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蘑菇節

2010年11月20日上午,第四屆中國蘑菇節在漳州開幕,400多位國內外的嘉賓報名參會,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在內的海內外10多名蘑菇產業專家還分別發表演講,共謀全球蘑菇產業的發展。

概述

2010年11月18日~22日,第四屆中國蘑菇節漳州開幕,400多位國內外的嘉賓報名參會,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在內的海內外10多名蘑菇產業專家還分別發表演講,共謀全球蘑菇產業的發展。此次蘑菇節與第二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同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台灣地區的120多家農機企業將最先進的農機產品和技術帶到了展會現場。在這個約1萬平方米的大展廳內,設定了6個特裝區、500多個展位,在這裡展出的農業機械絕大部分適用於大陸以及台灣地區丘陵地貌農業耕作。

活動

其主要活動安排如下:

11月18日~22日食用菌產業產品展,

11月19日漳州市人民政府歡迎晚宴,

11月20日中國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論壇,

11月21日參觀花博園各類農業展館及考察漳州食用菌龍頭企業。

特色

與往屆相比,第四屆中國蘑菇節在專業性、科技性、對台性、國際性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是專業性強。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了農業中一個重要的產業,又是一個效益高、環保的產業,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產業。漳州食用菌經過多年發展,並在一年一屆中國蘑菇節的有力推動下,形成一個上下游關係企業齊全,兩岸乃至全國和國際合作勢頭良好,實現規模化、工廠化、產業化生產經營的產業集群。第四屆中國蘑菇節以“搭建信息商貿交流平台,促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圍繞食用菌產業更快更好發展為宗旨,以食用菌鮮品、罐頭食品及其相關產業鏈企業產品展示展銷,以及產業投資、商業貿易、科技交流、品牌合作為主,同時還舉辦地方特色產品展等多項配套活動;展區面積2000平方米,設定115個國際標準展位,劃分為“中國罐頭之都展區”、“國內外展區”、“台灣菇類展區”、“野生菌、藥用菌展區”、“漳州食用菌產業展區”、“特裝展區”、“中區展區”等單元。現展位已經全部招滿,有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以及國內北京上海遼寧江蘇廣東安徽福建台灣等省市71家企業參展,其中有央企中國林木種子公司、中國最大藥用菌深加工企業之一——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最大野生菌出口企業之一——昆明恆沅食品有限公司、台灣最大菇類生物技術企業之一——台灣金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參展。目前,已有400多位國內外的嘉賓報名參會,其中來自國內二十幾個省(市、區)的嘉賓360多人,來自台灣、香港等地區的嘉賓40多人,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荷蘭波蘭等十幾個國家的嘉賓40多人;據不完全統計,漳州食用菌及其罐頭食品加工企業與國內外客商在本屆盛會期間簽訂銷售、項目投資契約(含意向)人民幣預計超過20億元,其中項目投資有3個,共7.05億元。
二是科技性強。食用菌是一個科技含量高、創新性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將“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列為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五個堅持”之一。科技進步、科技創新向來是中國蘑菇節的核心內容。漳州通過舉辦三屆中國蘑菇節,大大增強了漳州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含量,第四屆中國蘑菇節將進一步在科技、創新上做文章,強化科技、創新內涵,提升食用菌產業發展水平。第四屆中國蘑菇節在第二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開幕式(11月18日)之後,組委會將於11月20日舉辦第四屆中國蘑菇節中國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論壇。論壇的主題為“提升產業水平,促進中國食用菌可持續發展”,主要介紹台灣食用菌產銷履歷制及先進生產技術、日韓食用菌工廠化的最新進展、歐美雙孢蘑菇先進栽培技術,論壇主講嘉賓都是長期工作在食用菌產業第一線、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深厚理論知識的食用菌產業專家。屆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李玉也將出席論壇。組委會還將論壇論文和主旨發言編印成冊,特聘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漳州市領導擔任顧問或編委。組委會在論壇開幕式中還安排3個項目簽約儀式,其中2個屬於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根據客商要求,組委會在參觀考察的內容安排上也充分考慮到技術含量高的企業。此外,展區內各種參展產品,包括品種、機械在內,都體現了富有科技含量的新、奇、特、活屬性。所有這些活動和內容都將進一步體現第四屆中國蘑菇節的科技性、創新性,凸顯其權威性和影響力。
三是對台性強。台灣的食用菌發展迅速,產業發達,工廠化程度高,栽培技術和產銷模式先進,特別是特色菇類休閒健康產業、菇類美食發展好,具有很高的產業水平和借鑑意義。《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獨特的對台優勢和工作基礎,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實施先行先試政策,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經濟的全面對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範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要“積極培育水產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尤其是胡錦濤總書記年初視察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生效之後,兩岸攜手合作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空間更大。第四屆中國蘑菇節其對台屬性不言自明,其意義也不言自喻,專門設定“台灣菇類”展區,全方位展示台灣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現報名參會的台灣客商有40多人,參展的台灣菇類企業有16家。在論壇方面,特別設立“台灣菇類產業”專題論壇,邀請來自台灣嘉義大學台灣林業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與理論水平的6位食用菌專家作為論壇主講嘉賓,全面介紹台灣發展食用菌成功經驗,以及先進栽培技術、產銷方式等情況。

四是國際性強。中國蘑菇節,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個國際化的概念。從其名稱來說,蘑菇是國際上對食用菌的統稱。國際上,食用菌是一種有別於“植物食品”、“動物食品”的“第三類食品”——“菌類食品”,食用菌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食用菌成了世界健康食品的消費潮流代表。第四屆中國蘑菇節組委會加大對海外嘉賓的邀請力度,在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北京)、福建省農業廳食用菌管理站(福州)和漳州市委農辦設立聯絡處。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還派員赴歐洲、日本、韓國等地延請論壇主講嘉賓,以及招商招展。國際著名食用菌專家、澳大利亞籍教授,原國際蘑菇學會副主席張樹庭,俄羅斯《食用菌》雜誌主編、莫斯科蘑菇技術學校校長亞歷山大,國際蘑菇學會主席格雷格·西蒙代表等外賓已受邀出席論壇。論壇共有三場,前兩場主要安排俄羅斯、荷蘭、日本、韓國專家演講,論壇論文也是來自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媒體方面,俄羅斯、荷蘭、日本、韓國等國家媒體都會派員與會或報導第四屆中國蘑菇節盛況。國內外媒體的積極參與、全面報導,也正是中國蘑菇節不斷走向國際化的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