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沙蠶科動物疣吻沙蠶的全體。
性味歸經
《本草求原》: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綱目拾遺》:補脾胃,生血,利濕,行小便。
②《本草求原》:暖胃,補氣,少加醋良。
形態特徵
體細長稍扁,長40~80毫米,寬約5毫米,全體有60多個體節。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綠褐色,後面稍帶紅色,背中央淺紅色。頭略呈六角形,有大眼2對。頭部腹面中央有口,有觸鬚4對,觸角和觸手各2個。吻分前後兩部,每部又分3小區,吻無小齒,而有軟突起,Ⅰ、Ⅱ區小突起不顯,Ⅲ、Ⅳ區有柱狀小突起約20個,Ⅴ、Ⅵ區有4個大突起。深綠色,兩旁有小突起1~2個,Ⅶ、Ⅷ區前緣有一排大突起。體節兩旁均有疣足,第4對起有少數剛毛。體中部的疣足,背須有大基葉,腹須同長,基葉不顯,背肢較小,其腹側有一舌狀葉,剛毛多而長,大多成槳狀。肛節有小肛須1對。
生產區域
分布廣東、福建、上海等地。
注意事項
1.《綱目拾遺》:瘡瘍勿食,能作膿。
2.《本草求原》:發瘡疥。有濕食之則腹滯痛。喘嗽人忌。
相關論述
1.《綱目拾遺》:補脾胃,生血,利濕,行小便。
2.《本草求原》:暖胃,補氣,少加醋良。
化學成份
全體含蛋白質,如無脊血紅蛋白(erythrocruorine),由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2000、22000、23500、54000亞單位組成,總相對分子質量約3.636×106另含肽類、胺基酸、色素、脂類。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