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學史十五講》由學科力量較強的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的幾位專家學者合著,從科學史的意義發端,在總論其學科史、功能、定位、方法範式以及在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後,前五講追溯了古希臘、古代中國、阿拉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展歷程,後十講則著眼於獨立學科如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化學等,以若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連線,貫串整個人類科學史,兼顧內史與外史,擇要敘論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會功能、文化性質並時加點評,顯現了紮實的科學和人文功底。
作者簡介
江曉原,1955年生於上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性教育協會副會長。“科學·歷史·文化”網站主持人。 已在海內外出版專著、譯著、文集等約30種,發表學術論文1O0餘篇,還撰寫了大量隨筆、書評和雜文,並在京滬多家報刊雜誌開設有個人專欄。較重要的著作有:《天學真原》(專著)、《天學外史》(專著)、《回天——武王伐紂與天文歷史年代學》(專著)、《性張力下的中國人》(專著)、《歷史上的星占學》(專著)、《中國人的性神秘》(專著)、《性感:一種文化解釋》(專著)、《劍橋插圖天文學史》(譯著)、《中華科學文明史》(譯著)、《江曉原自選集》(學術論文集)、《天文西學東漸集》(學術論文集)、《東邊日出西邊雨》(文集)、《走來走去》(文集)、《年年歲歲一床書》(書評集)、《交界上的對話》(文集)、《小樓一夜聽春雨》(文集)。
目錄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本書系編審委員會/1
導論 科學史的意義/1
一“無用”的科學史/1
二科學史學科的確立與薩頓的貢獻/2
三科學史的諸種功能/3
四科學史的教育功能——以美國的情形為例/5
五關於“真實的歷史”/6
六科學與正確之關係/8
七科學史的三種研究方法/15
八科學史研究中的內史和外史/18
九科學史在中國的情形/22
第一講 古希臘的科學與哲學/27
一希臘科學的背景/27
二對萬物本原的探究/33
三亞里士多德和他的工作/40
四希臘的數理科學/46
五希臘的天文測量/51
第二講 古代中國人的自然觀/56
一天人感應與天人相分/56
二宇宙演化思想/62
三時空觀念/67
第三講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77
一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77
二傳統數學的發展/84
三計時技術的演變/92
四測向技術的輝煌/99
第四講 阿拉伯的科學/109
一歷史背景/109
二阿拉伯的數學/112
三 阿拉伯的天文學/115
四阿拉伯的醫學/118
五 阿拉伯的光學和化學/122
六阿拉伯科學的世界意義/124
第五講 科學在歐洲的復興/127
一對中世紀的簡要回顧/127
二文藝復興/133
三變化世界中的人與自然/136
四數學的新進展/144
第六講 近代科學革命之天文學革命/151
一古希臘天文學/152
二哥白尼和他的《天體運行論》/156
三伽利略的天文發現/159
四第谷的精密天文學/160
五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162
第七講 近代科學革命之新物理學革命/166
一近代以前的力學/166
二伽利略的新物理學/170
三笛卡爾的機械主義方法論/174
四牛頓開創的時代/176
第八講 微積分的創立與發展/185
一笛卡爾與解析幾何/185
二微積分的創立/188
三微積分在18世紀的發展/199
第九講 近代化學的建立/206
一從鍊金術到化學/206
二波義耳的貢獻/210
三燃素說的興起/215
四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218
第十講 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和通訊技術的進步/228
一早期的電磁學/228
二從法拉第到麥克斯韋/235
三通訊技術的進步/238
第十一講 數學的新時代/246
一群論的誕生/246
二非歐幾何革命/254
三哈米爾頓與四元數/261
第十二講 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力學定律的建立/266
一能量守恆定律/266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273
三熱力學第二定律/275
四熱力學的發展/279
第十三講 從進化論到遺傳學/282
一達爾文之前的進化論/282
二達爾文及其自然選擇的進化論/284
三達爾文之後/288
四遺傳學/291
第十四講 從以太理論到相對論/297
一以太的歷史與理論/297
二邁克耳遜一莫雷實驗及其意義/302
三愛因斯坦和相對論/305
第十五講 從量子論到量子力學/317
一量子論/317
二原子世界/326
三量子力學/331
後記/338
綜合索引/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