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愛

秉愛

《秉愛》是由馮艷導演的一部電影之一,於2007年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片名:秉愛(Bing Ai) 

秉愛 的劇照秉愛 的劇照

導演:馮艷
製片:馮艷,張亞璇 
攝影:馮艷,馮文澤 
剪輯:馮艷,馬修哈斯勒 
片長:114分鐘 
年份:2007年 
類型:紀錄片 
語言::國語/國語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劇情簡介

 秉愛是一個住在三峽庫區的普通的農婦。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從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對富裕的江邊。丈夫有病,張秉愛不得不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生活重擔。日子雖苦,但張秉愛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因為兒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縣重點高中的孩子。
張家是村裡的釘子戶。雖然第一期移民的時候,她家被允許就地後靠,但6年過去,村里一直沒有分給她建房的土地。現在,大壩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遷完畢,一片廢墟中,只有張家的小屋,還孤零零地執拗地矗立著。幹部們一遍又一遍地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動員她外遷。在和幹部交鋒的空隙,在繁忙的農活之餘,張秉愛不動聲色地,蓄謀已久般地講述那充滿痛苦的過去……

經典口述

關於靈魂與現實
 我做夢的時候,經常性地還是跟著我爹媽。一般是和我媽在一起幹活,或者是和我婆婆(注指奶奶)在一起。經常性地做夢是在娘家。在這兒,跟著你熊大哥的極少。這人,只怕好多年以後才能做夢到這兒來。這隻怕是屬於靈魂。人的靈魂等於說是不能輕易地跟著人一起走的。我起碼跟他結婚20年、30年以後才能做夢到這兒來。我現在做夢到這兒來了,這兒。——秉愛
關於土地
農村里只要刻一點苦,沒有比城市的差,樣樣都有的,就是說人要苦要做。
捨不得土地,硬是捨不得土地,土能生萬物。土是最寶貴的,任何東西都能種,就是這塊土地,它能長經濟, 它也能長錢。——秉愛
關於家庭
人家說我嫁得男人撇,說我嫁了個沒用的男人,我偏偏的,我要把男人、孩子捆到一起,把一家人捆得團團圓圓的。——秉愛
關於生命
我拼了命也要活下去!——秉愛

導演闡述

張秉愛是我所遇到的被拍攝者中最慢熱型的一位。她開始給我講述個人的故事,是在我們相識了8年之後。當巨大的壓力撲面而來的時候,記憶如決堤的江水洶湧而出。我被這洪流夾裹著,身不由己。在這些似曾相識的故事面前,我感到一絲觸摸到對方靈魂的顫慄。
當秉愛在繁忙的農活之餘,在和幹部交涉的空隙,不停地對著攝影機傾訴的時候,我深深體會到,她的所有決定,所有行為,都是以她個人的人生經驗為依據的。在《秉愛》定稿的時候,我發現:這些講述和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的穿插,和我的拍攝順序完全吻合。這也許只是一個巧合,但卻使我感嘆生活的豐富,它超出了我的想像,使我去“結構”影片的努力顯得多餘。

影展獲獎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優秀紀錄獎
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單元小川紳介獎、社團電影獎
西班牙“觀點”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銀氣球獎
比利時Filmer A Tour Prix電影節大獎
第3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優秀紀錄片人道獎
南方周末》2007年年度電影提名

社會評論

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評語
勞動婦女完整而生動的肖像,對土地、愛情等問題反映深刻,觸及靈魂。作者強烈認同的這個人物透露著中國傳統美德的局限和偉大。
崔衛平
對她來說,有土地的、在土地上勞動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生活;作為一名莊稼人,只有在土地面前她才是自由的和自尊的。這樣一位有尊嚴有根基的婦女,頗有幾份“古風”,我們幾乎很少聽說過。而且我也喜歡這部片子的溫婉節制的風格,它幾乎是完美的。
張獻民
我問我自己,有什麼是我絕不能失去的東西,我發現我根本沒有——跟秉愛比,我什麼都沒有
衛西諦
對於這樣一個女人,用倔犟、堅韌這樣的辭彙已不能簡單形容。在她的性格下面,是對土地的依靠和信仰做為基石,只要有土地她說什麼都難不倒,一定能靠著自己活下去。
魏曉波
是不是我們離本真的生活太遠了,假設有一份未被現代文明污染過,或污染不深的文明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後會是什麼表情?好奇,驚喜還是驚恐?
崔正
看完《秉愛》,我相信人對土地的敬畏和依賴,來自靈魂深處的一種神聖感。秉愛與土地之間的親密關係,呈現在鏡頭裡,她猶如生長在土地上的一棵堅韌的植物,這種人和土地的親密關係一旦被割裂,就會失去根本,陷入痛苦中。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