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出處
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例句
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之謂也;虛者,~,隨意構成,無影無形之謂也。(清·李漁《閒情偶寄·結構第一》)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原文
昔有富人,痴無所知。到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疏朗,心生謁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於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
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與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
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
時人聞已,便生怪笑,鹹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
餘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譯文
從前有個富翁,愚蠢無知。有一次,他到另一個富翁的家裡,看見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又高又大,富麗堂皇,寬敞明朗,他十分羨慕,心裡想:“我的錢財並不比他少,為什麼以前沒想到造一座這樣的樓呢?”他立刻喚來木匠,問道:“你能不能照著那家的樣子造一座漂亮的樓?”木匠回答說:“那座樓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說:“那你現在就為我造一座像那樣的樓。”
於是木匠便開始量地基,疊磚,造樓。富翁看見木匠疊磚,心生疑惑,不曉得是怎么一回事,就問木匠:“你這是打算造什麼?”木匠回答道:“造三層的樓呀!”富翁又說:“我不要下面二層,你先給我造最上一層。”
木匠答道:“沒這樣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層樓而造第二層樓的?不造第二層樓又怎么談得上造第三層樓呢?”
這個愚蠢的富翁固執地說:“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層樓,你一定得給我造最上一層樓!”
其他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笑話他。
偈曰:無基不為樓,事無僥倖成。
欲證如來果,當把根本修。
賞析:
出於《百喻經·三重樓喻》:謂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樓。木匠依吩咐,開始在地面上砌磚。富翁驚問何故?木匠答道:“作三層樓呀!”富翁急忙說:“我不要下面二層,只要最上一層!”木匠不勝驚異,說明不造下二層就不能造最上一層的道理。但是,富翁還是執迷不悟,引來了眾人的嘲笑。佛教用這個比喻說明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虛幻的東西或空想。如《孽海花》第二一回:“但在這部《孽海花》,卻不同別的小說,空中樓閣,可以隨意起滅。”又如梁啓超《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其空中樓閣的理想,誠足以自慰。”
注釋
(1)資:資金
(2)翌日:第二天
(3)欲:想要
(4)但:但是
(5)聞:聽說
(6)固:固執
(7)嗤:嘲笑
(8)痴:痴呆
(9)余:別的
(10)重:層
(11)謁仰:羨慕
(12)念:念頭
(13)云何:為何
(14)頃來:不久的將來
(15)造作:建造
(16)解:知道
(17)端正:高級
(18)舍:樓房
(19)不:同“否”
(20)如彼:像它一樣
(21)經:測量
(22)了:明了
(23)欲:想要
(24)無:沒
(25)何:哪
(26)固:堅持
(27)必可:一定要
(28)時:當時
(29)聞已:聽說了
(30)生:發出
啟發與借鑑
打基礎最重要,一切要從基礎做起,否則都將成為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