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第38集團軍的前身是1946年8月編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
該軍的主力112師是彭德懷所率領的湘軍獨5師第1團於1928年發動平江起義創建的工農紅軍第5軍,1930年以紅5軍為主的紅三軍團一舉攻克長沙,這也是十年內戰時期紅軍攻下的最大城市。紅三軍團,是當時的中央蘇區紅軍兩大主力之一,抗戰中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參加平型關戰役。1939年編為山東區第1師隨羅榮桓進軍山東。第113師的前身是徐海東大將領導的紅二十五軍一部,在長征中孤軍奮戰,率先到達陝北。抗戰中編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其中一部進入山東,抗戰大反攻時編為山東軍區第2師。第114師的前身是張學良的東北軍第53軍111師,後在中共地下黨員萬毅指揮下在山東舉行起義,編入八路軍。
遼瀋戰役結束後,1948年11月,第一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所轄第1師改稱第112師,第2師改稱第113師,第3師改稱第114師。同時將遼北獨立第10師劃歸38軍建制,改稱第151師。隨後參加平津戰役。38軍在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生擒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38軍還參加了宣沙,衡寶,廣西,滇南等大小戰役。在整個國共內戰中,38軍從松花江邊一直打到雲南中緬邊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38軍由梁興初將軍率領,參加韓戰,擔負穿插重任。在第二次戰役中,成功穿插三所里與龍源里。由於松骨峰阻擊戰中,38軍表現突出,彭德懷總司令電報嘉獎道“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三十八軍萬歲!”,從此,38軍有“萬歲軍”的稱號[3]。
從朝鮮戰場返回後,38軍駐防東北。1966年2月由代總參謀長楊成武上將提議將該軍調到保定地區,接替第69軍的防務,拱衛京師。1983年,第112師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
1985年38軍偵察部隊到越南輪戰,表現出色。1985年38軍改編為集團軍,裝備有直升機、坦克、裝甲運兵車、步兵戰鬥車、齊射火箭炮、工程技術裝備、高射炮、汽車運輸工具、加油車等。編制為五個師(坦克師、機械化師、摩步師、步兵師、炮兵師),三旅(飛彈旅、高炮旅、工兵旅)和直升機大隊,以及防化團、工兵團、通訊團、電子對抗分隊等保障部隊,編員8.6萬人,屬重裝集團軍,是全軍戰備值班部隊中配備在主要方向速快速反應部隊,2-7晝夜可抵達中國任何地方。1986年,直升機大隊擴編為陸航團。
建制
現陸軍第38集團軍下轄:
第6重型裝甲師(駐北京昌平)
第112機械化師(駐河北高碑店市)
334機步團
335機步團
336團 (已裁)
24坦克團 (112師裝甲團)
112師炮兵團
第113機械化師(駐河北保定)
337機步團
338機步團
339團((已裁)
113師裝甲團
113師炮兵團
第151機械化師 (已裁)
獨立炮兵旅(駐北京平谷縣)
防空第4旅(駐河北藁城市)
工兵團 (北京房山區)
陸軍航空兵第8團(駐河北保定)
電子對抗分隊
特種兵大隊
防化105團(駐北京)
通訊44團(駐河北高碑店)
1996年,第114師改為武警機動師,1998年坦克第6師改為裝甲第六師。2003年113師完成機械化。
榮譽
曾在1985-1990年期間任武警部隊司令員的李連秀曾任該集團軍軍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曾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單位有:
平江起義團——步兵第112師第334團;
紅軍團——步兵第112師第334團、步兵第113師第338團;
郯城戰鬥模範連——步兵第112師第334團第8連;
何萬祥連——步兵第112師第334團第1連;
松骨峰英雄連——步兵第112師第335團第3連;
鋼八連——步兵第113師第337團第8連;
歷任軍長
李天佑(1947.07-1949.02)
梁興初(1949.05-1952.05)
江擁輝(代,1952.07-1953.05;1953.05-1957.08)
劉賢權(1957.09-1960.05)
鄧岳(1960.05-1964.08)
李光軍(1964.08-1968.10)
劉海清(1968.12-1972.05)
朱月華(1972.05-1978.05)
李連秀(1978.05-1984.11)
李際均(1985.01-1987.12)
徐勤先(1987.12-1989.05)
張美遠(1989.06-1993.03)
劉丕訓(1993.03-1994.12)
黃信生(1994.12-1995.07)
高中興(1995.07-2002.01)
李少軍(2002.01-2007.06)
王西欣(2007.06-)
曾在第38集團軍服役著名戰友
葉京 著名導演,曾經效力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坦克六師二十一團,擔任炮長職務,曾在北京軍區大比武軍事技術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榮立三等功。被授予“學習雷鋒積極分子”光榮稱號。
馮小剛 著名導演
曾經效力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坦克六師編外宣傳人員,文藝宣傳隊
梁天 著名演員, 曾經效力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坦克六師第二十一團一營三連任炮長,坦克六師文藝宣傳隊。
1985年,1999年受閱的第38集團軍方隊為:
1. 車輛第01方隊--88B中型坦克(坦克6師)
2. 車輛第03方隊-98,88C式主戰坦克(坦克6師)
3. 車輛第04方隊--86式履帶步兵戰車(112師334團“平江團”)
4. 車輛第05方隊--89式裝甲輸送車(113師337團“松骨峰團”)
5. 車輛第08方隊--89式122自行榴彈炮
6. 車輛第09方隊--89式120mm自行滑膛炮
7. 車輛第11方隊--89式122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8. 車輛第16方隊--飛蠓-80地空飛彈(防空飛彈旅)
9. 空中第09梯隊-武直-9武裝直升機(陸航大隊)
萬歲軍
一、進化中的38集團軍
前38軍軍長李連秀曾在一篇論文中闡述中共集團軍的建軍目標:一個集團軍的編成目標,要能夠應付蘇軍一個摩托化狙擊師的入侵,中蘇雙方的兵力對比應為7:1,戰車為2:1,反戰車武器為2.5:1,火炮為4:1,防空武器為2:1。這反映了80年代中期中共陸軍的現實,即在當時是不得不以數量優勢彌補自身的質量劣勢。首先組建完成38集團軍正是以此為依據改建和訓練的,在蘇聯解體之前各大集團軍也是據此為建軍目標的,由此可見本刊之前提及該軍是戰術和技術的先行者一說並無失誤。
中共陸軍的集團軍,實是參考了蘇軍各軍兵種編而成的經驗,以及美國第1裝甲師等重型師的長處後改編的。中央軍委在1987年公布的《有關戰役訓練的若干規定》中,就是以上述比例和組成為基礎的,著重強調提高機械化集團軍快速機動部署能力,以適應現代化局部戰爭需要。而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陸軍航空兵在經過充分論證研究和準備後,與逐漸成熟的直升機工業配合,在1988年首先在38軍組成一個大隊,配備約40架運輸直升機,同年39、54軍亦相繼建成了陸航大隊。至此,蘇軍孕育於30年代,在70年代逐漸推行的大縱深機動作戰理論,以及美軍孕育於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逐漸落實執行的空地一體戰理論,也開始在中國萌芽。
冷戰結束後,防蘇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部分戰術戰法也變得不合時宜。特別是波斯灣戰爭中空地一體戰得到實戰檢驗,促使中共各軍兵種痛定思痛,加快大幅改革步伐,過去仍寄望於數量優勢加少量先進裝備就能應付局部戰爭的想法,逐漸被加快發展和部署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共識所取代。再加上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的國內有利政治形勢,高技術兵種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而38軍當然是陸軍中首先受惠的集團軍。
二、38軍的炮兵
目前中共陸軍的火炮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像38軍這種重點集團軍全部火炮多達約700門,充分繼承和發揚蘇軍的大炮兵主義,尤其是在空中支持火力還不十分發達的情況下不能說沒有必要。38軍的炮兵火力覆蓋範圍由前沿數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團軍屬飛彈旅的M-9和M-11戰術彈道飛彈又把打擊範圍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敵後縱深,程度上舒緩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現在該軍所有炮兵團齊射一次火力投射總量可達30噸之多,起碼相當於韓戰末期的15倍,已達到今天美俄兩軍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和彈種上與美軍仍有些許差距,然而超過了俄軍炮兵。在火炮自走化程度方面,該軍炮兵團亦已追上俄軍,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炮,另外還有約180輛各型火箭炮可支持。在戰時該軍的炮兵旅/團能隨時提供旺盛的隨進彈幕和壓制火力,火力強度約相當於鄰近地區軍隊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炮兵已基本實現全團指揮自動化,C2系統已普及至單炮上,綜合自動化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也在其它集團軍之上。
三、38軍裝甲兵
繼炮兵後,裝甲兵是38軍第二大技術兵種。90年代初整個集團軍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即達800輛之以上,比整個成都軍區的戰車總和還要多,全部裝甲車輛的數量超過1,260輛,加上新型裝甲車輛快速取代老舊型號,其突擊威力已相當驚人。近年的演習顯示,該軍每日最高推進速度可達到70公里以上,超過了俄軍摩托化狙擊師的水平。在年度戰役演訓中,裝甲集群在陸空火力支持下插入敵縱深向心突擊瓦解對手,成為必修科目,在在顯示美俄的空陸聯合戰法已深深植根於38軍。由於言種演習規模宏大,每次都投入超過一個裝甲師的兵力,故作戰縱深超過了70年代方面軍的水平,而攻擊間距亦拉大到80公尺,以致攻擊隊形的作戰縱深達到15公里。在80年代被解放軍高層推崇備至,但自身仍未具備技術條件的蘇軍「在行進中變換隊形並發起攻擊」戰法,90年代中期以後已成為38軍的家常便飯。
最近兩年的情況顯示,38軍在演習中的反應速度和兵力投射能力比1996年時又有了明顯變化,其中一個裝甲師在7天內的突擊前進距離已達到1000公里,比1996年底多出了100公里以上,當中一半時間的進攻速度可維持在高水平,即每天超過150公里。在仿真實戰的理境下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速度,當然其中也含了特種部隊、陸軍航空兵、戰役戰術飛彈營、出色的工程兵與後勤保障部隊功勞,否則絕對無此可能,這樣的進攻速度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今年5月初至6月38軍112師針對台灣進行了渡海和山地攻防訓練,參與的包括了武直九和Mi-8MAT武裝直升機、83式自走加榴炮,89式自走榴彈炮、89式履帶火箭炮,紅旗7號機動防空飛彈、89-I裝甲運兵車、86式步兵戰車、88C/96式戰車等數百輛,以及電子戰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等等。在訓練中該師探索了起碼3種新戰法。
四、38軍防空旅
隨著紅旗61中低空防空彈在1986年定型,改善野戰防空系統時機亦已成熟。1987年38軍開始組建全軍第一支彈炮混合的防空混成旅,兩年後全體形成戰鬥力。防空混成旅由2個紅旗61飛彈營和2個59式57公厘高炮營、3個74式37公厘高炮營組成,共有24輛發射車和60門高炮。
1990年9月17日以來,38軍防空混成旅開始陸續以紅旗7號代替紅旗61,用90式35公厘高炮取代59式和74式高炮,少量用於補充的紅纓5C也被前衛1、2號單兵防空飛彈替換下來;另外在重要地點還部署有直屬防空連。《解放軍報》透露,5月以來北京軍區某防空旅進入華北某靶場實彈打靶,從這裡陸軍首支防空旅這一點看,已明白指出是38軍的部隊。該旅至5月時,發射的34枚紅旗7號全部命中目標,文章並強調迎頭攔截反輻射飛彈的能力(紅旗7號A/FM-90對反輻射飛彈的跟蹤距離是17公里),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指揮員通過數字(位)化情報指揮系統下達作戰命令」,「信息快速傳送給發射車」等描述,因為紅旗7號與7A其中一點區別,就是增加了發射車上的垂直數據鏈天線。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機動飛防空飛彈應該是最新的紅旗7號A。此外也應留意,這個防空旅是有一支偽裝分隊隨行的。
從1995年開始,38軍防空旅用了俄國最新的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飛彈,在強烈電子干擾下全部擊落靶機,1997年購入的15套隨後又轉交了一部分給南京軍區的集團軍防空旅,以防局勢有變。據開發該型飛彈的俄羅斯安泰武器公司指出,第2批是在1998年底訂購,這批為數15套的TOR-M1本來於去年交付中國,半數屬以物易物方式,但因故延至今年4月才付運,武器亦用於抵償債務。同時,該公司已接獲北京的要求,授權在大陸仿製160套同型系統,可裝備16個防空團,這就是紅旗17。
五、航空兵力
38軍陸軍航空兵大隊與54軍的陸航大隊是各集團軍同類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這兩個大隊各自裝備了一種全軍獨一無二的飛機,前者有8架SA342瞪羚(gazelle)反戰車直升機,後者有23架UH-60A黑鷹運輸直升機,深刻突顯出它們的作戰側重點和受重視程度。以規模來說,作為防蘇戰略預備隊的54軍陸航大隊最大,以攻擊力來說則以38軍陸航大隊較優。對台灣來說似乎前者更值得注意,因為今年3月以後中央軍委已打算把54軍作為「攻台戰略預備隊」,陸航大隊當然亦在其中。由於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出身於前第4野戰軍系統(38軍也是該系統),1982年至1985年曾任前武漢軍區司令,直接指揮54軍,且現南京軍區司令梁光烈中將曾長期擔任54軍軍長,也是張萬年的下屬,加上張氏屬於對台強硬的鷹派將領,因此這一訊息可靠性極高。
1986年10月3日中央軍委工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1988年1月8日,中共第一個陸航大隊在北京通縣機場成軍,它由北京空軍航運團、空軍飛行學院及陸軍10支部隊抽調組成,主力機型是直五和直九,本來曾打算引進美制CH-47D大幅強化機動力,但,六*四事件後被美國政府封殺。1990年5月中共最後一次從前蘇聯採購軍備,購入24架Mi-17運輸直升機裝備38軍,之後該機和直九就成為主力機種。1997年中共一批高層將領訪問莫斯科並參觀了一次陸軍演習,首次目睹了數以百計的直升機從天而降的壯觀場面,陪同參觀的俄國軍官透露中共很快也會有這種能力,事實上光是Mi-17系列,在2005年前將進口600架以上。
目前38軍配備有瞪羚直升機、武直九、Mi-8MAT三種武裝直升機,直九A/B、Mi-8、Mi-17/171運輸直升機,特種直升機已有直九通信干擾型、遠程中繼通訊型、偵察校射型、轉訊距離達數千公里的Mi-8河馬G遠程中繼通訊型、Mi-8PP河馬K通信干擾和電子反制型、Mi-171偵察校射型等等,此外1994年定型的直八和同年底首飛的直十一,陸軍型已少量交付38軍。上述各種直九的衍生型,曾參加1991年9月18日在燕山訓練場舉行的軍事訓練成果匯報表演,高級將領並現場試驗了直九中繼通訊型的遠程通訊能力。此外武直十將在明年投產後加入38軍,直八A也會在3年後服役,Mi-17/171的後繼機種直十二或直十三,將會在2005年配備38軍。
與美俄陸軍師各有約121架或80架以上直升機,加上豐富的實戰及操作經驗,比較起來中共的陸航部隊仍相當幼稚,不過發展亦快。與90年代中期相比,38軍陸航大隊的作戰半徑已增加約一倍,達到150至200公里,在夜航夜戰能力方面亦大為提高,在演習中已能熟練運用多點同時著陸、空中蛙跳戰術等作戰方式。有一個問題是,中共的直升機數量仍然很有限,中共3個陸航大隊的直升機才相當於美軍一個師的所有數量。不過總參謀部下設定了陸航局,並由一位少將管理,現任局長為李希元少將,在裁軍50萬時其比例不降反升,可知陸航角色重要,陸航部隊已成集團軍尖刀突擊部隊,未來發展勢將加快。
六、軍自動指揮系統
1984年解放軍3總部和各大軍區、軍兵種、國防科工委建立了遠程漢字在線上系統,揭開中共自動化指揮系統序幕。同年4月1日38軍率先成立自動化作指揮中心。1985年遠程漢字終端在線上系統也逐漸網路化,集團軍數百部漢字終端機聯網成功,總參謀部能直以指揮系統管制軍內各師。翌年10月17日,38軍首次進行自動化指揮作戰演習,軍司令部內有兩部大型計算機與20部小型計算機,作戰指令幾分鐘內即可由司令部下達到營級,在演習中使用IBMPC-AT級的計算機影像顯示系統,VAX785、MICROVAXII和國產JH系列中文計算機等當時先進設備。同年中共指揮自動化有重大突破:語音漢字輸入計算機、手寫漢字在線上識別系統、語音識別計算機,拼音漢字編碼技術相繼面世,計算機衛星通信也實驗成功,並建立衛星通信網,全軍計算機聯網實用化,炮兵指揮接近全自動化,這些成果為38軍實現全面計算機化貢獻良多。
1991年9月18日燕山綜合訓練場上,自動化指揮中心當著中央軍委、國務院官員及上千軍官面前展示。當38軍軍長激活遙控器,藍軍陣地和縱深地形、地貌、道路網、方位物、支撐點等全部投影到大型螢幕上,口述的命令立即實時顯示出來。同時計算機文書處理員馬上把命令印成電文,從命令下達到電文發出只用了10分鐘,整個演習百分之八十作戰檔案和戰情分析都用計算機完成。指揮官可直接與前沿任何一級作戰單位通話,這種計算機化程度即使到現在總體上仍不至於很落伍。
10年之後,除了戰鬥文書已全部以計算機處理外,負責指揮自動化工程的總參61所又為該軍配置了新系統。6月中旬38軍某機步師在太行山遠程機動演習中,使用了該師參與研製的師團兩級野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加倍提升機動指揮效能。該系統由機步師內外10多個機構攜手合作,在原有基礎上改革。
另外,該師還開發出江河湖泊橋樑兵要地誌、戰標圖等各種軟體上百套,採用網上對抗等多種方法,研究機動跨越江河天險、三棲運輸裝載等手段,累積了大量資料和數據。另據訊息指出,7月10日上午在通信指揮學院仿真訓練實驗室內,包括來自38軍的各軍兵種、各戰區和多名師級軍官,進行師級計算機兵棋推演,仿真登入與反登入戰法。紅軍的數位化部隊由師級主官擔任,與虛擬的藍軍在計算機上廝殺。紅軍首先通過計算機網路,向藍軍指揮中心發動電子炸彈和病毒入侵行動。同時海空火力也向指揮設施和要點進行火力突擊,藍軍通信節點慘遭點穴打擊,一開戰,四成軍事設施陷於癱瘓,一些紅軍軍官甚至破譯了對方密碼,以計算機網路破壞其「國防部網站」。殘存藍軍關鍵通信節點並未逃過打擊,幾分鐘的數據分析處理後,作戰方案在計算機上形成,M族飛彈以及紅鳥巡弋飛彈隨即將之徹底摧毀,C3I受到致命打擊的對手防線接連崩潰,紅軍輕易登島成功。在這個明顯針對台灣的演習中,清楚反映出解放軍大致的攻台戰術,也使人更清楚了解38軍在這方面擔當的角色。
解放軍總參謀部5年前在教材中承認,在指揮系統自動化方面中國與世界一水平差距約15年。然而5年過去了,在指揮系統對抗戰中各國又發生了不少變化,就以中共本身來說隨著大量中、俄、以色列的機動電戰系統加入成軍,以及每年大量中共產軟體編成,這個差距正日益模糊化。
七、38軍的數位化建設
1997年3月15日,美國陸軍在加州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進行了為期2周的數位化特遣部隊高級作戰實驗,這是繼1994年進行的營級數位化演習後美國陸軍數字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參與實驗的藍軍數位化實驗旅,由第4機步師第1旅擔任,紅軍是國家訓練中心的第11裝甲騎兵團(旅級編制)。前者配備2億5千萬美元的改良型實驗兵器及通信系統,以新的軍事革命作戰理論為依據,採用新的作戰編制,並由第4支持營提供後勤支持。後者則採用傳統和略加改良的蘇式戰術和類似的武器。此次實驗共進行了8次演習,其中紅軍6勝1平1負,藍軍1勝1和6負,也就是說數位化旅全盤敗北,而且敗得比平時更慘。例如藍軍的毀傷機率就比平時訓練時裝備比其它旅要少,但因為敵我識別欠佳,誤傷友軍比前更多,高達30起。即使如此,軍方仍認為實驗取得圓滿成功,國防部長科恩更是數位化部隊的堅定支持者,他並認為經驗應推廣到各軍兵種所有領域。
在38軍同樣存在類似的部隊和實驗,1995年正式開始。目前軍已完成首階段數位化實驗,剛完成第二階段升級試驗,包括數位化步兵、偵察兵、炮兵、裝甲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自動化光纖多媒體高速指揮控制網路等實驗,其中炮兵、裝甲兵、通信兵的實驗成果已被套用於改造現有裝備或新型裝備上,產生了很高的效益,並向各集團軍演示推廣。
在試驗中該軍發現這些昂貴的數位化設備,除了可靠性和穩定性有提高外,敵我識別也大有問題。另外與美軍相同的是作戰時的成本效益不太好,勝負仍未產生一面倒的情況,因此曾經頗有爭議。但因為通過論證研究發現,長遠而言其成本效益勢必倍增,而且是新軍事革命的不二法門及早日追上先進軍隊的捷徑。
透過實驗,38軍也體認到新的數位化裝備的確能提高部隊戰鬥和效能,同時也發現和裝備的潛力並未全發揮出來。其原因首先是雖然實驗部隊已用了較長時間熟習裝備,並將之進行日常訓練,還制定了新戰術和使用守則,但與使用現役武器和戰術的部隊比較,因為理念和運用方法上往往完全不同,在傳統思維未完全消除的過渡期內,實驗部隊潛意識上往往以傳統的習慣操作新裝備,使得部隊和和武器熟練使用上事倍功半,效能大打折扣。
第二是部隊在接收數位化裝備後,都會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新裝備研究、新編制研究和新理論落實上,並因應士兵計算機知識不足作強化訓練,因而使士兵的基本作戰技能、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受到壓縮,影響正常任務的執行。這個弱點使正常時候能夠較易取勝的實驗隊變得信心不足,可用直射火力解決的問題有時也會呼叫後方火力支持,變成開始依賴遠程打擊武器消耗敵人。為此軍部已找專家研究一套心理法糾正第一項問題,同時研究一套均衡合理的訓練時間分配方法克服第二項問題。
美軍的數位化計畫已因客觀因素延遲,要求在今年內建成第一個數位化師,在2006年建成第一個數位化師,到2020年全陸軍實現數位化,比原計畫晚了10年。至於全陸軍實現信息化則是2050年的事,由此可見目前軍事數位化熱潮炒作成分居多,真正的數位化戰場大概要到半個世紀以後。
中共已在38軍建成一個實驗性數位化營,從時間和規模來說,比美軍約落後6年。中共希望在2年內建立首個數位化師,把和美軍的差距縮小到4年,在2010年時與美軍並駕齊驅。隨著下一輪裁軍和軍費的增加,中共陸軍也希望在2020年實現數位化,至少將和美軍的差距控制在2年左右。為達目的,中共陸軍打算由38軍開始,分兩步建構信息化部隊,第一步是在原編制不變或小變的情況下完成數位化,以鑲嵌法增強現裝備數位化作戰能力,例如配備數位化通信設備、敵我識別系統、偵察系統、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第二步是依據最新的信息戰理論,從根本上改革部隊編制體制,才能全面實現信息化。從發展方向和步伐來說,中共和美軍十分接近,原因是彼此互為假想敵,加上美軍執世界軍事牛耳,參考美軍並不出奇。與美軍不同的是,中共並不追求全面的壓倒性技術優勢,受限於財力,僅有半數部隊會實現數位化。
透過數位化實驗,38軍發現在作戰速度、殺傷能力、生存能力三項指針中,進步最顯著的是作戰速度,也就是說數位化部隊有加快戰爭進程,減少消耗的神奇效果,目前亦循此途徑而努力,未來集團軍將會縮小為軍。
在整體合成戰力上,軍方希像38軍這類重點集團軍能足以抗衡美軍2個重型師或3個輕型師。以美軍標準而言,像第一裝甲師、第一騎兵師、第一機步師等屬重型師,而像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等屬輕型師。目前38軍的綜合戰力達到最高,高於中共建政以來任何一個時期,以目前最強的第7裝甲師(裝備98式戰車)來說,除了日本北海道的第7裝甲師在戰車性能上互有長短外,綜合戰力在整個遠東無出其右。據此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總參謀部的希望並非憑空想像,當然在目前兩岸形勢下,38軍有多少會用於台海,恐怕有更多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