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四年十二月,河朔軍突入商州,殘硃陽、盧氏。蒲阿逆戰至靈寶東,遇游騎十餘,獲一人,余即退,蒲阿輒以捷聞。賞世襲謀克,仍厚賜之。人共知其罔上,而無敢言,吏部郎中楊居仁以微言取怒。
六年二月丙辰,以蒲阿權樞密副使。自去年夏,北軍之在陝西者駸駸至涇州,且阻慶陽糧道。蒲阿奏:「陝西設兩行省,本以籓衛河南,今北軍之來三年於茲,行省統軍馬二三十萬,未嘗對壘,亦未嘗得一折箭,何用行省。」院官亦俱奏將來須用密院軍馬勾當,上不語者久之。是後,以丞相賽不行尚書省事於關中,召平章政事合達還朝,白撒亦召至闕,蒲阿率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駐邠州,且令觀北勢。八月丙申,蒲阿再復潞州。十月乙未朔,蒲阿東還。
十二月乙未,詔蒲阿與總帥牙吾塔、權簽樞密院事訛可救慶陽。七年正月,戰北兵於大昌原,北軍還,慶陽圍解。詔以訛可屯邠州,蒲阿、牙吾塔還京兆。未幾,以權參知政事與合達行省於閿鄉。八年正月,北軍入陝西,鳳翔破,兩行省棄京兆而東,至洛陽驛,被召議河中事,語在白華傳。
十二月,北兵濟自漢江,兩省軍入鄧州,議敵所從出,謂由光化截江戰為便,放之渡而戰為便、張惠以「截江為便,縱之渡,我腹空虛,能不為所潰乎?」蒲阿麾之曰:「汝但知南事,於北事何知。我向於裕州得制旨雲,'使彼在沙磧,且當往求之',況今自來乎。汝等更勿似大昌原、舊衛州、扇車回縱出之。」定住、高、樊皆謂蒲阿此言為然。合達乃問按得木,木以為不然。軍中以木北人,知其軍情,此言為有理,然不能奪蒲阿之議。
順陽留二十日,光化探騎至,雲「千騎已北渡」,兩省是夜進軍,比曉至禹山,探者續雲「北騎已盡濟」。癸酉,北軍將近,兩省立軍高山,各分據地勢,步迎于山前,騎屯于山後。甲戌,日未出,北兵至,大帥以兩小旗前導來觀,觀竟不前,散如雁翅,轉山麓出騎兵之後,分三隊而進,輜重外餘二萬人。合達令諸軍,「觀今日事勢,不當戰,且待之。」俄而北騎突前,金兵不得不戰,至以短兵相接,戰三交,北騎少退。北兵之在西者望蒲阿親繞甲騎後而突之,至於三,為蒲察定住力拒而退。大帥以旗聚諸將,議良久。合達知北兵意向。時高英軍方北顧,而北兵出其背擁之,英軍動,合達幾斬英,英復督軍力戰。北兵稍卻觀變,英軍定,復擁樊澤軍,合達斬一千夫長,軍殊死斗,乃卻之。
北兵回陣,南向來路。兩省複議:「彼雖號三萬,而輜重三之一焉。又相持二三日不得食,乘其卻退當擁之。」張惠主此議,蒲阿言:「江路已絕,黃河不冰,彼入重地,將安歸乎?何以速為。」不從。乙亥,北兵忽不知所在,營火寂無一耗。兩省及諸將議,四日不見軍,又不見營,鄧州津送及路人不絕,而亦無見者,豈南渡而歸乎?己卯,邏騎乃知北軍在光化對岸棗林中,晝作食,夜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五六十步而不聞音響,其有謀可知矣。
初,禹山戰罷,有二騎迷入營,問之,知北兵凡七頭項,大將統之。復有詐降者十人,弊衣羸馬泣訴艱苦,兩省信之,易以肥馬,飲之酒,及暖衣食而置之陣後,十人者皆鞭馬而去,始悟其為覘騎也。
庚辰,兩省議入鄧就糧,辰巳間到林後,北兵忽來突,兩省軍迎擊,交綏之際,北兵以百騎邀輜重而去,金兵幾不成列,逮夜乃入城,懼軍士迷路,鳴鐘招之。樊澤屯城西,高英屯城東。九年正月壬午朔,耀兵於鄧城下。北兵不與戰,大將使來索酒,兩省與之二十瓶。癸未,大軍發鄧州,趨京師,騎二萬,步十三萬,騎帥蒲察定住,蒲察答吉卜,郎將按忒木,忠孝軍總領夾谷愛答、內族達魯歡,總領夾谷移特剌,提控步軍臨淄郡王張惠,殄寇都尉完顏阿排、高英、樊澤,中軍陳和尚,與恆山公武仙、楊沃衍軍合。是日,次五朵山下,取鴉路,北兵以三千騎尾之,遂駐營待楊武。
楊武至,知申、裕兩州已降。七日至夜,議北騎明日當復襲我,彼止騎三千,而我示以弱,將為所輕,當與之戰。乃伏騎五十於鄧州道。明日軍行,北騎襲之如故,金以萬人擁之而東,伏發,北兵南避。是日雨,宿竹林中。庚寅,頓安皋。辛卯,宿鴉路、魯山。河西軍已獻申、裕,擁老幼牛羊取鴉路,金軍適值之,奪其牛羊餉軍。
癸巳,望鈞州,至沙河,北騎五千待於河北,金軍奪橋以過,北軍即西首斂避。金軍縱擊,北軍不戰,復南渡沙河。金軍欲盤營,北軍復渡河來襲。金軍不能得食,又不得休息。合昏,雨作,明旦變雪。北兵增及萬人,且行且戰,致黃榆店,望鈞州二十五里,雨雪不能進,盤營三日。丙申,一近侍入軍中傳旨,集諸帥聽處分,制旨云:「兩省軍悉赴京師,我御門犒軍,換易御馬,然後出戰未晚。」復有密旨云:「近知張家灣透漏二三百騎,已遷衛、孟兩州,兩省當常切防備。」領旨訖,蒲阿拂袖而起,合達欲再議,蒲阿言:「止此而已,復何所議。」蓋已奪魄矣。軍即行。
北軍自北渡者畢集,前後以大樹塞其軍路,沃衍軍奪路,得之。合達又議陳和尚先擁山上大勢,比再整頓,金軍已接竹林,去鈞州止十餘里矣。金軍遂進,北軍果卻三峰之東北、西南。武、高前鋒擁其西南,楊、樊擁其東北,北兵俱卻,止有三峰之東。張惠、按得林立山上望北兵二三十萬,約厚二十里。按得木與張惠謀曰:「此地不戰,欲何為耶?」乃率騎兵萬餘乘上而下擁之,北兵卻。須臾雪大作,白霧蔽空,人不相覿。時雪已三日,戰地多麻田,往往耕四五過,人馬所踐泥淖沒脛。軍士被甲骨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軍士有不食至三日者。北兵與河北軍合,四外圍之,熾薪燔牛羊肉,更遞休息。乘金困憊,乃開鈞州路縱之走,而以生軍夾擊之。金軍遂潰,聲如崩山,忽天氣開霽,日光皎然,金軍無一人得逃者。
武仙率三十騎入竹林中,楊、樊、張三軍爭路,北兵圍之數重,及高英殘兵共戰於柿林村南,沃衍、澤、英皆死,惟張惠步持大槍奮戰而歿。蒲阿走京師,未至,追及,擒之。七月,械至官山,召問降否,往複數百言,但曰:「我金國大臣,惟當金國境內死耳。」遂見殺。
贊曰:金自南渡,用兵克捷之功,史不絕書,然而地不加辟,殺傷相當,君子疑之。異時伐宋,唐州之役,喪師七百,主將訛論匿之,而以捷聞。御史納蘭糾之,宣宗獎御史,而不罪訛論,是君臣相率而為虛聲也。禹山之捷,兩省為欺,遂致誤國,豈非宣宗前事有以啟之耶?至於三峰山之敗,不可收拾,上下咢眙,而金事已去十九。天朝取道襄、漢,懸軍深入,機權若神,又獲天助,用能犯兵家之所忌,以建萬世之俊功,合達雖良將,何足以當之。蒲阿無謀,獨以一死無愧,猶足取焉爾。
相關詞條
-
蒲察移剌都
逾年,充遼東、上京等路宣撫使兼左副元帥。 除知河南府事,俄改元帥左監軍,權左副元帥,充陝西行省參議官。 興定二年四月,改簽樞密院事,權右副元帥,行樞密院於鄧州。
-
蒲察官奴
蒲察官奴年少時曾被蒙古人俘虜,回到金國後,加入忠孝軍,屢立戰功,最終成為忠孝軍的首領。在歸德政變中,蒲察官奴殺死朝廷各級官吏三百多人,殺死將兵、百姓死三...
人物生平 歷史評價 史書記載 -
薩都剌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
生平簡介 文學創作 作品精選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佛敕大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
-
金史
桓赧(弟散達) 烏春(溫敦蒲刺附) 臘醅(弟麻產) 鈍恩 留可 阿疏... 突合速 烏延蒲盧渾 赤盞暉 大抃(本名撻不野)大磐(本名蒲速越) 阿離補...的《金史》,是宋、遼、金三史中編撰得最好的一部,具體參加修纂的有沙剌班...
簡介 目錄 評價 四庫提要記載 -
阿嚕姓
阿嚕阿嚕,讀音作ā lū(ㄚ ㄌㄨ),滿語為Aru Hala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韃靼部首領孛兒只斤 元朝滅亡之後,北...
摘要 背景 起端 發展 經過 -
耶律阿海
耶律阿海,蒙元大臣,契丹族。原為金國官吏,出使蒙古時被成吉思汗招為臣下,與成吉思汗同飲班朱尼湖水(即巴泐渚納水),是為佐命功臣。精通諸國語言,參與與敵國...
生平簡介 史籍記載 -
新元史
真別姬公主,趙國大長公主阿刺海別吉即 阿剌海別吉或 壺蓋公主以下等附)卷... 太祖諸子二 察合台 合剌旭烈兀 也速蒙哥 阿魯忽 博拉克 篤哇 也先不花 怯伯 篤來帖木兒 貝達爾 不里禿剌 阿剌忒納失里卷一百八列傳第五 太祖...
全書目錄 創作背景 修編歷程 史學價值 不足之處 -
哈拉和林
兀阿闌”、夏季“薩里川的哈老徒”、秋季“土兀剌河的黑林(合剌屯)”三處外...“闊疊兀阿剌勒”、“曲雕阿蘭”、“庫鐵烏阿剌里”、“闊朵傑阿剌倫”、“闊疊額阿剌勒”的斡耳朵。這個通常為春季駐蹕地的斡耳朵,還曾是窩闊台和也孫帖...
城市介紹 地理環境 歷史背景 地緣價值 構築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