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來源
中國古稱鬼宿星團為「積屍氣」,西方稱它為蜂窩星團(Beehive),羅馬時代稱為秣槽(Praesepe - "Manger"),是位於巨蟹座(Cancer)內的疏散星團。
具體解釋
指在堆積的屍體中,吸取升起的鬼火磷氣,可以引導靈魂活動
詳細資訊
鬼宿的一團星雲,因為黯淡猶如鬼火,所以叫做積屍氣。《步天歌》:“四星冊方似木櫃,中央白者積屍氣”,《觀象玩占》:“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謂之積屍氣。 一曰天屍,主死喪祠。”觀象玩占 :“鬼四星曰輿鬼,為朱雀頭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謂之積屍,一曰天屍,如雲非雲,如星非星,見氣而已。”
鬼星團(Praesepe)是疏散星團之一,位於巨蟹座。因其位置在鬼宿而得名。又稱蜂巢星團。在梅西耶星表中編號為M44。鬼星團的大小不到10秒差距,成員星200多個,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00多倍,其中心離太陽約160秒差距,比畢星團遠得多。鬼星團是一個移動星團,正遠離地球而去,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同畢星團的差不多。
在古時候,人們只能看到由鬼宿星團所有恆星混在一起所發出的一團朦朦白光,並不知道它是一個疏散星團,稱它為「小霧(Little Mist)」或「小雲(Little Cloud)」;它的可見度也曾經被用做為天氣指標或天氣預測,至少阿拉圖(Aratos)和普林尼(Pliny)就這么說過。到了現代,鬼宿星團在不同的天空條件下的可見度依然值得研究;而且現代人已知道它是由許多恆星組成的,可以試著以肉眼分辨出它的一些個別成員。
鬼宿星團曾是著名的天文雜誌(Sky & Telescope)的專欄作家休斯敦(Walter Scott Houston)的鐘愛天體。他寫道:「在古代用鬼宿星團來預測天氣。因為即使是最薄的捲雲(Cirrus)也可以讓它變得不可見,而捲雲通常是鋒面接近和隨之而來暴風雨的信號。這是非常值得人們去做的,研究記錄某一段時間內的夜晚裡能用肉眼看見鬼宿星團的次數,以及同一時間附近可見的最暗恆星。像這樣一系列的觀測記錄,可以作為研究鬼宿星團的肉眼觀察可見度之敲門磚。」
以現代的天氣報告科技及詳細程度,一個有興趣的天文觀測者可以記錄所有會影響鬼宿星團的肉眼觀察可見度之重要因素,例如:雲層種類和數量、濕度等等。但不同程度的光害污染又對鬼宿星團的肉眼觀察可見度有什麼影響呢?事實上,如果你將光害問題以及星團的高度(仰角)計算進來,鬼宿星團的肉眼觀察可見度本身也成為觀測者的一個實用指標–今晚的大氣清澈度(Transparency),協助你規劃要不要出門,要搬那一種天文望遠鏡及照相器材出門。
這個觀天習題的第二部份是試著以肉眼分辨出組成鬼宿星團的個別恆星,這可能超過一般人的視覺能力,能夠做到的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休斯敦曾整理過不少相關文獻,由古至今有不少次看出鬼宿星團個別恆星的紀錄,但近代的、且明確記載的只有兩次,一次是瑞典的業餘天文學家在9000米高空的飛機上所看到的,一次是以天賦好眼力著稱的Steve O'Meara在夏威夷的毛納峰(Mauna Kea)上所看到的。
主要的問題不在於鬼宿星團的亮度不足,而是其成員的數量和擁擠程度。它們之間有三顆恆星的亮度超過6.5等,十一顆超過6.9等,全部15顆(含巨蟹座ε)的亮度介約6.3~7.5等。但很不幸的,這些恆星鋪陳在天上,彼此的距離只比一度(1°)大一點,而且背景還有更多的、更暗一點的星團成員恆星。
若是視力消磨損殆,只能看到鬼宿星團如同一小片白白的霧氣,那就試試看出這團白光不均勻的分布情形,這也是肉眼才能見到的特殊天文景像。
測試及紀錄在許多良好的夜晚裡,特別重要的是天空的影像穩定度(Seeing),在良好的影像穩定度時,先試著看出白光不均勻的分布情形,再試著看出個別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