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55年,托賓生於愛爾蘭東南部一個支持愛爾蘭獨立運動的家庭。
他畢業於都柏林大學,主修歷史和英文。
1975年大學畢業後他即赴巴塞隆納,在那裡以教授英語為生。
1978年回到愛爾蘭後,他重回母校攻讀碩士學位,但因忙於新聞寫作工作而沒有完成論文。
20世紀八十年代,托賓曾投身新聞業,擔任愛爾蘭新聞月刊《麥吉爾》(Magill)編輯,並遊歷南美。
曾在斯坦福、普林斯頓、紐約等多所大學教授英語文學與創意寫作。
2004年,科爾姆·托賓完成了長篇小說《大師》。
2009年,托賓先生到香港擔任本屆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的評審會主席,並應邀於11月初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愛爾蘭研究中心做兩場演講。
2011年10月初,科爾姆·托賓的新作《見證》(Testament)亮相“都柏林戲劇節”,首演便引發熱議。
個人作品
托賓的作品主要描寫愛爾蘭社會、移居他鄉者的生活、個人身份與性取向的 探索與堅持等。托賓文筆優雅恬淡,內斂含蓄,被譽為“英語文學中的語言大師”。
自1990年發表處女作《南方》以來,托賓已出版6部長篇小說、2部短篇小說集、1部戲劇和多部遊記、散文集等非虛構作品。在其作品中,常常涉及個人身份與性取向的探索與堅持。早年創作的《夜的故事》(1996)與《黑水燈塔船》(1999)都是涉及“男同性戀”的作品,但他並未將同性戀作為故事主體,他認為那只是背景,“愛”與“失去”才是前景。
《南方》The South (長篇小說,1990)
《燦爛的石南花》The Heather Blazing (長篇小說,1992)
《低賤血統:愛爾蘭邊境徒步行》 Bad Blood: A Walk Along the Irish Border (遊記,1994)
《十字架:天主教歐洲之旅》The Sign of the Cross: Travels in Catholic Europe (遊記,1994)
《夜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Night (長篇小說,1996)
《黑水燈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 (長篇小說,1999)
《企鵝版愛爾蘭小說選》The Penguin Book of Irish Fiction (文集主編,1999)
《黑暗時代的愛:從王爾德到阿莫多瓦的男同性愛》 Love in a Dark Time: Gay Lives From Wilde to Almodovar (2002)
《大師》The Master (長篇小說,2004)
《母與子》Mothers and Sons (短篇小說集,2006)
《布魯克林》Brooklyn (長篇小說,2009)
《空蕩蕩的家》 Empty Family (短篇小說集,2010)
《見證》(Testament)(2011)
長篇小說《諾拉·韋伯斯特》(2014)
《諾拉·韋伯斯特》(2015)
所獲榮譽
托賓是布克獎的常客,曾3次入圍,其中一次就是《大師》。
《大師》(The Master)榮獲2001年IMPAC都柏林文學獎,《大師》和《黑水燈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兩度入圍布克獎最後決選名單,新作《布魯克林》則入圍2009年布克獎的初選名單。
2004年,科爾姆·托賓完成了長篇小說《大師》,入圍2005年度英國布克文學獎短名單,也為他贏得了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獎。
他是愛爾蘭文學藝術院(Aosdána)院士,曾任史丹福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
2008年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Dlitt),表彰他對愛爾蘭當代文學所作的貢獻。
2011年,托賓獲得愛爾蘭筆會文學獎。
2014年,他當選美國藝術與文學院外籍榮譽院士。
個人生活
他是直率的,就像他從來不諱言自己的同志身份。他在10多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他先告訴了朋友們,然後告訴姐姐,最後父母也得知了。1990年代之前,同性戀在愛爾蘭還是非法的,但是托賓已經公開出櫃,足見他直面自我的勇氣。他也是幸運的,朋友、家人都很寬容,“現在更不必說了,同性戀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愛爾蘭,托賓有兩個家,一個是在都柏林的4層小屋,另一個則是他5年前在威克斯福德自己建造的房子,此外他還常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公寓住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