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攻上黨,韓國之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主動將上黨史獻於趙國,被封為華陽君。趙國名將廉頗屯兵於上黨史南界,抵抗秦軍。趙軍曾在今長治縣八義鄉東坪、西坪駐兵,並在石後堡建立堡壘,扼守三關要道,與秦軍相持3年之久。
戰爭經過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趙兩國經過三年相持,趙國國力逐漸不支。趙孝成王需要儘快結束戰爭,為此換趙括為將採取主動出擊的戰術,率大軍出擊,令東、西營和石後堡駐軍挺進長平(今長治縣、高平市交界處)。
此時,秦昭襄王秘密起用武安君白起為主將。白起針對趙括魯莽輕敵、缺乏作戰經驗的弱點,採取誘敵深入,迂迴包抄的戰術,決戰之初故意改退。趙括愈加輕狂,傾巢而出,乘“勝”追擊。追至秦壘,秦軍主力一面堅守城壘,一面乘其不意,出兩支奇兵:一支2.5萬輕騎速進趙軍背後,占據秦嶺(又名寶山,在今高平市、陵川、長治縣交界處),切斷了趙的後路,“遮絕趙救兵及芻餉”;一支5000人的精兵穿插趙軍中間斬趙軍為兩截,使其失去統一指揮,首尾不能相顧。趙軍頓成釜中之魚。這時白起以靜制動。從7月中旬到9月,趙軍被困整整46天,糧盡水竭,互相殺食,不戰自亂。趙括組織了四支突圍,結果自己中箭身亡。趙軍失去的主帥,立刻陷入混亂。秦軍趁機猛烈進攻,趙軍丟下兵器,卸下鎧甲,全軍投降,被白起坑殺於現在高平市的王赧(殺谷,又名脊冤谷)、箭頭、圍城、谷口、金門山一帶。趙括空言清談,萬餘將士的性命被坑殺。野蠻殘酷的大屠殺使成千上萬的將士血流成河,趙括自己也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