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視野中的文藝學

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省級重點學科(文藝學)帶頭人、省級審美文化與龍江文學研究基地主任、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列文論研究會理事、黑龍江文藝理論學會名譽主席、省作家協會會員。 主編《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叢書》、《太陽島文論書系》、《北國文論書系》、《龍江當代文學大系》;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文藝爭鳴、文藝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 本書運用當代複雜科學成果、非線性理論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嘗試著揭示它的直覺形態、非線性體系、獨特的理論路線和無可替代的精神價值、理論貢獻和文化資源。

內容介紹

本書是從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交叉融合的視野,重新解讀、闡釋文藝學的某些元理論,挖掘科學和文藝學之間潛在的科學與審美的因子及其相互融通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期打破學科壁壘,更新學術思維,擴大學術視野,促使文藝學走出純文學的疆域,建構具有綜合性、創新性、前沿性和跨學科性的多維、多元的文藝學知識結構。

作者介紹

馮毓雲 1943年7月出生於貴州都勻,原籍廣東德慶,1968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黑龍江。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省級重點學科(文藝學)帶頭人、省級審美文化與龍江文學研究基地主任、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列文論研究會理事、黑龍江文藝理論學會名譽主席、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有《文藝學與方法論》、《大荒野中的老牛仔—楊利民論》、《邊緣文藝學》(合著 )。主編《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叢書》、《太陽島文論書系》、《北國文論書系》、《龍江當代文學大系》;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文藝爭鳴、文藝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2000年和2004年分獲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第九屆、第十一屆一等獎;黑龍江六個一批優秀人才、省級名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劉文波了,男,1935年生,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攻文藝心理的生理機制、哲學認識論。發表有《認識論中的天賦形式初探》、《關於意識的物質性問題》、《論直覺》、《文藝創作與擲銅板》》、《物理世界圖景與感覺世界圖景》等數十篇論文及《文學概論》、《文藝學新論》(合著)、《邊緣文藝學》《合著》等著作。

作品目錄

本書吸收和借鑑了當代科學,尤其是後現代科學(複雜科學)所提供的新的前沿性科學知識觀、自然觀、科學觀、價值觀以及方法,試圖從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分離與融合的歷史蹤跡中,質詢兩種文化分離與融合的科學根源,探尋其融合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梳理並論證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轉向的歷史蹤跡和表征;反思了科學祛魅的歷史經驗,提出“生活世界是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的新的價值尺度”,試圖從自然和人類的生存論高度提升兩種文化融合的歷史必然性和迫切性,並為美學的日常生活的轉向提供了又一科學理論和實證基礎。本書運用當代複雜科學成果、非線性理論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嘗試著揭示它的直覺形態、非線性體系、獨特的理論路線和無可替代的精神價值、理論貢獻和文化資源。具體到對古代文學發生理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物、意、言(文)多因、多維、多向的非線性活動過程所呈現出的模糊性,隨機性,非因果決定論,從混沌到有序、再向更高有序的演化性,演化的多種可能帶來的不可預測性等性質特徵進行了闡釋與論證。與此同時,還特別注重現代心理學對文藝研究由“形而上”向“形而下”、由“外向內”轉向、文藝研究的影響和拓展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