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扒鄉

秋扒鄉

秋扒鄉,位於中國旅遊強縣-河南省欒川縣北部83公里處的熊耳山下,是個風景秀麗、奇石遍布、古文化遺址眾多、花果飄香的美麗鄉村。該鄉下轄9個行政村,86個居民小組,2466戶,10721口人,總面積159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秋扒風景 秋扒風景

秋扒鄉,古樓子關所在地。古鎮北枕熊耳,南踏伊流,左據石門,右扼馬槽,為洛邑嵩西眾鎮之首,舊時因此地多產金絲楸,俗名楸坡,後演變為秋扒。樓子關最遲在戰國時期由韓國修建設防,至今已有兩千餘年。

秋扒鄉現隸屬洛陽市欒川縣,轄9個行政村,86個居民小組,2466戶,10721人,總面積159平方公里。河南省省道舊祖公路穿鄉而過,在鄉境內綿延1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秋扒鄉地處熊耳山南麓,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地下礦藏豐富,初步探明,鐵礦儲量在15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在30%以上,易采易選。該鄉處在潭頭至獅子廟的黃金帶中間,有大量黃金儲藏。 溫濕的氣候和奇特的地勢,造就了秋扒鄉的錦山秀水,奇峰、異洞、山泉、瀑布、峽谷、怪樹、醜石、淵潭、秀竹、麗草,景觀遍布,風景如畫,形成了秀美靚麗的秋扒風光:石門寨險奇峻拔;鴨石溝飛瀑迭岩,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億萬年前,恐龍在這裡休養生息,留下了大量的各類化石;萬餘年前,先民在這裡生活,留下了珍貴的仰韶文化遺址;二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和古戰場遺址顯示了這裡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地位。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就了這裡勤勞淳樸的民風,這裡的人們正以昂揚的鬥志創造著美好的生活。

秋扒鄉 秋扒鄉

秋扒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熊耳山脈橫穿全境,最高峰李崗寨,海拔1975.4米,為欒川縣與洛寧縣的分界嶺。這裡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有李崗寨、無影山、石門寨、毛公山、流壁崖、神仙嶺等。秋扒的主幹河小河,自雁坎村入境,橫貫全鄉,至小河村紙房組出境,流入潭頭鎮斷灘,後注入伊河。境內流程10公里,主要支流有北溝河、嶂峭河和鴨石河,均為常年性河流。

值得一觀的是 秋扒紅葉,每年金秋,飛紅流丹,煞是喜人。

教科文衛

教育 2000年,全鄉共有幼兒班12個,幼兒285人,幼兒教師14人。村完小9所,16個教學點,50個教學班,1064名學生,59名教職工。國中1所,11個教學班,533名學生,36名教職工。成人學校1所,專職教師3人。

1991~1997年,全鄉民眾共集資107萬元,國中和中心國小建4幢教學樓。其它村完小也都集資建起教學樓。1998年,美籍華人周勝祝捐資20萬元,在嶂峭村建希望國小1所,解決了山里兒童入學難問題。

1992年,中心國小教導主任鄭長河撰寫的《依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嘗試學習》一文,在全國協作區六屆嘗試教學法研討會上獲獎。之後,在全鄉推廣其“嘗試法”,取得較好效果。1995年,全鄉國小一年級進行“注提”教學實驗,效果甚佳。1998~1999學年度,學生人均成績94.17分,及格率達95%以上,優秀率達90%。1989~2000年,中招考試均在全縣前五名之列。1996年,初二、初三在全縣數學競賽中奪魁。1996年成人學校獲河南省“省級三類標準學校”獎,1998年,通過國家驗收。

科技 1994年,鄉內先後建起3座蔬菜日光溫室,種植黃瓜、青椒等,解決了當地民眾淡季吃菜難的問題。90年代,全鄉推廣良種面積1.6萬畝。小麥良種有豫西832、矮早781、寶豐7228、溫麥6號、西單6號、百農64等,玉米良種有丹育13、商單1號、西單3號、掖單系列等。優良品種的推廣和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使糧食產量逐年提高,玉米由過去的畝產250~300公斤,提高到400~450公斤。傳統耕作模式是一麥一秋,為解決麥晚秋遲問題,推廣貼茬搶種和麥壟套種方法,小麥、玉米雙高產。同時還推廣麥、棉間作和麥、棉、菜間作,一年三熟,增加了經濟效益。

文化 秋扒鄉文化娛樂設施貧乏,收看電視是廣大民眾的主要文娛方式。1998年,建面積300平方米的游泳池1個。是年,在鄉企業大樓建舞廳1個,娛樂者僅為部分青年人。為了活躍山民文化生活,鄉政府在春節、元宵節期間,組織農民自娛自樂,或請外地戲班演唱戲曲,觀者甚多。

衛生 秋扒衛生院有建築面積680平方米的門診樓1幢,設病房6間,病床15張。主要醫療設備有無影燈1盞,30毫安X光機1台,高壓蒸氣消毒鍋1個,簡易牙科椅1把,電動牙車1台,顯微鏡1台。1997年,洛鐵十五局捐贈洗胃機1台,霧化吸入器1台,骨科手術包2個。又購置了SDH心電圖機、牙鑽、電動吸引器、恆溫乾燥箱、721分光度計、各種手術器械等。2000年,鄉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其中西醫師2人,中醫師1人,西醫士2人。開設了西醫內科、中醫內科、婦產科、口腔科、外科、眼科等。可熟練診治內、外、婦產、骨科疾病。年均門診4200多人(次)。中醫治療肝炎有獨到療效。腰腿疼專科對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效果顯著。9個行政村有9個村辦診療所和5個私人診所,鄉村醫生14人,民眾就醫方便。

農業經濟

秋扒荷花 秋扒荷花

農業 秋扒鄉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兼有豆類等雜糧。1986~2000年,興建農田水利工程285項,發展灌溉面積1500畝,修水平梯田1300畝,閘溝淤地300畝,保水造林8000畝,治理河道8.5公里,築堤壩5000米,保護耕地1200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全鄉糧食產量由1986年的1528噸增加到1998年的5415噸,創歷史最高紀錄。

秋扒鄉大力發展煙、藥、林、菌四大產業。1997~1999年,秋扒、蒿坪、雁坎等村建成千畝仁用杏基地,鴨石、北溝等村建成千畝杜仲、山茱萸基地,嶂峭、黃嶺、鴨石等村種植血參、黃芩、桔梗等中藥材4000畝,北溝、鴨石、白岩寺等村種植天麻、豬苓等2萬穴,黃嶺村發展2000隻養雞場1個,蒿坪溝村建成存欄300頭的養牛基地。2000年,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鄉投入70餘萬元,完成退耕還林4500畝,栽植仁用杏、國槐、山茱萸、杜仲樹苗25.71萬株。投入15萬元種植金銀花500畝,發展中藥材基地8個計3000畝,栽植菸葉752畝。同時,培植專業村9個,產業化示範基地12個,面積達1.3萬畝。發展100畝以上的種植業大戶10戶,5畝以上的中藥材種植大戶35戶。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85年的122元增加到2000年的1711元。

秋扒鄉林業用地20.4萬畝。其中有林地17.8萬畝,疏林地1794畝,灌木林地2.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560畝,暫不宜造林地692畝。人均林業用地19.4畝,活立木蓄積量10萬立方米。全鄉森林覆蓋率84.9%。

秋扒鄉山坡面積大,飼草資源豐富,適宜多種畜禽繁殖生長。畜牧業發展歷史悠久,廣大農民素有飼養畜禽的習慣。80~90年代,把發展畜牧業生產作為主導產業。全鄉飼養畜禽的數量由1980年的1.65萬頭(只)增加到1998年的10.51萬頭(只),增長8倍。引進和培育的主要畜禽良種有魯西黃牛、秦川牛、南陽黃牛、郟縣紅牛、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短角紅牛;小尾寒羊、淮山羊、奶山羊、波爾山羊;八眉豬、新金豬、北京黑豬、長白豬、大約克豬;洛烏紅雞、羅斯雞、羅曼雞等。良種率由1985年的5%增加到1998年的64.8%。至2000年,全鄉養殖業收入產值占全鄉農業收入的40%以上。

特色小吃

秋扒鄉最有特色的小吃當屬“秋扒燒餅”,被列入欒川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小吃歷史悠久,源自戰國時期樓子關。欒川秋扒古鎮,擁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在此設立樓子關,西拒強秦。《戰國策》記載:“韓地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韓卒驍勇,多食豆面,戰時常攜帶當地豆餅為糧,至漢代與西域傳入的胡餅結合,形成了欒川最具特色的傳統小吃秋扒燒餅。

秋扒燒餅的製作工具頗具特色,即秋扒爐鏊。其上下為爐,中間為鏊,麵餅用刀刻花,抹土產蜂蜜、香油,再撒上芝麻,放入鏊中烤制而成,食之香嫩可口,回味無窮。兩千餘年來,秋扒燒餅在豫西洛陽地區的嵩縣,欒川,盧氏一帶久有名氣。傳統秋扒燒餅製作工藝由於不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在傳統工藝基礎上,改良後的“秋扒餅”,綜合考量古代典籍和現代人的飲食需求,融入豆類等粗糧,最大限度的還原古法風味;食用和攜帶保存更加便捷,是宴請賓客,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並形成了極具地域特徵的欒川縣特色文化食品——秋扒餅。

相關景點

秋扒白雲寺 秋扒白雲寺

白雲寺

洛陽市欒川縣秋扒鄉之古剎白雲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聳入雲。古剎始建於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70年),與洛陽白馬寺(始建於公元68年)是同時代建造的姐妹寺,距今約2000年,現存四塊碑碣為證。

昔時,晨鐘暮鼓、僧眾誦經禮佛聲聞十里開外,香火鼎盛乃豫西一大名寺。土改期間一度遭到破壞,後毀於文革時期,有居士尚記古寺對聯:紅塵滾滾苦海無邊,白雲悠悠回頭是岸。今日,古寺在遺址旁邊重建,原遺址依然保存。

恐龍化石群

欒川特暴龍 欒川特暴龍

早在1972年,秋扒鄉鄉民在修建一個小型水庫時,發掘出5枚碩大的動物牙齒和一些骨骼化石。後經董枝明先生研究,確認其為霸王龍牙齒,並命名為“欒川霸王龍”,這是 中國首次發現的霸王龍。其實相對於北美的霸王龍來說,欒川霸王龍跟史前蒙古的特暴龍更為接近。所以後來,有學者將欒川霸王龍歸入特暴龍屬,改名為“欒川特暴龍”。

欒川盜龍化石 欒川盜龍化石

2007年,古老中原的大地上,出現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恐龍化石群:黃河巨龍(當時亞洲最大的恐龍)、洛陽中原龍(中國唯一有確鑿證據的結節龍類甲龍)、欒川盜龍(除戈壁和中國東北地區外的第一個馳龍類)等。其中, 欒川盜龍”(學名Luanchuanraptor)是在中國發現的一屬馳龍科恐龍,年代為上白堊紀。該化石是在河南省欒川 秋扒 發現的部份骨骼,包括有四顆牙齒、一根額骨、一節頸椎、一或兩節背椎、17節尾巴脊骨、肋骨、人字骨、肱骨、指骨及爪、部份肩胛骨及骨盆,並其他零碎的骨頭,都是來自中等身型的馳龍科。這些化石編號為4HIII-0100,並存放在河南地質博物館。欒川盜龍是首類在遠離中國東北部或戈壁沙漠的亞洲地區發現的馳龍科。模式種是河南欒川盜龍(L. henanensis),由呂君昌等人於2007年描述。

欒川盜龍 欒川盜龍

繼而,作為兩個密集分布世界級地質遺蹟產地的汝陽盆地和欒川潭頭盆地,引起了各國專家的關注。專家們在這兩個盆地共發現恐龍化石點195處,獲得大批珍貴的恐龍化石資料。這兩個地方的化石群也因此被命名為“汝陽巨型蜥腳類恐龍動物群”和“欒川動物群”。其中,“欒川動物群”主要分布在欒川縣 秋扒鄉一帶,共發掘出27處化石點,發現了以小型獸腳類為主包括蜥腳類、鳥臀類等6種以上的恐龍骨骼化石,還有3種珍貴的早期哺乳動物和2種巨型蜥蜴化石。

2011年,“河南秋扒龍”面世,它是恐龍家族的又一新屬種。“秋扒龍”作為似鳥龍類中獸腳類恐龍的一支,它與大型鳥類如鴕鳥等在形態上接近,只是它還保留著長尾巴。強有力的三趾腳使它能高速奔跑,而細長、頂端有爪的前肢則可助它捕獵。

至此,秋扒鄉已相繼有“欒川霸王龍”(欒川特暴龍)、“欒川盜龍”、“秋扒龍”三個恐龍新屬種面世,為恐龍家族又添新丁。

仰韶文化遺存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陝西省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秋扒鄉存在多處仰韶文化遺存,如官坪遺址,曾出土多件古人類石器。

古墓葬群、古戰場遺址

二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和古戰場遺址顯示了這裡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地位…… 秋扒鄉鴨石村村民曾在農田發現古兵器—戈。

鄉村特產

黑木耳

秋扒黑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因生長於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重瓣的木耳在樹上互相鑲嵌,宛如片片浮雲,又有雲耳之稱。秋扒鄉地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2.9℃。溫濕的氣候和奇特的地勢,加之全鄉森林覆蓋率達60%,是欒川縣黑木耳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

秋扒黑木耳,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素可葷,不但為中國菜餚大添風采,而且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仁用杏

仁用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富含的VB17具有治癌、防癌等功效

樹型二花

樹型二花 樹型二花

二花又名金銀花、雙花、金花、銀花和忍冬花。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熱、調節免疫等作用。《本草綱目》載“金銀花,善於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

秋扒鄉山坡面積大,中藥材貯量極為豐富。秋扒二花型大、色正,又稱“樹型二花”。其中,秋扒西坡“樹型二花”種植面積初具規模。

野菊花枕

秋扒菊花枕,採集崇山峻岭之野菊花,將菊花瓣陰乾,收入枕中,對高血壓、頭暈、失眠、目赤有較好療效。

槐米保健茶

秋扒槐米,於夏季國槐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製作而成。槐米保健茶,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槐米茶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鄉村植被

紅豆杉 紅豆杉

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採伐。

紅豆杉的紅豆,宛如南國的相思豆,外紅里艷,可以寄託人們的相思。紅豆杉得名也是因為它生長著與紅豆一樣的果實,故得名紅豆杉。野生紅豆杉生長條件近乎苛刻、生長地域窄小,對氣候條件要求嚴格。

秋扒鄉森林覆蓋率達60%,溫濕的氣候,奇特的地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茂盛的野生紅豆杉生長群落。2010年,在秋扒鄉鴨石村發現大量野生紅豆杉珍稀植物資源,經鑑定品種屬南方紅豆杉,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已在鴨石村野生紅豆杉聚集區建成紅豆杉休閒度假山莊景區,同時擬利用當地生態環境,在秋扒鄉鴨石村新建曼地亞紅豆杉藥用林種植生態園一處,總種植面積三年期達到400萬平方米(合600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