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江蘇南通
學歷情況
1967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專業美學,導師朱光潛。1986年8月-1987年9月在莫斯科大學當高訪學者,指導教師是莫斯科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主任、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主任奧夫襄尼科夫,奧夫襄尼科夫曾是盧卡契的研究生。1998年9月-1999年5月在莫斯科師範大學當高訪學者。工作經歷
1981—1994年在南京大學工作,1986年被破格評為副教授,1992年2月被評為教授,同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南京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1994-2006年在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工作,曾任人文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2006年9月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成立,轉入藝術學院。2003年8月-2004年2月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現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藝術學分委會主任,藝術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評審組成員,《藝術學》叢刊編委會主任,江蘇省政協委員。
研究方向
1、美學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從事美學的研究和翻譯,先後有7本譯著出版,它們是《審美價值的本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1985年重印),《現實中和藝術中的審美》(合譯,三聯書店1985年版),《美學和系統方法》(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版),《藝術形態學》(合譯,三聯書店1986年版),《美學:問題和爭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卡岡美學教程》(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生活,創作,人——藝術活動的功能》(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早期出版的美學著作有:《蘇聯當代美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科學技術之光》(合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該書以《科技美學》為名由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藝術殿堂的建構》(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美學和文化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現代外國美學教程》(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蘇聯當代美學》和《美學和文化學》先後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
與此同時,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讀書》、《國外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文章,特別是在《哲學動態》1987年第1、2、3、、4、5、7期連續發表了有關外國美學的文章。
近年內出版的美學著作有:《西方美學藝術學擷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美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2006年9月第8次印刷,繁體字本由台灣五南出版社於2006年11月出版),《西方美學史》(55.5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006年1月重印,2005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古希臘羅馬至中世紀美學》(合著,61.6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這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卷本的《西方美學史》的第1卷),主編《美學與藝術鑑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3年重印);譯著有:《審美價值的本質》(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2、藝術學
在藝術學方向主要從事藝術學原理和西方藝術批評史的研究,曾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委託,負責撰寫江蘇省一級學科藝術學(含美術學、設計藝術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等8個二級學科)“十五”期間研究情況和“十一五”規劃項目建議。在《藝術學》叢刊第1卷第1、3、4輯(學林出版社2004年5月、2005年3月、2005年4月)連續發表長文《藝術學的誕生》、《20世紀我國的藝術功能研究》、《20世紀我國的藝術創作論》,每篇論文2萬字左右。作者提出,藝術學、門類藝術學(美術學、音樂學等)和美學都研究藝術,它們的區別在於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差異,並對此作了論證。
藝術批評的論文有:《浪漫主義藝術批評中的若干片段》(《東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浪漫主義藝術批評的若干特徵》(《藝術學》叢刊第2卷第1輯,學林出版社2006年1月)等。作者認為,藝術批評作為一門學科,在西方成熟於18世紀。藝術批評不同於藝術理論,前者主要是對當下藝術(在歷史上則是對批評家同時代的藝術)的批評,後者主要是對藝術遺產的研究。藝術批評更具有主觀性和評價性,藝術理論更具有客觀性和認識性。從這種觀點看,我國現有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實質上不是文學批評史,而只是文學理論史。
3、設計藝術學
在這個方向作者的著作是《藝術設計學》(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5年2月第4次印刷,2006年第2版)和《藝術設計十五講》(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版)。作者的主要觀點是,迄今為止的人類社會,經歷了三種經濟形態:農業經濟形態,工業經濟形態,大審美經濟形態。大審美經濟形態萌動於20世紀70年代,崛起於21世紀。大審美經濟的發展有賴於政府的引導,科技的支撐和企業的決策,但是,藝術設計師是大審美經濟的具體操作者和實施者。大審美經濟對藝術設計教育和藝術設計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04年10月以來,作者曾應邀到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北大學、深圳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山西師範大學、江蘇大學、湖南工業大學、大連大學、西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濟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常州工學院、九江學院、安徽師範大學等院校作關於美學、藝術學和藝術設計的講座。
2005年11月17-19日應邀在廣州舉辦的全國工業設計研討會上作主題發言《大審美經濟形態下的藝術設計教育》,該發言刊登在《裝飾》雜誌2006年第8期上。
此外,是《猶太百科全書》兩主編之一,該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1998年重印。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以色列等國的報刊、電視台發表了書評或報導。
主講課程
研究生:藝術美學,科技美學,藝術設計學。博士生:美學原理專題,藝術原理專題。
科研項目
21世紀以來省部級以上的項目有:1、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7年度課題“我國工科院校藝術教育模式比較研究”(2007年立項,教育部重點課題,批准號:DLA070083)。
2、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經濟審美化現狀及對策研究”(2006年立項,批准號:06AZX005)。
3、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高校普通藝術教育研究”(2003年立項,批准號:DLB030370。已經完成,2006年6月準予結題,結題證號:0306)。
第1卷已經完成並出版)。
獲獎情況
省部級以上的獎項有:1、《蘇聯當代美學》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美學與文化學》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藝術設計學》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西方美學史》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