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學家約瑟夫霍茨和胡安分析得知父母在照顧第二個孩子時總是更得心應手,不像第一個孩子時那么緊張和小心翼翼。因此,家庭中長子總是會受到父母更精心的照顧並且在學校中也能得到很好的成績。
一看到這個命題的研究,大多數讀者一定會對其表示質疑。對於照顧孩子或是其他的事情來說,難道不是越來越熟練嗎?父母從三十到四十的過程中,難道不是越來越富有,並且所提供給孩子的物質條件不是會越來越好嗎?我是長子,我自己在家庭中開始時總是被照顧得不是太有條理,甚至有些凌亂。甚至在與父母溝通交流中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相信你所說的這個關於父母的“第一個煎餅”的理論,也就是說,我們在第一次做煎餅時,總是手忙腳亂的。就像我當時被我的父母所照顧的時候一樣。我想其他那些跟我一樣在家裡是第一個孩子也是一樣的感受吧。
但是根據非常可靠的國際出生調查表中所顯示的數據訊息,跟我的預期是不一樣的。世界上出生的第一個孩子,據調查來看,相比其他的孩子,都有更高的智商,並且通常在學校里能表現的更好,現在讓我們看看1979年關於父母對於孩子表現的縱向數據,調查者發現母親都偏向認為她們的第一個孩子的能力更好,或是更希望她們的第一個孩子能夠更有能力,或是她們認為她們的幼子在學校里大多表現得一般般。(詳情看下面的圖表)
圖表一:母親對出生順序不同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的評估
出生順序
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最好33.8% 31.8% 29.0% 27.2%
較好25.1% 24.3% 23.6% 22.5%
中等33.8% 35.7% 38.3% 38.5%
中下5.5% 6.2% 7.0% 8.1%
較差1.8% 2.0% 2.1% 3.6%
資料數據來源:全國青年縱向調查(1990-2008)中關於母親對她各個孩子的評估。
數據一:出生順序與學校表現的關係
總之就是據母親來看,自己孩子中年長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年幼的孩子要更好。
現在讓我們簡單概括一下並回顧一下經濟學家對於那個“第一個煎餅”的理論,並且來做出反駁。
1.分散注意力的理論:年長的孩子會享受到更多的照顧和疼愛相比於年幼的孩子,因為家長的注意力或是疼愛會被較為年幼的孩子所分散。
2.基因不好理論:由於一些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一些人趨向於相信第一個孩子智商更高並且年幼的孩子的遺傳基因沒有第一個孩子所接收得好。
3.過多理論:一些父母在經歷過第一個孩子辛苦的養育經歷以後會不太再想要孩子,並且就是因為那樣,年幼的孩子在她們心裡不如第一個孩子其實並不是基因問題而是她們的偏好問題,一些家長甚至於不會想要很多的孩子除非是他們的孩子已經出現了問題而迫使她們再去生養小孩,否則的話,他們真的是會覺得孩子過多。
4.自學理論:年長的孩子在家庭里總是充當老大的角色,她們總是傾向於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而從小被弟弟妹妹所依賴的思想會帶到學校中去,所以他們在學校里也傾向於表現得很棒,做弟弟妹妹的榜樣。
5.離婚理論:家庭危機就像離婚一樣大多數是在孩子出生以後(結婚然後離婚,爭取撫養權的壓力不在第一個孩子上,)如果生的孩子過多的話,他們也許會更有壓力而離婚。
6.懶父母理論:一些第一次當父母的人很怕自己會陷入那些很混亂的境地,就像那個虎媽一樣,被第二個第三個孩子所“折磨”得很累,她們傾向於盡心培養一個孩子。
霍茨也補充了一些理論。父母總是對第一個孩子要求的比較嚴格:例如關於看電視的規定啊 這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很有關係的,並且有數據表明,他們甚至還會對孩子的成績不好做出懲罰。父母喜歡在家庭中營造一種氛圍——他們希望在她們年幼孩子的耳濡目染中灌輸榮譽感和是非觀。哪些事情不能做而哪些事情是可以受到表揚的。
這樣的理論是有趣的但並不是很具有說服力的,首先這個理論實在不好證明可信度。調查數據也只能顯示父母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會表的越來越冷靜熟練,二所謂的冷靜熟練也僅僅就是他們會直接建立一種明確的獎懲制度。這份數據不能表明對於培養一個孩子所付出的的辛苦可以等同於培養四個。顯而易見,培養四個優秀的孩子要比一個累得多。更多的是,第一個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聰明的理論也在暗示一些經濟學家所謂的“獎懲制度”在現如今的家庭中也是說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