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吻鮈

為鯉科突吻鮈屬的魚類。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水系和遼河水系等。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突吻鮈
拉丁名稱 Rostrogobio amurensis Taranetz
英文名稱 Amur gudgeon
地方名稱 \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屬名 突吻鮈屬
拉丁屬名 Rostrogobio Taranetz,1937
分布類別 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Ⅲ7,臀鰭Ⅲ6,側線鱗39~42,鰓耙13~16,下咽齒一行,5~5。
頭長為體長的22.1一23.7%,體高為體長的12.8一15.6%,尾柄長為體長的15.8~18.2%,尾柄高為體長的5.6一6.4%,吻長為頭長的33.5~41.7%,眼徑為頭長的25~27%。
體細長,胸腹部平坦,自頭部向後逐步縮小,形成尾柄細長。頭雖短,仍大於體高。吻鈍,鼻孔前下陷,顯得吻突出。口下位,呈弧形,唇發達有乳突,上唇較大,排成一排,下盾分三葉,兩側葉邊緣呈流梳狀,後緣游離,在口角處與上唇相連。中葉為一對較大的乳突。上、下頜均有發達的角質邊緣。口角須一對,長度小於眼徑。眼大。鰓耙不明顯。下咽齒細,呈鉤狀。腹面自胸部至腹鰭基部之前方裸露無鱗
背鰭無硬刺,胸鰭、腹鰭呈圓形,腹鰭起點位於背鰭基部稍後。肛門近於腹鰭。尾鰭分叉兩葉尖。
腹腔膜灰白色。鰾二室,前室包於圓形的韌質膜囊內。
背部兩側棕色,體側中軸有8~10個長形黑色斑點,背部的斑點不明顯。腹部灰白色。尾鰭上有小黑點,其餘皆灰白。

生活習性

黑龍江突吻鮈喜棲息於有流的河道中。體長4厘米性成熟,6~7月間產卵,為漂浮性卵。黑龍江突吻鮈與其它的亞科魚類不一樣,是以浮游植物為食,其次是底棲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