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距

秒距是一種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標準的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視差的基礎上的。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一個天文單位,AU)為底邊所對應的三角形內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秒時,這個三角形(由於1秒的角的所對應的兩條邊的長度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因此,這個三角形可以想像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像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恆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距。

秒距是秒差距的簡稱(parsec 縮寫 pc)
周年視差π = 1''的恆星與地球的距離r為206265AU,這個距離定義為1秒距(1pc)。
由此可知,1pc = 360*60*60/(2*π)AU = 206,265 AU = 3.08568×1016 m = 3.2616 光年。天文學家通常使用秒距而不是天文單位來描述天體的距離。這不僅是因為使用秒距數字小更易於計算,而且還有歷史上的原因。
天體的視差越大,則其距離就越近。反之,則視差越小,離我們越遠。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太陽除外)比鄰星的秒距約為1.29pc(4.22光年)。
長度單位關係:
公制:
堯米、佑米(Ym);澤米、皆米(Zm);艾米(Em);拍米(Pm);垓米、太米(Tm);京米、吉米(Gm);兆米(Mm);千米、公里(km),子類:百米、公引(hm),十米、公丈(dam),米(m) 基礎單位,分米、公寸(dm),厘米、釐米、公分(cm),毫米、公釐、公厘(mm);微米(μm);納米、奈米(nm);皮米、微微米(pm);飛米、費米(fm);阿米(am);仄米、介米(zm);麼米、攸米(ym)
註:每個';'代表 10的±3次方倍的關係。每個','代表10或10分之一倍的關係。
天文學:
秒差距,秒距(pc);光年(ly);天文單位(AU)
註:每個';'代表處於不同數量級。
專屬單位:
海里、海浬(nmi);埃(Å);點(px)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