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種植

立體種植

狹義來講立體種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體空間的一種種植(養殖)方式,簡單的例子就是“稻-萍-魚”種養結合。廣義來說立體種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種植(養殖)條件來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節能、環保的農業種養模式,典型的例子應該就是中國傳統的“四位一體”的庭院農業模型(例如:將雞、豬、沼、菜等生物組分整合成一個生態微循環系統)。

基本信息

內涵

關於立體農業這一學術名詞,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為:立體農業是“種植業、畜牧業與加工業有機聯繫的綜合經營方式。”目前我國有關立體農業的定義大體有以下3種表述:

狹義

果園種草果園種草

僅指立體種植而言,是農作物複合群體在時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據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稈與矮稈、富光與耐蔭、早熟與晚熟、深根與淺根、豆科與禾本科,利用它們在生長過程中的時空差,合理地實行科學的間種、套種、混種、複種、輪種等配套種植,形成多種作物、多層次、多時序的立體交叉種植結構。

中義

立體農業立體農業

是指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區域範圍內,進行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複合種養,並巧妙地藉助模式內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環效率、物質轉化率及第二性物質的生產量,建立多物種共棲、多層次配置、多時序交錯、多級質、能轉化的立體農業模式。

廣義

著眼於整個大農業系統,它包括農業的廣度,即生物功能維;農業的深度,即資源開發功能維;農業的高度,即經濟增值維。它不是通常直觀的立體農業,而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與當前“循環經濟”的概念相似。

上述3種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對立體農業進行理論嘗試,都是對傳統平面農業單作的揚棄。第一種概念的邊界只限於立體多層種植,是農作物輪作、間作、套作在現代農業技術下的延伸和發展,

綜述

由於概念邊界過窄,局限於種植業內部的山、水、田、灘、路的多維利用,忽略了興起中的林牧(漁)、農牧(漁)複合種、養,以及庭院種、養加工,容易使立體農業同間作、套作混淆起來;第二種概念能夠反映出當代中國立體農業的本質特徵,它既有區域內垂直梯度的立體種養循環布局,又有單位面積(水體)立面空間的種養(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種概念邊界過寬,包容農、工、商綜合發展,邊界的無限延長無疑否定了立體農業本身的特點,造成與生態農業、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現代化之間的概念重疊和模糊,失去了立體農業存在價值。

經過以上分析,可把立體農業的概念總結如下:立體農業是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科技相結合的新發展,是傳統農業精華的最佳化組合。具體地說,立體農業是多種相互協調、相互聯繫的農業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種群,在空間、時間和功能上的多層次綜合利用的最佳化高效農業結構。

特點作用

立體農業的特點集中反映在四個方面,一是“集約”,即集約經營土地,體現出技術、勞力、物質、資金整體綜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熱量等自然資源的潛力,同時提高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續”,即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提高農業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質量,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土地(水體)生產力;四是“安全”,即產品和環境安全,體現在利用多物種組合來同時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復和農業發展,建立經濟與環境融合觀。總之,開發立體農業、發揮其獨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熱量等自然資源的潛力,提高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緩解人地矛盾,緩解糧食與經濟作物、蔬菜、果樹、飼料等相互爭地的矛盾,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通過間作、套作、混作等立體種養、混養等立體模式,較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物質產量,從而緩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時,提高化肥、農藥等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緩解殘留化肥、農藥等對土壤環境、水環境的壓力,堅持環境與發展“雙贏”,建立經濟與環境融合觀。

模式

立體農業的模式是以立體農業定義為出發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實現由物種、層次、能量循環、物質轉化和技術等要素組成的立體模式的最佳化。構成立體農業模式的基本單元是物種結構(多物種組合)、空間結構(多層次配置)、時間結構(時序排列)、食物鏈結構(物質循環)和技術結構(配套技術)。立體農業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體綜合利用模式;農田立體綜合利用模式;水體立體農業綜合利用模式;庭院立體農業綜合利用模式。

蔬菜栽培技術

立體種植,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又可以調節蔬菜的收穫時間,保證蔬菜供應不斷。但是,一些地方不能科學安排立體種植,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到應有的收穫。下面就蔬菜的立體種植談五點看法:

株高與株矮結合

立體種植立體種植

立體種植是將兩種以上的蔬菜通過株、行調節交錯種植在一起,為充分利用空間,保證多種蔬菜種植在一起不相互干擾,首先要保證高矮結合,才能互不牽連。例如:瓜果類立體栽培的,苦瓜西葫蘆葡萄配西紅柿等都是高矮結合的較好方式。

喜光與喜蔭結合

多種蔬菜種植在一起,由於其密植,肯定會使株高蔬菜接受陽光多,株矮蔬菜接受陽光少,闊葉接受的陽光多,針葉的接受陽光少,若不合理搭配,對蔬菜的生長會造成影響。若用葫蘆筒篙西紅柿小油菜就很不錯。

喜溫與喜涼結合

不同的蔬菜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多種蔬菜種植在一起,一種蔬菜吸收溫度,勢必會降低另一種蔬菜的溫度,所以間開蔬菜的喜溫性是必要的。茄子配小油菜,辣椒配小油菜等配套方式都可用。

特點互補結合

不同的蔬菜其生長的特點不同,對土壤及空氣等環境的依賴也不同,一種蔬菜對一種環境的依賴性強,另一種蔬菜就會對此環境的依賴性弱些,多種蔬菜在一起必須互相補充地利用環境,才能達到其增產的目的。例如:豆類菜與葉類菜配種,對氮肥就可以互補利用。

草莓種植技術

草莓(strawberry),又叫洋莓、地莓、地果、紅莓等,在園藝上屬漿果類果樹,原產歐洲,20世紀初傳入我國而風靡華夏。草莓外觀呈心形,其色鮮艷粉紅,果肉多汁,酸甜適口,芳香宜人,營養豐富,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譽。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有匍匐枝,複葉,小葉3片,橢圓形。初夏開花,聚傘花序,花白色或略帶紅色。花托增大變為肉質,瘦果夏季成熟,集生花托上,合成紅色漿果狀體。

立體種植立體種植

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常綠草本。主要種類有東方草莓、森林草莓、綠色草莓、智利草莓和威州草莓。分布於北半球和南美洲,以歐洲最多,美國、日本、朝鮮、墨西哥、加拿大等次之。中國多在大、中城市郊區種植。栽培品種多為威州草莓和智利草莓及其雜交後代。草莓植株矮小,有短粗的根狀莖,逐年向上分出新莖,新莖具長柄三出複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紅色。花謝後花托膨大成多汁聚合果,紅色或白色,球形、卵形或橢圓體形,其中著多數種子狀的小瘦果。喜溫暖濕潤和較好陽光,不耐嚴寒、乾旱和高溫。根系由新莖和根狀莖上的不定根組成。根狀莖3年後開始死亡,以第2年產量最高,3年後降低。秋季用匍匐莖繁殖。壯苗定植,施足基肥,收穫一季即行更新,可連年高產。露地和溫室保護地栽培均可。採用莖尖和花葯培養可在短期內獲得無毒苗和加速新品種繁育。草莓果實富含維生素C、鐵及多種礦物質。可鮮食和制果醬、果汁、果酒;鮮果速凍可保質貯運。

適應環境

草莓需要種植在陽光充足,溫暖的環境中。另外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種在地里,注意不要用以前種過馬鈴薯的地,因為草莓容易感染上馬鈴薯上的一種病菌。

立體種植立體種植

當草莓結果的時候,需要把草莓和土壤分離開,所以在花盆中種植草莓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選一個多用途花盆,在盆中土壤的表面鋪上一層石頭,這樣在澆水的時候就不容易把泥土濺到草莓上了。如果是種在土裡,可以用一些乾草,或者墊子保護一下草莓

草莓的護理

一旦草莓開始結果,變紅後,要注意不要讓鳥啄食,因為鳥容易發現紅色的東西。在草莓上接個網,或者用一個木筐罩在草莓上。但是如果家裡有暖房,可以把草莓移到暖房中,這樣會更好。草莓也更容易結果。等草莓結果期過後,可以把它們移出暖房,放在室外過冬。從某種角度說,如果草莓植株經受一些霜凍的話,更利於來年提高產量。

草莓是很容易栽培的植物,可以移植。有時可能會發現植株有黃葉子,但是不要擔心,只要摘除就可以了。在冬天,一直可以保留黃葉子,直到來年春季有新葉子長出後,再摘除死掉的黃葉子,並注意澆水,除草,和滅蟲。

還可以把草莓種在植物袋裡,但一定要澆水均勻,防止鳥啄食草莓和蟲害。植物袋裡的泥土很容易變乾,需要經常檢查,保證泥土的濕潤。

如何種草莓

草莓適合種植在陽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約在8-10英寸。

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約在18英寸為好。要及時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於草莓的結果。草莓的產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種植的頭幾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如果不喜歡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種一棵草莓,這樣草莓就可以隨處蔓生。當然會顯得有些零亂,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適當摘除一些藤蔓。

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鋪上一層土,防止霜凍。等土壤上凍後,可以再在植株上鋪3-4英寸厚的乾草。到第二年的春天,當有新葉子長出後,再移去乾草。等天氣轉暖,並穩定後,在移去植株表層的復蓋土壤。但要在行間留一些乾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長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