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草[禾本科、金須茅屬草本植物]

竹節草[禾本科、金須茅屬草本植物]
竹節草[禾本科、金須茅屬草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節草,拉丁文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 Trin.禾本科、金須茅屬 多年生,具根莖和匍匐莖。稈的基部常膝曲,葉鞘無毛或僅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覆狀生於匍匐莖和稈的基部,稈生者稀疏且短於節間;葉舌短小,基部圓形,先端鈍,兩面無毛或基部疏生柔毛,邊緣具小刺毛而粗糙,稈生葉短小。圓錐花序直立,長圓形,紫褐色,初時與穗軸頂端癒合,基盤頂端被銹色柔毛;穎革質,約與小穗等長;先端全緣,內稃缺如或微小;鱗被膜質,頂端截形;穎紙質,花果期6-10月。 圖片均取之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竹節草 竹節草

多年生,具根莖和匍匐莖。稈的基部常膝曲,直立部分高20-50厘米。葉鞘無毛或僅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覆狀生於匍匐莖和稈的基部,稈生者稀疏且短於節間;葉舌短小,長約0.5毫米;葉片披針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基部圓形,先端鈍,兩面無毛或基部疏生柔毛,邊緣具小刺毛而粗糙,稈生葉短小。圓錐花序直立,長圓形,紫褐色,長5-9厘米;分枝細弱,直立或斜升,長1.5-3厘米,通常數枝呈輪生狀著生於主軸的各節上;無柄小穗圓筒狀披針形,中部以上漸狹,先端鈍,長約4毫米,具一尖銳而下延、長4-6毫米的基盤,初時與穗軸頂端癒合,基盤頂端被銹色柔毛;穎革質,約與小穗等長;第一穎披針形,具7脈,上部具2脊,其上具小刺毛,下部背面圓形,無毛;第二穎舟形,背面及脊的上部具小刺毛,先端漸尖至具一勁直的小刺芒,邊緣膜質, 具纖毛;第一外稃稍短於穎;第二外稃等長而較窄於第一外稃,先端全緣,具長4-7毫米的直芒;內稃缺如或微小;鱗被膜質,頂端截形;花葯長約0.8毫米。有柄小穗長約6毫米,具長2-3毫米無毛之柄;穎紙質,具3脈;花葯長約2.5毫米。花果期6-10月。染色體數n=10 (Chen et C. Hsu,1962)。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貧瘠的山坡草地或荒野中,海拔500-10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廣東、廣西、雲南、台灣;也分布於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竹節草 竹節草

本種植物根莖發達且耐貧瘠土壤,為較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生態習性】具有匍匐莖,侵占性強,葉片著生於基部,易形成平坦的坡面。適宜的土壤類型較廣,在土壤pH值為6.0~7.0時,生長最好。抗旱、耐濕,具有一定的耐踐踏性,但不抗寒。

【特點及用途】由於其根莖發達,耐貧瘠土壤,最適合用於路旁和作水土保持草坪。

竹節草·中藥材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Zhú Jié Cǎo

【別名】竹節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鴨跖草(《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竹筋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mmelina diffusa Burm.f.)的全草。6~7月採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披散草本。莖柔弱,匍匐地面,節上生根,或為半攀援狀。葉披針形或卵形,長3~7厘米,寬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禿淨或披柔毛;鞘常有紅色小斑點,鞘口有睫毛。佛焰苞具柄,卵狀披針形,折迭狀,長1.5~2.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渾圓或心形,禿淨或被毛,有縱線條,橫線條不明顯,柄長1~3厘米;聚傘花序在1苞內2個,下部1個有花1~3朵,不結實,上部的有花1~2朵,結實;萼片3;花瓣3,藍色或外面1枚淡白色;發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3室,其中2室含胚珠2顆,背室含胚珠1顆。蒴果。種子黑色,有網紋和深窩點。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生於陰濕之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消熱散毒,利小便。

《嶺南採藥錄》:根莖搗爛,敷瘡癤。

1.

《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消熱散毒,利小便。

2.

《嶺南採藥錄》:根莖搗爛,敷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