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傳說

秘魯傳說

《秘魯傳說》是由里卡多·帕爾馬所寫的一部文學作品。

作品目錄

秘魯傳說秘魯傳說
印卡和征服時期( -1533)
帕利亞-瓦爾庫納(印卡時期)
佩德羅·德坎迪亞(1531)
精於棋道的印卡王(1532—1533)
殖民地時期(1533—1820)
奧斯特利亞王朝統治時期(1533—1700)
替罪羊(1533)
一吻殉節(1534)
一場擊柱比賽(1535)
我也許願意,也許不願意(1535)
斗篷騎士(1541)
大力士堂阿隆索(1542)
聖主聖地亞哥的馬(1542)
叛徒洛佩·德阿吉雷(1544)
法官的三條理由(1544)
“別給了你黑麵包,還想要甜餡餅”(1544)
已經犯的和將要犯的過錯(1544)
聖安東尼奧的愛情表示(1544)
死後的一個嘴吧(1544—1546)
修士們的口頭禪!(1546)
庫斯科的皇家行刑官(1547)
“駱駝鼻子”(1547)
魔鬼的紅寶石(1547)
“偷雞不著蝕把米”(1550)
別人圍牆裡的果子(1551)
一心作媒的總督(1556—1561)
薩帕塔上尉(1558)
魔鬼附身的女人(1561)
裙-袍的鬧事(1561)
死人復活(1561)
偷盜頭骨(1565)
我叫教會!(1575)
羅莎的玫瑰園(1581)
聖羅莎的蚊子(1581)
美人中的美人(1583)
騎在了驢身上,就不怕鞭子抽(1591)
秘魯的政府(1600)
該詛咒的人(1601)
女人與老虎(1601)
紅斗篷、白坐騎和“嘟(口隆)—咚—咚”鼓(1603)
奇蹟總督(1604—1606)
一件違背誓言案(1607)
人類的始祖亞當長沒長肚臍?(1607)
方濟各會會士與耶穌會會士(1615)
借一還百(1616)
兩隻性情溫和的小鴿子(1616)
聖母的騎士(1617)
詩人總督歷險記(1618)
聽其言觀其人(1618)
理髮匠真有福!(1620)
善人和罪人(一625)
“走吧毛驢!生就的窮命成
不了闊佬!”(1630)
伯爵夫人藥粉(1631)
利馬的聖徒弗賴馬丁·德波雷斯
為什麼不再創造奇蹟了?(1639)
名譽要以生命來抵償(1640)
修女與卡爾特會僧侶(1640)
卡塔麗娜·萬卡的秘密寶藏(1642)
“聖徒聖女間,築牆要當先”(1646)
蒙面幽靈(1651)
異端總督與刁鑽的敲鐘人(1656)
快刀斬亂麻(1664)
喝吧,神父,這樣你就痛快了 ……!(1668)
操縱選舉的總督(1669)
普諾女人會召羊皮口袋的女人(1672)
啼哭的聖嬰(1675)
以此為戒(1675)
別拿火藥當兒戲(1679)
被傳訊的女人(1688)
銀手臂(1689—1705)
一件控告上帝案(1695)
母愛(1696)
聖約瑟的罩袍(1696)
聖阿古斯丁教堂的幽魂遊行(1697)
波旁王朝統治時期(1700—1824)
捕鼠陷阱(1715)
活著的死人(1716)
一位任性的利馬婦女(1727)
她的髮辮(1734)
浪子回頭(1746)
懲罰叛徒(1749)
利馬城裡的四個P(1750)
宗教法庭的一名罪犯(1751)
“佩里喬利”的乖戾言行(1762)
拿撒勒人(1763)
“出風頭的是我卡斯特利亞諾斯!”(1768)
西里洛判案(阿馬特總督時代)
一位利馬婦人的尊嚴(1780)
廷塔州郡守(1780)
行刑手潘喬·薩萊斯(1795)
命中注定(1801)
一出隱秘的戲劇(1801)
女扮男裝(1803)
一隻鞋露了馬腳(1805)
阿瓦斯卡爾的妙計(1805)
聖星期五的受僱哭喪婆(1807)
比卡耶哈還壞(1815)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1816)
兩個塞瓦斯蒂安(1817)
獨立時期(1821—1830)
因諾森特·“雀鷹”(十九世紀二十年代)
時間—土鍋—我們必勝(1821)
關於國歌的傳說(1821)
勳章的暴亂(1823)
玻利瓦爾的公正懲罰(1824)
麵包、乳酪和糖渣(1824)
解放者與獨裁者的書信往來(1825)
懺悔的秘密(1825)
“聖西蒙·加拉巴蒂略”節(1826)
“緩流”(1826)
二百萬(1826)
玻利瓦爾的最後一句話(1830)
共和國時期(1833-18××)
“命瑤利州敲鐘!”(1834)
死摳字眼(1835)
神父復仇記(1843)
一隻微型炮的故事(1849)
一盒香菸(1880)
一名游擊隊員(1883)
其他傳說
利馬諺語數則(無年代)
瑣事兩件(無年代)
關於聖馬丁紀念碑
附錄:里卡多 帕爾馬年表

點評鑑賞

《秘魯傳說》出版後,立即引起秘魯、拉美以及歐洲的強烈反響,不同版本已經“週遊了世界”,其文學地位歷久不衰。我國讀者對《秘魯傳說》也不陌生。

相關版本

早在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出版了白嬰先生的 譯本,選入二十七篇。現在這個 譯本以安德烈斯·科塞洛選編的兩卷本(古巴圖書委員會所屬“ 颶風”出版社出版,1971年,哈瓦那)為藍本,同時從阿根廷科德克斯出版社和秘魯出版總公司一九五八年四卷集版本中選譯了數篇。 所用古巴版本有兩大優點:一是篇目經過編者篩選,在目前我們無力出版全集的情況下,不失為一條“捷徑”;二是選入的篇目依故事發生的年代排列,在篇題後面明確標出,並且分別歸入秘魯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這在見到的其他版本中是沒有的(阿、秘的四卷本收的全面,包括前九集的所有篇目,以發表先後排列)。這種編排方法正好體現了《秘魯傳說》藝術地再現秘魯三百年 歷史的意義,使讀者明確地知道故事發生的年代,更好地理解篇目的內容,了解當時的時代風貌,所以選譯時以此為基礎。
這個版本選譯《秘魯傳說》一百一十五篇(包括1959年白嬰譯本七篇),雖然較前譯本增加許多,也僅及原作篇目的四分之一。選譯的標準一是故事有趣,二是內容有代表性,三是注意各歷史時期比重平衡,總之,試圖部分地再現原作的思想內容和藝風格。如果讀者能從“傳說”中得到一點歷史知識,從故事內容中得到一點感悟和啟發,從作者詼諧幽默的文筆中得到一點愉悅甚至報以會心的微笑,那將是對譯者的最大褒獎。

作者簡介

中國讀者對《秘魯傳說》的作者里卡多·帕爾馬的名字並不熟悉,而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他卻是獨樹一幟的大手筆。他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文學形式:傳說。里卡多·帕爾馬1833年2月7日出生在利馬總督區的一個貧寒家庭。當時正值西班牙語美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初創階段,一般放浪形骸的年輕人多與這個文學運動連在一起,帕爾馬也不例外。雨果、拜倫、埃斯普龍塞達、加西亞·達薩拉以及恩里克·希爾等人是當時的一代青年喜愛的作家。1852年,也就是在帕爾馬19歲時發表了劇本《羅迪爾》。3年後他的第一部《詩集》面世,當時他正與利馬的報界合作,發表傳記小品、歷史隨筆與詩歌。1860年,他因參與反對卡斯蒂利亞總統的活動,逃到智利駐秘魯使館,並隨後乘船前往聖地亞哥,在那裡繼續從事文學活動。回國之前,他撰寫了《利馬宗教法庭紀年》(1862),在一定程度上為他日後創作《秘魯傳說》打下了基礎。回到利馬後他被任命為駐帕拉市的領事,在赴任之前,他首次訪問了歐洲。在巴黎他結識了阿斯卡蘇比、拉馬丁及其他浪漫主義作家。在法國巴黎他又出版了兩部詩集:《和聲》與《亞美利加抒情》(186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