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日文:からだに合わせて衣服(いふく)を裁斷(さいだん)する。実際(じっさい)に則(そく)して事(こと)を処理(しょり)する
事例:我們辦任何事情都要~。
、分句;指實事求是
解釋
稱:適合,相符,符合。 根據 身材 裁剪 衣服。比喻做事要依據具體情況。現在多說作“量體裁衣”。其含義是:凡事應從實際出發,一切都要符合實際。
出處
《考工記·函人》說:“凡為甲(甲,戰衣),必先為容(容,形狀)”。疏:“須稱服者形體大小長短而裁製札之廣袤(稱,相稱;服者,穿的人;廣袤,寬和長)”。這就是“稱體裁衣”一語的來源。梁*蕭子癇《南齊書*張融傳》:“受詔賜融衣曰:‘----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近義詞
看菜吃飯--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中有這樣一句話:“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意指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事。
用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實事求是。
故事
清代書法家錢泳著的《履園叢話》中,有一個有關“稱體裁衣”的故事。據說北京城裡有個成衣匠,浙江寧波人,裁縫手藝十分高明,官員富戶多願意請他縫製衣服。他替人裁衣、量尺寸時不但注意穿衣者的身材,而且對於性情、年齡、相貌特徵,也都注意觀察,甚至連何時中舉等也要細細打聽。有人覺得奇怪。問他:“你打聽這些乾什麼,難道這些跟衣服的尺寸有什麼關係嗎?”他說:“當然有關!光從衣服的長短來說:少年中舉的,難免驕傲一些,走路一定挺胸凸肚,衣服因此要前長後短,穿起來才合身;至於老年中舉的,大多意氣消沉,彎腰曲背,他們的衣服就要前短後長。胖子的衣服,腰部應特別寬些,瘦的就不妨窄些。性急的人,衣服宜短,性慢的就可以長些……”錢泳在記述這個故事之時評論道:這個成衣匠之所以高明,就在於不僅能按照身材尺寸來裁製衣服,而且善於掌握對象的特點,從中體會出一套規律來。
另有一個和此成語相近的成語“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請教的是同一個問題: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孔子卻對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對子路說:家裡父兄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而對冉有卻是加以肯定:應當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華想不通,便問孔子這是為什麼呢?孔子開導說: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加以抑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