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含義
(1)老人:指上年紀了的人或較老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及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發達國
空巢老人 家則認為65歲是分界點。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老人的界限。(2)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性格特徵
家庭“空巢”綜合常常表現出的症狀是心情鬱悶、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常常會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外也會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
根據調查顯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干預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問渠心理網認為,社會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少、健身娛樂設施不足,導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貧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會活動減少、子女關懷不夠,極易引發精神疾病。
“老年空巢問題是個社會問題,主要還是社會支持系統不夠健全完善。”心理學家指出,這包括物質層面的,比如年老體弱、無人贍養、就醫困難。尤其是精神層面,孤獨寂寞、對兒女的思念讓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國外有義工制度,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值得借鑑。
關愛形式
(1)老人要從思想上擺脫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建立新型家庭關係。
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要儘早將家庭關係的重心由縱向關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轉向橫向關係(夫妻關係)。適當減少對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對子女回報父母的期望值。特別是子女到了“離巢”的年齡,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狀態。
(2)老人要及時地充實新的生活內容,儘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
如培養興趣愛好,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調整生活方式,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性勞動等。
(3)兒女應加強對老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
兒女應該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體貼父母的習慣,即使 “離巢”,也要增加與父母的聯繫和往來的次數,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綜合徵的發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不要太遠。
對於身在異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應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社會影響
2009年12月5日,在國際志願者日的當天,“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江蘇省南京市、貴州省貴陽市、甘肅省蘭州市同時舉辦,標誌著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在全國組織開展的“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正式拉開帷幕。啟動儀式由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主辦,基金會理事長甘英烈,副理事長曹分田,秘書長陳瑞峰將分別出席啟動儀式。
開展“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願服務行動”旨在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明委《關於深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意見》,紮實推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該行動將以社區為依託,組織志願者特別是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志願者,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
社會討論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國已正式進入到快速老齡化階段;未來20年,老齡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將超過3%;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以上。
評論員馮新就此事提出看法,稱應讓孤寡老人有尊嚴地故去,社會對老人的關懷應該多一點,再多一點。而眾多心理學家支招,有時候,兒女的一個電話也能讓空巢老人心裡舒服許多。
空巢老人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早在1999國際老年人年,國際衛生組織就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觀點,即通過倡導積極老齡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以實現儘可能延長人類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質量的目標。“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關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供給,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網”,建立應急求助信息系統等,為“空巢老人”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是到了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的時候了,因為他們正面對或遭受心理危機的困擾。
應對策略
便捷服務
在2009年,北京市80歲以上老年人有了屬於自己的救助服務,不用撥電話就可以享受及時便捷的救助,家中只需安裝一個呼叫器,輕輕按下按鍵,大病小災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同時還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務。為北京市老年人享受便捷及時的服務,是北京市政府助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北京市政府與援通(北京)公司合作,陸續為城區範圍內80歲以上老人及特殊需要的家庭安裝了援通求救求助呼叫器。呼叫器分為求救和求助兩種功能,只要老人出現身體不適等緊急情況,按下紅色求救鍵,求救呼叫功能會第一時間通過援通救助系統到達北京市紅十字會急救中心(999),同時還會通知老人的家屬,及時對老人施救。在老人需要幫助時,無需告訴對方自己的居住地址,就會得到及時救助。此項問題解決了老人發生緊急情況時不能準確快速地說出居住地址從而延誤救助時間的問題,使老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專業的救助。同時,呼叫器的綠色求助鍵也為老年人提供了除緊急救護外的日常服務功能,家裡想請家政人員,電器壞了需要維修,各種需要的服務都可以通過按綠色求助鍵得到解決。省去了老人打電話到處詢問的煩惱,高效的援通救助系統為老人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援通救助系統自2009年入戶安裝以來已經收到老人求救求助呼叫累計72萬餘次,其中有5000多位老人通過紅鍵求救得到急救中心及時救助,也有近30餘萬人次的綠鍵呼叫通過援通救助系統予以解決。老人的身體健康有了保障,日常遇到的困難也能夠迎刃而解,老人像戴上了護身符,家屬心裡也像吃了定心丸,免去了後顧之憂。
一按靈更好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
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警122等多個號碼,這些號碼讓老百姓難以一一區別和記憶,而水、電、煤氣等公共服務號碼則更是不為人知。老百姓報警採用的也仍是人工電話報警方式,報警熱線電話分散、號碼長、難以記憶,如果當事人遇到諸如盜竊、暴力劫持、交通事故、煤氣泄漏、火災和疾病發作等突發事件,加上時間緊迫、活動受阻、精神緊張、神志不清等情況,常常造成當事人無法報警、報警不及時、報警不準確等現象,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損失。
其次,作為提供社會服務的一方,由於缺乏統一的指揮調度平台,不同警種與不同部門之間無法進行很好的配合與協調,分散在各個單位的資源無法共享,使得對綜合性複雜突發事件的處理應對不力。而各部門分別建立獨立的應急指揮中心,重複投資、重複建設,並且不能和各種社會綜合服務系統平台結合,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因此,梳理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快速準確報告緊急情況,在社區居民和相關服務機構之間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系統,是建設和諧社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把建立“一鍵通”、“一號通”、“社區呼叫中心”列為社區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屬於國家 公共財政支持的範疇,正是滿足人民民眾實際生活需求的重要舉措。 “援通社區智慧型信息服務系統”把這一系統的建設推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全國樹立了典範。為我國“十一五”期間在“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社區智慧型服務網路”和創建“網路化綜合性服務示範社區”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是一項能使中國13億人民受益,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和諧共建帶來深遠影響的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2015年9月16日,北京市民政局公布了市民政局等27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北京市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北京市有需求的空巢老年人家庭免費安裝緊急醫療救援呼叫器(一按靈)和煙感報警器。“可免費安裝緊急醫療救援呼叫器。
愛老活動
減輕政府負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尊老敬老為己任,傳播愛老美德,服務老齡化社會,是企業公民積極奉獻愛心的契機,也是構建企業和政府關係的良好健康渠道,通過企業向社區老人捐贈援通一按靈,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得到全面的居家養老安全保障,不僅是一項偉大的義舉,也是企業宣傳愛心的極佳途徑。
比例上升
概況介紹
2012年10月29日,“首屆全國智慧型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上指出,智慧型化養老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要把智慧型化養老列為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作為老齡工作的重點,以智慧型化引領養老服務方式轉變。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朱勇介紹,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1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1.85億,2013年將超過2億,2050年達到峰值4.83億。屆時,我國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占屆時全球老年人口的1/4。
我國面臨巨大的養老壓力,具體表現之一就是:空巢老人比例高。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其中農村留守老年人口約4000萬人,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
到2050年,我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1.08億,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失能老年人將達到1億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占54%以上。
智慧型養老
政府應建立健全發展智慧型化養老的扶持政策,加強老齡信息化建設;突出智慧型管理服務,以老年人健康、發展為中心,實現智慧型養老的人性化,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
智慧型化養老是運用智慧型控制技術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以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依託,集合運用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老年服務行業技術和智慧型控制技術,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適服務的現代養老模式。社會上也湧現出入一系列如桔 豆 盒 子等專為老人設計的科技產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最大程度的解決空巢老人寂寞的問題。
政策背景
面對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中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截至2011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總床位數為 353.2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僅有19.1張,離千分之三十的標準相差甚遠,而且,300多萬張床位中70%多的是鄉鎮敬老院床位,主要用於收住農村五保供養對象。
養老服務業體制機制不完善。發展缺少統一規劃,政府各部門職能交叉,權責不清,缺乏合力;政府責任不夠清晰,市場機製作用發揮不夠;養老服務業扶持政策不完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滯緩,截至2011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共4萬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公辦機構,民辦機構床位數隻占總床位數的1/3左右。
居家養老政策幾近空白。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裡養老。但是,由於家庭小型化,家庭很難勝任養老的功能,需要政府的家庭養老政策來支撐。已開發國家越來越重視居家養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家庭養老的免稅政策、津貼政策、彈性就業政策。中國除了獨生子女家庭獎勵政策外,其他方面的支持政策幾乎是空白。
養老服務人力資源短缺。目前我國大約需要1000多萬養老護理人員,而全國現有養老護理員僅30多萬人,其中取得職業資格的更不足10萬人。
初步建設
為推動智慧型化養老事業發展,經中國老齡辦批准,中國老齡辦信息中心在全國開展“全國智慧型化養老實驗基地”建設,目的是探索模式,總結經驗,逐步推廣。
與會專家認為,智慧型化養老方式對於低成本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智慧型化養老是能夠套用於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養生養老、健康養老、異地養老、休閒養老等任何一種養老方式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可改善各種養老方式的能力和質量。
熱點事件
2014年10月27日,一位風塵僕僕趕回老家的兒子,推開門後卻險些當場昏厥,原來他牽腸掛肚的父母早已倒在家中,沒了呼吸。陳先生,嘉興人,家住嘉興市南湖區菱香坊小區,不過陳先生長期在上海工作,嘉興老家裡只有年老的父母。三個禮拜前,陳先生髮現打回家的電話無人接聽,一時還沒放在心上。之後一段時間,陳先生屢次打電話回家,但是依然無人接聽。擔心出事,陳先生在前天夜裡8點多趕了回去,沒想到推開門後就聞到了一股惡臭,父母一個趴在地上,一個躺在床上……對於這樣的悲劇,我們除了扼腕嘆息,更要嚴肅地去解決養老問題。
2014年11月24日,蚌埠市發生一起慘劇,一名六旬空巢老人獨自死在家裡,一周后才被鄰居發現。據了解,老人有兩名女兒,但都不在身邊,老人嗜好養犬,家裡曾養了近十條狗。11月21日,樓下的馬師傅終於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找來了警方。派出所沒有透露更多的現場細節,只是告訴記者,老王死了,而且已經死了有一周左右時間,隨後龍子湖公安分局的刑警和法醫也趕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