,那就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溝通,以達到統一認識,統一行動。人是有思想的,人類的思想意識也經歷著幾次重大變化。當今社會正在經歷“全球企業家社會運動”這一過程,認識這個過程就能幫助我們認識管理變革的必然緣自人類思想的心理意識。
《管心:企業管理變革根本》要旨就是要在心靈(道德規範)、心愿(願景)、心情(文化)、心意(關愛)。用功,做到以“心”治企,這就是根本
作者簡介
陸貞全,從事企業管理工作近四十年。現為安徽省風險投資研究院副院長,群聚德投資管理公司CEO。安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發表過多篇企業管理論文,其中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表的“企業綠色組織的變革”“佛學思想在團隊學習中的倫理作用”受到國際上多家學術組織的關注和期許。曾受邀為參加中央電視台《品牌》欄目專家論證組的特邀嘉賓。
媒體推薦
借用莫言這句話,《管心》這本書,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企業即時見到效果,的確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但是,這本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你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謹慎選擇你的思想,並樂在其中。因為你就是自己生命的傑作;你就是生命的米開朗基羅,雕塑的大衛像正是你自己。
——喬·維泰利博士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喚起時代的領導者
時代的變遷是管理變革的必然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
喚起時代的領導者
管理的本質
什麼是人文管理
管理變革大趨勢
第二章 人際關係在管理中的素質作用與要求
以人為本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素質作用
人際關係的素質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出現新準則
人力資源的“三轉一重”
以事為中心的管理轉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從以管理為主轉化以開發為主
企業管理從剛性轉向柔性
重視SMT(自我管理式團隊)團隊建設
第三章 佛學思想在團隊學習中的倫理作用
佛學是團隊組織學習促進社會發展“最好的動力”源泉。
佛學文化的倫理意義
佛學思想在團隊學習中的倫理作用
當代經濟倫理學的回歸
學習之輪
第四章 心靈磁性的角色需求
吸引力法則
精神磁性定律
行為路徑管理
心想事成的秘密
情境領導
“管心”的六度空間
管人管事與管心
最佳僱主的“三大變革六大特點”
中層的“三大精神八項能力”
三陽開泰
第五章 道德智慧和創新發展
道德——永恆的話題
一個偉大的命題
佛學菩薩的啟示
“生命”的真諦
場有哲學的思考
道德倫理的本意
倫理經濟的回歸
德者得也的相通
智慧——現代的需要
大爆炸奇點
大地金字塔
生態危機
“中德智慧”三位一體
創新——民族的靈魂
道德就是知識
市場經濟的道德維度
市場經濟亟須道德平衡
生命的意義是創造
創新的動因
創新的方法
發展人類的使命
文明的難題
“善”的三種價值觀
人生的四個境界
應當與必須
原則高於規則,美德高於原則
道德革命的二大原則方向
巴黎宣言文明高峰
道德銀行
彎道超越
走向幸福
第六章 企業綠色組織的變革
企業組織理解
組織變革方向
企業核心能力靠的是集體而不是某個專家
內部組合方向:目標、過程、人員
對於組織的一種不同認識
管理者承擔著徹底變革的職能
外部組合方向:引領本土企業國際化與海外上市
智慧混雜理論
向螃蟹學習“企業重組”。
第七章 戰略管理的思考
戰略規劃失敗的原因探究
戰略管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戰略產生的背景
戰略管理形成過程
新世紀時代特徵及市場發展趨勢
戰略管理特點
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
基於戰略的企業社會責任
七種戰略思維
做企業家不做老闆要與時俱進
第八章 企業生命力的反觀
把握企業方向
認識企業使命
整合企業資源
抓住關鍵因素
企業生命周期的關鍵
企業生命力所在——重在管心
丹納公司40條思想
蘭德公司三條原則
人本管理五個層次
第九章 變革的文化
企業文化是變革的基礎
企業變革的金字塔結構
企業文化的界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事業邊界”
文化變革成為必需
企業管理向文化轉變
文化管理與企業整體發展
變革管理的十大原則
學會評估企業文化
第十章 企業成長突破的八大智慧
尊重人格的經營
營造大家庭的氛圍
組織結構扁平化
同理心標誌著開化
無邊界的信息流動
警醒的風險管理
創新生態經營模式
與員工共同分享挑戰
後記
參考文獻
附1:學術地位
附2:(英文版)佛學思想在團隊學習中的倫理作用
附3:(英文版)企業綠色組織的變革
附4 扉頁書法詩詞的詮釋
圖書後記
《管心》這本書共寫了十個章節,從企業管理變革的角度對心理思維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探討,以期對讀者,特別是從事管理工作的同仁有所啟發引導,以引起對管理變革的重視。
現對書中有幾個章節的內容作個說明:
第二章“人際關係在管理中的素質作用與要求”我曾於1993年發表在《中國機械企業管理》雜誌上,而且論文題是放在封面上,後《中國改革發展叢書》要收錄,我放棄了。今天看看這篇論文還是沒有過時,就放在書里。
第三章“佛學思想在團隊學習中的倫理作用”我於2009年發表在加拿大英文國際期刊《工商管理國際期刊》上,引起了國際上的學術組織的重視,紛紛發來電子郵件,提出了各種期許,使我很欣慰。發表的英文文章附後,給喜歡英文閱讀的朋友一閱。
第六章“企業綠色組織的變革”是我於2006年發表在加拿大英文國際期刊《亞洲社會科學》上。發表的英文文章附後,給喜歡英文閱讀的朋友一閱。
所以,嚴格地說,這本書只能算是論文的匯集。從書中的十個章節內在邏輯來看,自認為還算不凌亂,也就這樣匯總出書了。
企業有個“三命觀”。企業有生命、使命、宿命。企業的生命是指企業由誕生到成長、成熟到消亡。能夠成為百年企業是每個企業家的夢想與追求。也因為如此,百年企業得到人們的尊重和信任。企業的使命不僅僅是指經濟使命,還有社會使命,因為企業是社會成員的一個細胞,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各項功能條件和幫助。企業不僅享受了這個權利,企業同樣有義務為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畢竟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關係。企業還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文化使命。企業管理的特色就體現了企業的文化。而一個成功成熟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成為社會的資源,為其他企業借鑑學習,由此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有引導力,向心力,慣性力,文化的特點是潛移默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今天一講到管理就會想起那些百年成功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傳承的是企業的精神,也即是企業的文化。
我曾經到過一個做豆製品的企業,這個企業的名稱商號很親切,叫“人人福”這個企業的董事長周啟霞曾經是她所在的省級創業女傑。看過這個花園式的企業,我很感慨。這個企業里還有幾十戶做豆製品個體小作坊,這個企業幫助政府應當履行的對小作坊的規範管理和食品安全,體現了社會使命的責任感。這個企業還有中國首家豆文化館,對豆製品在中國發源與傳承,使人非常清晰。我當時就想到,這個企業集中體現了企業家的三個使命,經濟使命、社會使命和文化使命。儘管這個企業當時不一定很清楚三個使命的理論,但實際上已經具有了三個使命的雛形。
企業管理者應當把三個使命有機結合,在某種角度看,企業的社會使命和文化使命的價值,有時會大於企業的經濟使命。
也有人戲稱我為管理專家,我不敢當,我內心都不承認我是個學者。但我熱愛管理工作,也熱愛管理理論,也許“熱愛就是最好的老師”。我經常說自己很有點阿Q精神,但願這種阿Q精神能無愧於讀者,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生。
“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確是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這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時的感言。
借用莫言這句話,《管心》這本書,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企業即時見到效果,的確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但是,這本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推陳出新全在心,爽秋寒冬復又春,龍齡天意貞觀志,樂在文都奏鍵音。
中國人,中國夢。
序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在享受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同時,也面臨著能源危機、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國家局部衝突等新的問題,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企業家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通過什麼樣的管理,可以保證企業長治久安?
世界上現有的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最近幾十年建立的;百年老店寥寥無幾;千年以上的企業幾乎沒有。如果把目光超越企業,一些組織的生存時間要長得多:它們是學校和宗教團體。那么,是否可以從管理上找到長期生存的答案,或者說組織之間管理上的區別呢?
企業老闆招聘員工,雙方是僱傭關係,是依據契約發揮各自功能的;而學校或宗教團體中,不知道誰是老闆,所謂員工都是自願的、甚至不計報酬的,也沒有明確的契約關係。是什麼力量讓員工為組織死心塌地地服務?根本區別在於,心之所向也。
按照我的粗淺理解,一個企業要發展,關鍵在於上下一心。這裡的“心”,是心靈(道德規範)、心愿(願景)、心情(文化)、心意(關愛)。要做到以“心”治企,首先需要從老闆做起,具備良好的道德操守,樹立正確的心愿,為企業創利潤、為員工謀福利、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一味為自己賺取利潤,是“正心”。作為員工,要認識到必須與企業同心同德,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個企業家都希望能成就一番事業,成為有志之士,而志在先成為“士”,這個“士”是引領社會前進的人,士能夠改變社會風氣的人。要想成為這樣的士,必須要有人類的使命感,要有社會責任感這樣的心。有了這樣的心就可以成為士,是為“志”。
而這一切的實現,必須先修心,老闆也好、員工也好,沒有一定的修煉,都只想著自己的心思,是不可能實現合作共贏的,“管心”就是企業管理的諸方面,需要反思,需要正心,需要信仰。需要如張瑞敏所說的“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新時代人文精神較之現時的管理準則有很大的衝擊,我們正處在新舊過渡期。《管心》這本書的問世,可以幫助我們理想地實現這個過渡。如果不認識這個過渡期,如果缺乏心之所向的目標,如果沒有適合的準則,變成老闆強迫員工服從的東西,是不可能實現的。
陸貞全先生的新作《管心》,運用大量事例說明:企業管理從管事、管人走向管心,是歷史的必然。要經營好企業,必須抓住員工的心。能悟出這樣的結論,凝結著陸先生多年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所見、所聞、所思。相信《管心》的出版,必將為企業管理者帶來觸動心靈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