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八歲入長安趕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遊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原文
秦中寄遠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②。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③。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④。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注釋
①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②三徑:指歸隱後所住的家園。
③東林:指廬山東林寺。
④燃桂:此句以燃桂喻處境窘困。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落第之後滯留長安時的作品。詩人直抒胸臆,抒發自己厭倦仕途生活,希望歸隱的願望,同時也描寫了自己生活窮困潦倒的狀況,揭示出歸隱也需要錢的事實,因此更具有現實意義。全詩沒有雕飾,恰似白描,充斥著悲哀、苦悶的情緒。
詩人本有“一丘常欲臥”,即希望隱居之願,但“三徑苦無資”,即苦於無錢維持隱居生活。北入長安求仕並非他所願意做的,實有經濟上困窘的原因,他是很懷想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的生活的。詩中也多次提到他意欲出仕,是因為親老家貧。在長安居住大為不易,原先的壯志因為這次碰壁,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衰減。因此傍晚時分聽到暮蟬哀鳴時,心裡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秋天,而於仕於隱都事倍功半、徒添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