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運動

千里馬運動是朝鮮勞動黨領導下的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民運動,是朝鮮勞動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它的實質是: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和改造全體勞動人民,使他們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高度地發揮革命幹勁和創造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設社會主義。

千里馬運動

正文

朝鮮勞動黨領導下的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民運動,是朝鮮勞動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它的實質是: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和改造全體勞動人民,使他們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高度地發揮革命幹勁和創造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設社會主義。
朝鮮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並打下建設自立經濟的初步基礎,是產生千里馬運動的客觀因素;朝鮮勞動黨的領導,黨和人民的團結一致,朝鮮人民為改變國家的貧窮落後的面貌而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的決心,是產生千里馬運動的主觀因素,也是決定性因素。
朝鮮從1957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畫。1956年12月,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舉行全體會議,分析了當時的困難,決定發動和依靠人民民眾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會後,金日成等朝鮮黨和政府領導人深入到工礦企業和農村,向廣大人民說明國家面臨的困難、革命的需要和黨的意圖,並提出“以跨上千里馬的氣概賓士”的口號。朝鮮人民積極回響這一號召,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產生了千里馬運動。
朝鮮勞動黨在領導千里馬運動中,堅持政治工作先行,政治道德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民眾的革命幹勁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等原則,使運動不斷得到發展。1959年3月千里馬運動具體化為千里馬作業班運動,其主要特徵是把生產上的集體革新運動和教育民眾的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經濟、文化、思想、道德等所有領域掃除一切落後的東西,調動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熱情和勞動積極性,以加速社會主義建設。
千里馬作業班運動有統一的標準,達到了標準,授予千里馬作業班稱號。千里馬作業班運動,很快擴展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所有部門,並且超出作業班范圍,許多車間、工廠、合作農場、學校等都達到標準,榮獲“千里馬”和“雙重千里馬”的稱號。
千里馬作業班運動的基本任務,是做好人的工作,做好設備和材料的工作,做好書的工作,即搞好思想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是朝鮮勞動黨規定的社會主義時期繼續革命的基本內容。千里馬運動在朝鮮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深入發展,1975年千里馬運動發展成為爭取三大革命紅旗運動,有力地推動思想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榮獲“三大革命紅旗”的單位不斷湧現。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