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內容
制”;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樹立和落實科技發展觀,才能在新起點上求發展,在新形勢下做出新貢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不斷創造出更新更好的業績。
(2)科技發展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主戰場。恩格斯曾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因而可以說,科技發展的動力在於社會實踐的需要。根據這一思想,兩代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總結了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之間的關係問題,認為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關係,並把它加以發揚、完善。鄧小平認為:“科技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主戰場,以現代化為目標”,主張應瞄準世界科技先進水平,分清主次,制定科技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促進科技與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結合;江澤民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科技發展必須面向農業、工業的要求,加快對高新技術的開發和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從而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達到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科技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鄧小平認為:“對於中國這樣科技落後的國家要發展科技,繼承是十分必要的,繼承是發展中國科技事業的前提和基礎,但光有繼承還不夠,還必須重視創新”。創新是科技進步的決定性的因素。科學的本質在於探索未知世界的規律,技術的本質在於發明改造客觀世界的新手段,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是通過新的發現,達到新的認識,創造新生事物,這正是創新的根本功能。所以江澤民也指出“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它影響著科技發明創新,影響著科學技術發明成果及時轉化為直接社會生產力的程度,它是“促進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所以,現階段要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不斷開拓創新,在創新中獲取生機、贏得發展。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堅持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加大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的協同推進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4)對外開放是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科技按屬性來講,應該是開放的,無國界的。科技的發展本來就是相互交流的產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生產的國際化,科學技術國際化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一種新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科技方面實現對外開放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因為“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人才交流和資源、信息、科研設備的共享,不僅促進了科學技術自身的發展,而且將會帶動經濟貿易合作與交流”。因為“中國的科技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科技的進步也需要中國。”江澤民更進一步強調“加快發展一定要樹立世界眼光,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姿態,以更加有力的戰略和舉措,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最佳化資源配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著眼於發展外向型經濟,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把吸引外資同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國資國企改革結合起來,重點吸引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5)科技發展的關鍵在於人才。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科技人才是創造、開展、掌握和套用科學技術的主體。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鄧小平始終高度重視人才問題,無論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還是科技體制改革,他最關心的都是人才問題。他指出“中國要發展,離開科學不行”“沒有人才不行,沒有知識不行”,應該樹立知識分子的地位,倡導全社會尊重人才;應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廣泛團結人才;應建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有效機制,更有力地吸引人才。黨的十六大也明確提出要“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要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就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指導思想,堅決把科技工作轉到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要在科技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把發現、培養、穩定和用好人才作為第一戰略任務;要從重儀器、重成果向重人
才發展轉變;要從“管”人才和“使用”人才向做好服務轉變。胡錦濤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進一強調,要“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要“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保證”。因而在此基礎上要樹立大開發觀,要大力開發人才資源,提高人才的素質;要樹立大投資觀,加大人才資源投資,認識人才的開發過程是資本的投資過程,把人力資源轉變為人才資本;要確立大環境觀,重視人才,關心、愛護人才,激勵、支持人才幹事業。保障人才權益的政策、法規要逐步建立,並對限制人才流動和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性障礙要逐步破除,要讓“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等觀念在全社會逐步樹立。
(6)黨的領導是科技發展的政治保證。鄧小平、江澤民兩代領導人都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原本科技十分落後的國家要建設成為科技已開發國家,就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科技發展的政治保證”。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開發和用好人才資源;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新觀念,提高科技意識,建立起現代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觀念;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科技發展最終造福於人類的目標;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正確處理科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為科技發展創造所必需的環境和條件。正因為這樣,在進入GH 世紀IH 年代以來,黨中央站在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範圍內突飛猛進的科技革命,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提出了“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工作重點轉移的進一步深化,是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點的全面落實,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抉擇。這一戰略的提出,必將推動我國的經濟、社會更快地向前發展。
(7)科技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所在,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科技發展觀就是把歷史唯物主義以人為本的思想和黨執政為民的宗旨有機地統一起來,最終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表明,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實現同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是一個互動過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不斷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要通過民主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民民眾充分享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時,人既是發展的受益者,也是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要加快發展,就必須解決好發展的主體問題,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乾成事業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