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子[歌劇]

秋子[歌劇]

《秋子》的劇情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1938年4月,《大公報》刊載了一則題為《宮毅與秋子》的報導,講的是新婚剛剛三個月的日本青年宮毅,被當時的日本政府徵兵派往中國,不久其妻秋子也被矇騙到揚州當了隨軍慰安婦。夫妻相認後悲痛欲絕,雙雙於揚州瘦西湖邊悲憤自殺。1939年,劇作家陳定在《民眾周刊》上看到了同樣的文章,隨即以此作為素材,寫成了同名劇本《宮毅和秋子》。後經臧雲遠、李嘉作詞,黃源洛作曲,最終於1941年完成歌劇的創作,並改名為《秋子》。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秋子秋子
二幕中國歌劇《秋子》,李喜(LiXi)、藏雲遠(ZangYunYuan)合作編劇,黃源洛(HuangYuanLuo)作曲,1942年1月31日—2月6日在重慶國泰大戲院首次公演,由王沛綸教授指揮,張權小姐任主角。1943年1月19日—2月3日在重慶抗建堂再度公演,仍由王沛綸指揮,張權任女主角。1944年10月15日—11月5日在成都國民大戲院三度公演,由金律聲任指揮,劉亞琴任女主角。
1942年1月31日至2月6日,《秋子》在重慶國泰大戲院(今和平電影院)完成首演,在當時文化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在隨後的四年里,《秋子》相繼在重慶、成都、昆明、遵義、南充等地公演了52場,受到各地觀眾的歡迎。但在此之後,由於種種原因,《秋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一部幾乎被遺忘的經典。

劇中人物

秋子:女高音;
宮毅:秋子的丈夫男高音;
日軍大尉:男中音;
中國伙夫甲、乙:男低音;
日軍傳令兵:男高音;
日本營妓、日本游侶、日本軍官、日本士兵、中國士兵、中國民眾等各若干人。

時間地點

抗日戰爭初期。揚州城內。

劇情介紹

第一幕:淪陷後的揚州。
日本軍官與營妓飲酒狂歡於旅舍,更闌人靜始作鳥獸散。一個營妓名叫秋子,被軍閥強征來華,自嘆身世,乃高歌:《為了我正在想他》。時值黎明,一小隊日兵經過旅舍,其中一名叫宮毅的士兵,即是秋子的丈夫,宮毅固不知其妻也被迫來華作營妓。國民黨軍迫近揚州,敵傳令兵向大尉(大尉為據守揚州的日本軍方主帥官,亦即現在占有秋子者)報告軍情,大尉宿酒未醒,且留戀秋子。時有伙夫二人,實為我方間諜,潛伏日本軍營里,暗地裡將敵人的傳令兵殺死,將所得情報向中國軍隊遞送。大尉發覺後,即強迫秋子作情報傳布員,出入於戰場上。宮毅偶而見到,欲認而不敢認,於歌聲悲痛中落幕。
第二幕:秋子寓所外的園亭。
秋子念夫心切,徘徊於月下,輕聲低唱《秋子的心》,情意纏綿,悲痛淒涼。忽然在昏冥中聽到宮毅的呼聲,轉身相會,倆人偎依擁抱,極盡恩愛之歡樂。突然驪歌奏起,惡魔不顧人道,夫虜當兵,妻俘為妓,秋子於悲憤掙扎中驚醒,時其夫宮毅果然立在她眼前。離合悲歡,士兵們均同情宮毅與秋子的處境。大尉發現追至,宮毅及士兵乃唱《抗命之歌》,拒絕退出。大尉怒擊宮毅,秋子急速保護,誤中槍彈而歿。伙夫應時出現,擊斃大尉,救得宮毅,適時國民黨軍攻至,揚州克復,在眾人《自由勝利》合唱歌聲中,劇終落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