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古遺址

穿洞古遺址 

 
位於貴州普定縣城西5千米處的一座孤山上。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10000餘年。穿洞遺址因為洞口南北對穿而得名。山高87米,在山腰的石灰岩中形成了一個大洞,洞口高出地面約26米,洞內高9米,寬13米,長18米。遺址發現於1978年秋,1979年5月試掘,獲得大量石器、骨器和哺乳動物化石百餘件。1981年和1983年,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博物館聯合發掘,出土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2000多件,包括石斧、石錘、石刀等眾多種類,其中以刮削器的數量為最;磨光骨器1000多件;此外還發現了用火遺蹟以及鹿、鹿、箭豬、熊、虎、板齒鼠等10多種哺乳動物的化石。出土有人類化石近百件,包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及下頜骨、股骨、橈骨、牙齒近百件。穿洞遺址出土的磨光骨器最具特色,如骨針、骨椎、骨鏟、骨權等,其數量之眾多,內容之豐富,類型之多樣,加工技術之精湛,在中國是十分的罕見,為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骨器的類型、用途、加工工藝等問題,為研究中國西南原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普定穿洞遺址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北京猿人頭蓋骨的發現者裴文中教授生前實地考察了穿洞遺址,肯定了“穿洞文化”在中國考古學上的價值和地位,親筆題寫了“普定穿洞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界確認了“穿洞文化”的命名,該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和極高的學術地位,為研究我國西南原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將建為古文化遺址博物館。1990年國務院正式公布穿洞遺址為為數甚少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