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號詼諧曲

第一號詼諧曲是一個小調。是貝多芬繼承海頓、莫扎特的小步舞曲, 再經過發展而成的一種音樂體裁。

第一號詼諧曲b

小調,第一號《詼諧曲》(作品20號),李斯特認為蕭邦的練習曲及詼諧曲,最能披露他自己隱郁的一面。他說:"蕭邦的多數練習曲及詼諧曲,都在表明激烈的憤怒及失望的情緒,時而會有辛辣的諷剌和頑固的自尊。他的音樂所具有的隱郁的側面,並不象他那優美的詩一般的曲調那樣容易被人理解,也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蕭邦個人的性格也因此而常被人們誤解。蕭邦平時為人正直,彬彬有禮,才貌雙全,內向文靜,但經常表現出快活的樣子來。"
詼諧曲本來是貝多芬繼承海頓、莫扎特的小步舞曲, 再經過發展而成的一種音樂體裁。不過,真正使這種曲子更為積極化,形式化,並且大膽地命名其為"詼諧曲"的,是蕭邦。蕭邦一生中共創作了4首詼諧曲,這裡只介紹其中的第一首(b小調)。
此曲作於1831到1835年之間,其構成為三段體式。樂曲開始時有兩個不協和和弦,曾經大大地震撼了蕭邦時代的人們。緊隨其後的第一主題帶著暴風雨般狂烈的熱情在迴旋,蕭邦像是在此處發怒、反抗、質詢一般(片段1)。第二主題開始時有著怪異的和弦,慢慢地奏著,呈現出非常不愉快的音響;但這一主題的後半段曲速加快,又產生出活潑而優美的效果來。第一、第二主題,都極有獨創性。徐緩的中間段帶有豐富的色彩,b大調上輕快流暢的十度音, 被認為是蕭邦的特色,這部分與充滿動搖感覺的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照。接著開頭部分的不協和和弦帶著突變的情緒出現,但中間段的"美夢"並未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拳所擊破。然後第二主題前半段的怪異和弦又相繼出現,重新引入了憂鬱的情緒。隨 後全曲在第一主題很有魄力的再現中結束。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