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漢代積貝墓,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大連營城子等地就有發現 。
在漢代以前,秦王朝崇尚厚葬,這對於漢代的喪葬習俗,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考古發掘,能提供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埋葬習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生產、生活、風俗、宗教、觀念等方面的情況。所以,墓葬所展現的埋葬習俗與埋葬制度常常被視為當時社會的縮影。
發掘
2009年8月1日,在膠州市九龍鎮盛家莊村一土石方施工工地上,施工工人意外從土堆里發掘出了3個被貝殼厚厚覆蓋的古代墓葬。當地村民立即與膠州文物部門取得了聯繫。經膠州市文物專家現場發掘,共出土玉器、陶罐、漆器、銅鏡、錢幣等文物10多件。經文物專家初步鑑定認為,這些文物屬於西漢時期,三座墓葬也屬於西漢時期的貴族墓。在西漢只有顯赫貴族家族才使用積貝墓,發掘出這些積貝墓說明墓主人的身份很高。墓葬的發現對研究當地漢代時期的風土人情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2010年8月9日,山東省膠州文物部門對九龍鎮盛家莊嶺地發現的漢代古墓進行了保護性發掘。
此次待發掘的漢墓,理論上推斷應該和2009年發掘的3座西漢墓葬同屬一個時期,針對2009年發掘曾出土的10多件玉器、陶罐、漆器、銅鏡、錢幣等有價值文物,此次發掘墓葬中不排除也會出土眾多有價值文物。所以,此次保護性發掘漢代古墓,也將會為進一步研究漢代沿海居民墓葬形制,生活習俗等提供重要實物資料。
出土
為了不使文物在發掘中遭受到破壞,考古人員決定首先集中人員對靠近南側的積貝墓進行細緻發掘,另一處墓葬只是緩慢的對墓葬上層土質進行逐步清理。在對南側積貝墓深挖到近兩米位置時,考古人員從墓葬中發現了兩個已經完全損壞的黑陶罐以及部分大小一致的青磚。但隨著發掘繼續深入,考古人員在對這處墓葬清理了厚約10多厘米的積貝後,卻發現這處墓葬曾被盜過。
隨後,考古人員發現一個形似陶罐的器物在北側墓葬中露出來。經過研究,最終證實這是西漢年間用來盛酒用的青瓷壺,只可惜裡面酒液已全部揮發。隨後考古人員又從這個青瓷壺南側發現了一個體積較小的瓷壺。可以看到,先前發現的青瓷壺壺嘴呈橢圓形,壺身較大,靠近壺嘴底部還有兩個小“耳朵”狀的“抵手”,壺體高約20厘米,全身布滿青釉痕跡。那個小瓷壺保存完整,壺形和大瓷壺一致,高約15厘米,壺身上布滿環形斜紋。
懸疑
墓主人身份難以確定 隨著考古人員對南側墓葬的繼續深挖,考古人員在墓葬底部沒能發現腐爛木棺的痕跡,相反考古人員卻意外的發現,墓葬底部全部用直徑10厘米左右,長約20厘米的大青磚鋪成。從國內考古歷次發掘中來看,無論從西漢早期以及晚期,除了非常顯赫的家族,用石棺存放屍體外,其他貴族和大戶人家通常都用木棺存屍,此次發現的磚棺在青島地區非常少見。 磚棺的發現,說明了墓主人在當地家族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不是這處墓葬就是此次考古發掘中的墓群主墓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只有等到發掘結束後,結合當地史料才能最終結論。
意義
出土的青瓷壺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就是一種用含鐵量在2%左右的黏土成型,經過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溫燒成的青釉製品。商代的人就已經初步掌握了原始瓷器的簡易製作,到了西漢早期制瓷工藝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真正成為了瓷器中的“鼻祖”。 原始青瓷壺和磚棺的發現,除了用實物證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貴外,對研究西漢文化有很大幫助。早在多年以前,當時因修路要對膠州里岔漢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儘管當時的漢墓級別和身份要比現在發掘的漢墓群規格高很多。但還沒有發現這么完整的原始瓷壺和磚棺。此次原始瓷壺和磚棺的出現,除了用實物證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貴外,也為今後研究西漢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