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英荷戰爭

第一次英荷戰爭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國內資產階級迫切要求開闢新的海外殖民地、拓寬海外市場,而荷蘭對於海上貿易的壟斷成了這種需求最大最直接的阻礙和威脅。

背景

第一次英荷戰爭第一次英荷戰爭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國內資產階級迫切要求開闢新的海外殖民地、拓寬海外市場,而荷蘭對於海上貿易的壟斷成了這種需求最大最直接的阻礙和威脅。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當政時期為此制定了控制海洋的戰略。他非常重視海軍的組建,專門成立了“海軍委員會”負責建造為海戰設計的新型戰艦。英國海軍從1649年的39艘猛增至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層甲板、並擁有60至80門炮的巨型戰艦。克倫威爾還加強海軍訓練和管理:改善水兵的薪餉膳食;制定所謂的“獎金”制度,犒勞俘虜或擊沉敵艦有功的士兵;還專門從陸軍中選出兵士擔任職業海軍軍人,並任命經驗豐富的職業軍官指揮海軍。英國在完成戰備後對於荷蘭公然挑釁,英國議會頒布了著名的《航海條例》.此《條例》中的各款明顯是針對大量從事“中介貿易”和海運的荷蘭,是對荷蘭的嚴重挑戰。荷蘭提出抗議要求英國廢除,遭英國斷然拒絕。於是雙方都意識到戰爭的不可避免性,劍拔弩張的形勢下秣馬厲兵式擴軍備戰展開了。英國在原有的基礎上緊急動員了125艘武裝商船;荷蘭也在1652年大量徵用商船,使海軍艦艇擴充至226艘。

導火索

1652年5月,英國海軍將領布萊克率領20多艘艦船在多佛爾海峽巡邏,與荷蘭海軍上將特羅普率領的42艘為商船護航的軍艦不期而遇。布萊克要求荷蘭海軍下降軍旗向英國國旗致敬,遭到拒絕。(自從13世紀以來,英國總是要求其他國家的船隻在經過多佛爾海峽時必須向遇見的英國軍艦行“升旗”禮。以示敬意,承認英國的所有權。原本這一要求無礙大局,但在兩國矛盾日趨尖銳、敵對氣氛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摩擦自然不可避免地不斷發生。)英國開炮轟擊,於是雙方互酬炮彈4個多小時,荷蘭損失了2艘戰艦,布萊克的旗艦“詹姆斯”號被射穿了70多個彈孔。第一次英荷戰爭的序幕被拉開了。7月28日,雙方正式宣戰。

規模及過程

第一次英荷戰爭第一次英荷戰爭
第一次英荷戰爭由一系列規模空前的海戰組成,主要集中在多佛爾海峽戰區(包括北海在內)和地中海兩大戰區,其中又以多佛爾海峽戰區為主——這是由兩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幾乎每次海戰雙方都要投入2-3萬名水兵6000-8000門大炮,而其作戰次數之多恐怕亦是歷史上所罕見的。據說有人作了次統計,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個月之內,雙方艦隊作戰次數已經不亞於當時世界各海洋歷次戰役的總和。
英國方面制定的戰略主要是控制多佛爾海峽和北海,切斷荷蘭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迫使荷蘭人投降。為此,海軍艦隊司令布萊克採取了集中強大艦隊、攔截通過海峽的一切荷蘭船隻的戰術,以確保其的絕對制海權。他大膽地在海軍作戰中引進了陸軍作戰注意隊形和整體效果的戰法,發展了海軍戰術。戰爭的伊始,英國便將自己的艦隊分成紅、白、藍三個支隊以便於指揮。並頒布了“第一個海軍紀律條令”,整頓軍紀。另外,他還派出艦隊到蘇格蘭北部襲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銀船,到北海擊沉或捕獲荷蘭的捕魚船,甚至進入波羅的海,破壞荷蘭和北歐、東歐方面的海上貿易。毫無疑問,這種戰略戰術的運用對於荷蘭經濟方面的打擊是致命的。
荷蘭方面制定的戰略是以強大的艦隊為商船護航,強行通過多佛爾海峽,確保與外界的聯繫。決定於海軍實力的對比,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極的戰略,然而戰略部署的不當卻更使之陷入劣勢的境地:荷蘭在次要戰場,即地中海戰區投入了過多的兵力,從而使其在海峽爭奪方面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荷蘭海軍將領馬頓·特羅普(1579-1653)儘管在與法國海盜和西班牙海軍的長期作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海戰經驗,具有很高的統率藝術,荷蘭水兵的戰鬥素質也比較高,但各艦常常缺乏協調能力,加之裝備、數量方面的欠缺,以致在軍事方面仍處於劣勢,使得英國的海上封鎖奏了效。
雙方海戰次數不計,但一般意義上規模較大的公認的有9次,多以發生地點命名。
第一次英荷戰爭第一次英荷戰爭

多佛爾海峽和北海戰區:
這一戰區的戰鬥通常被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652年5月~1653年2月)(說法不一,另一說為1652年5月~1653年5月)
階段特點:戰略相持,英荷雙方在這一階段互有勝負。
主要海戰:普利茅斯海戰肯梯斯諾克海戰波特蘭海戰
第二階段(1653年2月~1654年4月)
階段特點:英國取得戰略優勢。
主要海戰:加巴德沙洲海戰斯赫維寧根戰役
地中海地區:這一戰區的戰鬥從戰略層面觀之,對戰爭影響不大。但在這個地區荷蘭集結了強大的艦隊,始終保持著對英國的優勢。

戰爭結果

在英國海軍絞殺式的封鎖之下,荷蘭經濟最薄弱的一面——過度依賴對外貿易,很快就暴露出來了。據說當年阿姆斯特丹街道上雜草叢生,乞丐遍地,將近1500所房屋無人居住。封鎖幾乎使得荷蘭處於一種民窮財盡的窘境,於是荷蘭被迫與英國進行和談。
1654年4月15日兩國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根據和約,荷蘭承認英國在東印度群島擁有與自己同等的貿易權,同意支付27萬英鎊的賠款,同意在英國水域向英國船隻敬禮,並割讓了大西洋上的聖赫勒那島
第一次英荷戰爭以英國的勝利告終。英國勝利之因固然離不開對方戰略部署的失當——在次要戰區集中優勢兵力,忽略了生死攸關的多佛爾海峽和北海戰區,但更為重要的恐怕是英國擁有雄厚的工業實力——能夠迅速補充戰力、戰略指導思想的正確和其海軍的裝備、數量、火力乃至戰術水平都要優於荷蘭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