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秋柳》
【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秋柳
弱不禁風素自憐⑴,黃昏細雨斷疏煙⑵。
樓頭指冷誰吹笛⑶,塞上身單欲寄綿⑷。
一任啼鳥翻子夜⑸,直須飛雪送窮年⑹。
攀枝信墮英雄淚⑺,殘照蕭條灞水邊⑻。
作品簡析
古往今來,折柳贈別,成為文人詩歌作品和民間歌謠的重要題材。人們似乎對河畔楊柳寄寓了太多的關注。無垢此詩亦不例外。此詩至最後一句暗用典故古詩意,歸結到楊柳與送別的關係。詩中將楊柳的柔弱纖細,任人攀折的無主情狀描繪得甚為生動,淨吹笛寄綿,相思懷遠的哀怨情緒宣洩得淋漓盡致。對於學佛出家的無垢來說,這些情感波瀾自然與之漠不相關。其實,作者在以楊柳自況,強調的乃是楊柳的孤寂柔弱、無主無依的悲涼狀態。詩寫得纏綿哀婉,楚楚動人,正是無垢的主流風格。
作品注釋
⑴弱不禁風:成語,形容柔弱得禁不住風吹。
⑵斷:阻斷,隔斷。
⑶“樓頭”句:謂天秋氣涼,誰不怕手指冷,在高高的樓頭吹笛。
⑷綿:指棉衣。舊時壯丁戍守邊疆,一去多年,每屆秋冬,家人便托寄冬衣。
⑸翻:反覆唱。子夜:晉曲名,相傳為晉代女子子夜所作,故名。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又作詞牌名,雙調,一百一十七字。此處泛指歌曲。
⑹窮年:猶言終年,年底年末之意。
⑺墮:落,指流淚。
⑻殘照:指夕陽。灞水:水名。本作霸水。今灞河,為渭河支流,關中八川之一。在今陝西省中部。河畔多楊柳,河上有灞橋,古時為人折柳贈別之所。
作者簡介
無垢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鴻寶堂女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653年前後在世。俗姓陳,名潔,號石香,南通州(今江蘇省通州市)人。嫁同州孫安石,無子。夫婦不偕,歸母家。久之落髮,隱祖居鴻寶堂。全心焚修,下帷著述。自幼博學,詩文絕工,詩風悽惋婉艷,悲辛感人。有《繡拂齋集》、《茹蕙集》等。晚歲貧極,并日而食。因覆水時不慎墜樓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