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厄戰爭
Peruvian-Ecuadorian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在亞馬孫河上游發現了石油,秘厄衝突進一步加劇。1941年7月5日,在美國壟斷資本組織的慫恿下,秘魯出兵占領了厄瓜多西部埃爾奧羅省。秘厄戰爭由此開始7月13日,秘魯軍隊大舉進攻,厄瓜多軍隊武器簡陋,兵力分散,在對方優勢兵力進攻下,節節敗退。在薩魯米利亞戰役中,秘魯軍隊大獲全勝,不僅占領了兩國有爭議的領土,還占領了相當一部分厄瓜多領土。後經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三國調解,秘魯軍隊於 7月31日停止進攻。1942年 1月29日,在里約熱內盧泛美外交會議上,秘魯和厄瓜多簽訂了《和平、友好和邊界議定書》。根據議定書,厄瓜多喪失了西部埃爾奧羅省的一部分並放棄了對東部亞馬孫河流域秘魯戰前實際控制區的領土要求,並被剝奪了共管亞馬孫河的權利。議定書涉及的這些土地,後來大都被秘魯租借給美國石油壟斷組織。
歷史遺留問題
1941年的秘厄戰爭和1942年的里約熱內盧議定書遺留下的邊界問題,經常影響到兩國關係的穩定。厄瓜多曾多次表示1942年裡約熱內盧議定書無效。秘魯則反對修改。兩國於1952年和1960年兩次斷交。1981年 1~2月,兩國在亞馬孫森林孔多爾山脈地區再次發生武裝衝突。同年 3月,在美國、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四國的斡旋下,兩國達成和平協定,並從衝突地區撤軍。但兩國在邊界劃分上仍各執己見。此後零星衝突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