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制定
從2005年開始,上海市氣象局就開始關注氣候的變化對於城市空調使用的影響,並適時收集相關的數據。10-25℃是人類最適合生活的氣溫,從近五年的數來看,當日最高溫度高於25℃或最低溫度低於10℃時,上海日用電負荷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近5年來上海夏季需要製冷天數在71-85天之間,冬季需要制暖的天數在40-69天之間,也就是說上海每年將近三分之一的天數需要使用空調調解氣候達到舒適的生活條件。
2011年伊始,上海市氣象局便著手研發空調指數氣象產品,該產品將參考溫度、濕度、風力、風向等氣象數據,結合每日氣溫隨早晚時間的變化情況,為市民季節性開啟空調的時段和頻次提供精細化的指導。空調指數將和其他指數產品一樣,分四個級別向公眾發布。
級別
空調指數將分為四級,一級為天氣舒適、
不需要開空調,四級為最高等級,建議開空調的時間也最長。值得注意的是,空調指數並不僅僅以氣溫為標準,還會參考濕度、風力、風向等氣象數據。比如,一年之中,需要製冷的標準是日最高氣溫高於30℃,同時相對濕度大於60%,需要制暖的標準是日最低氣溫小於5℃。考慮到夏季有雷雨、大風等天氣變化,而且不同樓層的市民對熱度的感覺也不太一樣,建議的空調開啟時間以及維持長度也不太一樣。
作用
氣象部門已經在根據空調指數進行相應測算,以一戶家庭1.5匹的空調為例,如果完全按照空調指數來開啟空調,全年下來可減少用電330度,節省電費200多元,減少排放二氧化碳0.3噸。這一數字如果乘以全市500萬戶,那對上海的節能減排將是巨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