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聲錄音

立體聲錄音

立體聲錄音是電影製片過程中記錄多聲軌聲跡的工藝過程。電影立體聲的主要聲帶素材的信噪比、動態範圍、頻頻寬度、失真以及錄音時的串音和相移等,都比單聲道影片的要求嚴格。錄音系統即數碼攝像機錄取音頻的系統。大部分的數碼攝像機的錄音系統為PCM立體數碼錄音系統,可選擇12比特(錄音頻率為32KHz,雙聲道)和16比特(錄音頻率為48KHz,雙聲道)兩種不同模式進行錄音。。模擬立體聲:電影立體聲並不是再現原聲場的立體聲,而是一種含有人工分配因素在內的立體聲。用這種方法獲得的立體聲錄音和還音稱為模擬立體聲。一般說來,模擬立體聲的立體感,不如再現原聲場那種立體感真實。但由於電影立體聲是和畫面相結合的,觀眾的視覺對聽覺的聲源定位和聲像定位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電影的模擬立體聲能使觀眾產生比較真實的立體感。這種立體聲,必須與觀眾同時在銀幕上所看到的影像相吻合。為使整個觀眾區的聲音都有立體感,電影立體聲的路數必須在兩路以上,而且隨著銀幕的加寬,立體聲的路數也需增加,如70毫米寬膠片電影的立體聲多採用6路,而35毫米電影則採用4路。

步驟

PCM即為麥種編碼調製的總稱,在模擬信號數位化的時候,有三個必須步驟:

連續採樣,把離散幅度連續的信號離散化。

量化,把幅度連續的信號轉換為幅度離散信號。

編碼,按照一定的規律,把時間幅度離散的信號用一一對應的二進制或者多進制代碼表示.

聲帶類型

①分立式立體聲聲帶。是一種有幾路立體聲信號就用幾條聲軌來記錄的聲帶。放映時各條聲軌還出的信號仍與錄音時各路信號一一對應地送入銀幕後與觀眾廳的揚聲器中。其立體聲效果與錄音時基本相同。屬於這種類型的聲帶有:50年代初在世界風行一時的35毫米變形寬銀幕塗磁拷貝,這是一種 4路立體聲系統,它的4條聲軌就是塗在拷貝上左、右雙排片孔內外兩側的4條塗磁條,其中3條分別對應於銀幕後面的左路、中路和右路揚聲器,第4條對應於觀眾廳後、側牆上的第 4路效果聲揚聲器。

這種35毫米塗磁拷貝的立體聲效果雖然很好,但製作和放映都不經濟,50年代後期已被淘汰;70毫米6路立體聲系統,也使用在拷貝左、右雙排片孔內外兩側塗磁的方法,每排片孔的內側各記錄一路聲音,外側各記錄兩路聲音,即在左、右兩排片孔兩側共記錄6路聲音,其中5路對應於橫貫銀幕後面的左路、左中路、中路、右中路和右路揚聲器,第 6路對應於觀眾廳兩側牆及後牆上的環境揚聲器組。其立體聲效果很好,80年代仍在採用。分立式立體聲聲帶也可以錄在與畫面分開的另一條膠片或磁片上,稱作聲、畫分離型分立式立體聲影片,放映時需使畫面片與聲帶片連鎖運行。這種聲畫分離型分立式立體聲聲帶,大多為特殊型式的電影所採用。

②矩陣式立體聲聲帶。它是用矩陣電路來處理多路立體聲信號的聲帶。這種方法把原來的多路立體聲信號用矩陣電路處理成路數較少的複合信號,以便把原來路數較多的立體聲信號記錄於聲軌較少的媒介上。還音時,再通過矩陣電路把複合信號“分解”為與原來路數相等的立體聲信號。

矩陣式立體聲聲帶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產物,70年代中才運用到電影中來。矩陣立體聲光學聲帶的錄製質量,無論信噪比、失真、頻頻寬度等都比普通單聲道影片的質量好,因此,在錄音時,應在具有寬頻帶 X曲線監聽特性的混錄棚內進行。放映還音時,也應在同等聽音特性的立體聲影院進行。但是,如果不要求立體聲效果,也可在普通影院按單聲道放映。這是矩陣式光學立體聲聲帶還音的兼容性,這種兼容性,使矩陣立體聲逐步推行開來,並很可能成為今後35毫米光學聲帶的一種比較長期採用的類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