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由國家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2002年4月21日在北京師範大學拉開帷幕。來自北京的影視評論家、演員、各高校學生代表會聚一堂,在濃烈的氣氛中迎接自己的電影節。
本次電影節將繼續高舉“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旗幟,堅持“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的獨特風格,將從27部參加評選的國產影片中選出大學生最喜歡的作品。
和前幾屆有所不同,此次電影節大學生們首次舉辦了影視著名導演作品研討會。在電影界頗有建樹的田壯壯、黃建新、馮小寧、陳國星將帶著自己的代表作品和大學生直接對話,請大學生觀眾剖析影片得失。此外,本屆大學生電影節還為電視電影這個新興的藝術品種設立了專門的展映時間和獎項,一大批新鮮出爐的電視電影將集中接受大學生的檢閱。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批導演處女作電影將在電影節上熱映,其中包括小品演員黃宏的《二十五個孩子和一個爹》 、影視演員姜文的《尋槍》、歌手李春波的《女孩別哭》、影視新人俞鐘的《我的兄弟姐妹》、滕華韜的《一百個》等。與之對應的“新人新作:處女作導演研討會也將在電影節期間舉辦。
據悉,本屆大學生電影節將於5月15日閉幕。在此期間十餘部新片見面會、首都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以“電影與媒介之間的互動”、“高科技與電影”等熱門話題為內容的學術研討,將不斷為大學生電影節和國產電影熱加溫。
組織委員會
名譽主任
沁平:國家教育部副部長
龍新民: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
陳文博: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主任委員
楊貴仁:國家教育部體衛藝教司司長
陳景亮: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
張曉愛:北京電視台總編輯
李前寬: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
鄭師渠: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趙存生: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
楊賓: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副主任委員
黃會林:北京師範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
魏民: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主任
范如川:中國電影報副總編
吉天旭:北京電視台影視節目中心主任
魏健:北京市電影公司總經理
王雲人:中國電影基金會秘書長
劉曉晨:北京市學生聯合會主席
岳曉湄:中國電影資料館學術部主任
周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系主任
秘書長
田卉群: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講師
李國芳: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系主任助理
副秘書長
陳玲娟:北京新影聯有限責任公司計畫室主任
沈雪:北京電視台編導
應中正:北京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
張勝群:北京大學會議中心副主任
賀全:清華大學團委文體部部長
楊海濱:北京理工大學團委副書記
組委會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於良佐:北京大學團委主管社團文體副書記
毛建國:北京廣播學院團委辦公室主任
李莉:中國地質大學團委組織部副部長
李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辦公室主任
延曉康:北京林業大學學生會秘書長
李爽:中國人民大學團委社團部部長
李楠: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團委書記
張雲超:中央美術學院團委書記
杜峰:北京工業大學團委副書記
張旻琰: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總支書記
蒼海:北京體育大學團委副書記
楊海濱:北京理工大學團委副書記
張耀文:北京郵電大學團委幹部
林仁義:解放軍藝術學院團委書記
林公民:廈門大學團委副書記
武亞軍:中央戲劇學院團委副書記
周強:北方交通大學團委幹部
屈浩:北京師範大學團委宣傳部部長
趙雲鵬:中國政法大學團委副書記
姚立迎:首都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
趙劍民: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團委副書記
宮璽:清華大學團委文體部文藝組組長
景發:中國農業大學團委副書記
謝飛雁:北京聯合大學學生會秘書長
薛晏: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處團委幹部、社團管理中心主任
評審名單
學生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子南: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學院99級本科生
王玉: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99級本科生
王頡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系2000級本科生
王琳: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院食品專業99級本科生
車潁韜:北京理工大學會計系2000級本科生
石竹青: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2000級博士研究生
關迎春: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2001級碩士研究生
馮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2001級本科生
朱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99級本科生
呂健博:北京聯合大學法律系2000級本科生
任雪涵:中國農業大學資環系2001級本科生
李赫宇: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2001級碩士研究生
沈伯韓:清華大學環境系2000級本科生
陳濤: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2000級本科生
張琳:中國音樂學院管弦系99級本科生
邵楷:北京體育大學生物系99級本科生
杜薇: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2000級本科生
郁夢:北京大學中文系98級本科生
趙霏:北京廣播學院管理系98級本科生
周強:北方交通大學團委幹部
胡及恩: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系99級本科生
黃燁: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2001級本科生
彭源:北京電子科技學院行政管理系2001級本科生
雷從俊: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化管理系2001級本科生
外地高校評審
周振晴:南京大學文學院
葉宇:重慶西南師大
侯順:華中師範大學
徐亮:廈門大學
邵壯:吉林大學
林晨:南開大學
黃曉茵:中山大學
繆洋:南京師範大學
獎項介紹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裡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導,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審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審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今年的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電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廣電局主辦,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CCTV6)、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報社、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團市委、北京電視台影視中心、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承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執行承辦,自1993年起已成功舉辦十三屆。
她是每年度中國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的普遍認同。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風格,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大旗,樹立了不同於其他所有電影節的全新形象,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產生廣泛影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社、《中國電影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東方衛視等100多家媒體對歷屆電影節予以深入報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學生評審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主辦高校12所,聯辦高校百餘所;每年觀影人次逾20萬,參賽、參展影片幾乎囊括所有最新優秀國產影片。
開幕
第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2002年4月21在北京師範大學田家炳藝術教育書院北國劇場拉開帷幕。
從2002年4月21日到5月15日期間,將有27部作品陸續在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0餘所首都高校放映。據主辦者介紹,這些影片是從2001年出品的國產新片中遴選出來,既有《法官媽媽》 、《高原如夢》等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也有《100個》 、《開往春天的捷運》等青年導演的都市題材作品。從今年起,大學生電影節將規模擴大到了外地高校,廈門大學首次設立了分會場。在主會場北京師範大學,除了放映影片外,電影節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的學術研討活動。大學生們將和專家一起探討電影與媒介、高科技與電影等熱點問題。
第9屆大學生電影節首次設定電視電影競賽單元,包括《大沙暴》 、《古玩》在內的11部最新國產優秀電視電影將參與這次競賽。另外,由大學生們自己創作的電影作品參賽的“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將繼續舉行,為國內熱愛電影的青年學子們提供一展風采的重要舞台。“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是大學生電影節高揚的旗幟,堅持“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的獨特風格,電影節上將由同學們自己投票,評出大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等十幾個獎項。
本屆電影節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自1993年創辦以來,這一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8屆 。
獲獎名單
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2002年)
最佳故事片∶ 《高原如夢》
最佳導演∶黃建新 《誰說我不在乎》
最佳男演員∶傅彪 《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胡可《聊聊》
最佳觀賞效果∶《衝出亞馬遜》 《大腕》
評審會特別獎∶《法官媽媽》《聊聊》
組委會特別獎∶《紫日》 《明亮的心》
最佳新人獎∶黃海波 《高原如夢》
最佳處女作獎∶陸川 《尋槍》
喜劇片特別獎∶黃宏 《25個孩子1個爹》
藝術探索特別獎∶張揚 《昨天》
中國電影傑出貢獻獎∶謝晉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開往春天的捷運》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女演員∶徐靜蕾 《開往春天的捷運》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男演員∶葛優 《大腕》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電視電影∶《情不自禁》 《刑警張玉貴之隊長生活》
電視電影最佳表演搭檔獎∶江柯、花明 《我和連長》
電視電影最佳演員獎∶王學圻 《刑警張玉貴的隊長生活》 潘粵明 《情不自禁》
電視電影最佳導演獎∶鄭大聖 《古玩》
電視電影最佳觀賞效果獎∶《大沙暴》
閉幕
歷時35天的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北京廣播劇場隆重閉幕。國家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劉建中、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領導以及來自電影界、教育界、文化界的數百名嘉賓出席了2002年5月26日的頒獎儀式。
作為首都的一張全新的文化名片,本屆大學生電影節從規模和影響力等方面來說,都要超過往屆。本屆大學生電影節,共有27部2001年出品的國產新片在北京20多所高校放映,10餘萬名首都大學生觀賞了影片。電影節期間,除了舉辦參賽和參展影片觀摩活動外,還舉辦了電視電影研討會、系列導演研討會等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和講座,使大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了中國電影。而大量的導演、演員與大學生見面會則讓大學生有機會和中國電影界的一線工作者作直接的交流。經過大學生評審的認真評選,本屆電影節的各項大獎昨晚揭曉。其中最佳故事片獎由影片《高原如夢》獲得,爆出了一大冷門。黃建新、付彪、胡可分獲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而代表民意的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最受歡迎的男、女演員三項由大學生直接投票選出的大獎分別被影片《開往春天的捷運》、葛優和徐靜蕾獲得。頒發的其他獎項如下:組委會大獎《明亮的心》、《紫日》,評審會大獎《法官媽媽》、《聊聊》,最佳新人獎黃海波,最佳處女作獎《尋槍》,最佳觀賞效果獎《衝出亞馬遜》、《大腕》 ,藝術探索特別獎《昨天》,喜劇片特別獎《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中國電影特別貢獻獎謝晉。本屆大學生電影節還首次開設了電視電影競賽單元,《大沙暴》等作品分獲各項大獎。此外,在電影節期間,還成功地舉辦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錄像短片競賽”,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的90件作品參賽,最終專業組各大獎項分別由《過年》、《火車》和《春之影》等作品獲取。
新聞背景
往屆大學生電影節大事記
大學生電影節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在大學生心中紮下了根,通過它來認識新作和新人。歷經八年風雨,大學生電影節告別了最初的青澀和稚嫩,在規模上、內容上、形式上日趨成熟,在文藝界和大學生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它第9個生日來臨之際,讓我們重溫一下以往各屆中的亮點之處。
李少紅在1995年憑藉《紅粉》一片獲得了第三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她在國內獲得的第一個獎項。大學生電影節從此受到老中青三代導演的矚目。著名電影導演謝晉攜《女兒谷》加入到電影節中,並獲得第四屆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別榮譽獎。
作為新生代導演展示處女作的重要陣地,一大批青年導演因為電影節而在業界展露頭角。霍建志導演的殘疾人題材影片《贏家》、李欣的《談情說愛》、潘越明的《非常夏日》等新一代導演的作品在大學生電影節上引起強烈反響。
“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是電影節舉辦的宗旨。幾乎每一屆電影節上都會設立新的獎項和活動內容,不難看出,大學生們的組織能力在逐步提高。1998年第五屆電影節不但推出了自己的標誌,而且有了自己的獎盃——“飛虎杯”。也是在這屆電影節上,首次設立了最佳紀錄片獎,《周恩來外交風雲》獲獎。同時,這部作品也是首次以直接投票方式產生的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
與影視評論家、創作人員面對面談話,是電影節上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活動之一。“青年導演與市場”、“電影與時代”、“青春意識與中國電影”等話題曾在電影節上掀起了討論的熱潮。
2000年,大學生電影節網站開通,這標誌著大學生電影節開始“牽手”網路。同學們從此可以在網上了解電影節的情況,發表意見,直接參加投票。
2001年,首都高校近20萬人次參加了這項活動,可謂盛況空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