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坑村

竦坑村,隸屬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 下轄里竦坑,外竦坑,平坦原。小村依山伴水,村中巷弄;沿河的街道,視野開闊,惠風和暢。

基本信息

徽州地勢,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多的山村都躲藏在群山的褶皺里,或是蟄居在山腳下,但是能從村名上讀出地勢高聳感覺的,應當只有歙東的竦坑
竦坑村,雖然先人是因村莊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績溪交界的竦嶺腳下,且清泉淙淙、古樹參天,有桃源勝景而名之“竦源”,又因源、坑同義,而又更名為“竦坑”。但是,遠不如對村名的望文生義來得意境深遠。“竦”、“聳”音同而義近,而“坑”自然是凹陷之故。竦坑自然就是一個詩意棲居在山腳水邊的村莊了。
明朝萬曆乙巳年(1605年),歙縣桂林牌頭人江積元在去績溪途中路途疲倦,在竦坑一個環境清幽的河邊燃起火堆烤粿,隔日返回發現火堆居然余煙繚繞,讓他深信此地的風水,毅然決然的舉家遷來,遂有了竦坑第一代江姓祖先,被後人稱為“積元公”。而那燃起火堆的地方,修建了祠堂,名為“濟陽家廟”,供奉著族人的煙火。
小村的歷史不長,經歷了約莫四百年的風雨,但是她的地理位置卻不一般。竦坑在大谷運汪滿田和績溪的上莊之間,經過上莊則是盛產大米的旌德。崇山峻岭之間,勤勞的村人如何的勞作收穫的只能是玉米山芋,及其村口微乎其微的水田裡的一點水稻,吃飯還得去旌德挑米。竦坑剛好成了里東鄉人挑米返回時暮色四合的地方,找了親眷朋友家歇息,淘米煮飯正當時。
小村依山伴水,村中巷弄、接連外地的都是石板路。長條的,正正方方的,形狀大同小異,錯落有致的蜿蜒而去,給人一種清爽舒坦的感受。
竦坑因山勢河道的拐彎,人口繁衍外遷之故,分為里、外竦坑。外竦坑的的街道,沿著河流的方向及其方位,隨意的喊為前街、中街、后街。古時建房選擇宅基地都是坐北朝南,中規中矩的都是門朝河流的。房屋的方位幾乎類似,開門的堂前,照壁背後是廚房。村小的緣故,打開廚房門,看到的另一條街人家的堂前。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從自家堂前門口,一個縱跳,可進入對門人家的廚房。隔上三五家,便是一個橫向的小胡同。
而里竦坑,卻是因著山形,沿河一條街,然後循著地勢沿一個大的弧度拾級而上,靠山排列著房屋,街道如同一巨大的弓靜靜的臥在村莊裡,默然無語的承載著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匆匆步履。兩個村的街巷,都是直來直往的,一如村人的性格--單純而淳樸。
水口廟,供奉著雖然是保護村人的菩薩。水口那高大的參天楊樹,在夜晚感覺卻是恐怖可憎,加上對菩薩的敬畏,在村外水椎舂米磨粉的夜歸人,走到廟前,總感覺毛骨悚然。挑擔的男人走在前面,到廟前時,為穩定慌亂的情緒,都要把歇擔用的打杵在石板路上惡恨恨的敲一下,清脆的聲音提醒著鬼神趕緊遠離,不然可是自討苦吃了。身後的女人趕緊跟著男人,背著竹簍,低頭一口氣走進村。
在外竦坑村頭,過了石橋,轉了山脊又有小河。小河對岸,是一高大的庭院深深的房屋,還沒走近,濃郁的酒香就迎面而來,夾雜著鄉村的清風,沁人心脾。村人稱那為“漕坊”,房主人江良福是引屋後來龍山石塢口的清泉,利用五穀雜糧釀的酒。酒香飄到四鄰鄉村,也就有雅號“龍口酒”,不過當地人依然稱之為“竦坑燒”。陽光燦爛的日子,漕坊曬自己配製的一個個的搓成李子一般圓滑大小酒麴,晾在竹匾里。沿河磅搭建的木架上,一連十幾個竹匾,被小河串著猶如一華美的項鍊。酒麴乾透之後,如剝好的雞蛋一般雪白,亦如碩大無朋晶瑩的珍珠,引發路人的遐想,也給暗示者鄉村的繁榮。
村中的石橋,是最熱鬧繁華的地方。整齊的石板,橫豎的石縫協調一致,頑劣的活躍的村童,隨手撿個石頭,扔在某塊石板上,拉幾個人隨意的確定幾塊湊成一個“田”字,單腿在裡面跳著比賽踢石子。白髮蒼蒼身材佝僂的老人,是坐在牆角下,靜靜的看著孫輩開心的玩耍。橋邊有沿河搭的用來曬東西的木架,那高度剛好可以順勢做為長長的條凳。吃飯時分,大家端著飯碗湊在一塊兒,或坐或站,聊天打趣,鄉村的和諧親熱,不知不覺就融入其中。
竦坑有“慶熟節”,每到陰曆十月半,家家戶戶包粽子。十月半是小村最熱鬧的日子,親朋好友應邀而來,粽子的悠香飄蕩著,幸福著每個一在巷弄來來往往的人。狹窄的街巷,前條街人家的親戚,因為兩家距離近,加之村民的熱情,後條街的人也熟悉,喝酒猜拳、祝賀恭喜之類的話語不絕於耳。
沿河的街道,視野開闊,惠風和暢。連線著每家每戶更多是仄仄的巷弄,清一色都是兩層樓的民居,陽光自然不夠理想。房子的設計別居匠心,門頂上開個寬2米X高1.5米的天窗(當地人稱天井),堂前自然陽光普照,那天窗的高度以坐在八仙桌邊看到藍天白雲來確定。先人在規劃村莊發展時,也就因地制宜的留出一些空地來做曬坦!江廟坦、潘家坦、祠堂坦,還有沿河的石橋邊,就是村人冬天曬太陽秋天曬稻穀黃豆山芋乾的好所在。
行走在竦坑的街道上,沒有文化名人,鮮有歷史故事,只有村人安寧悠閒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延續著村莊的古往今來。在徽州,如斯靜寂安祥的鄉村,應該很多,它們的存在,昭示著徽州人勤勞、善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