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龍門

禹鑿龍門,傳為千古佳話,歷代文人墨客常來這裡遊覽,即興賦詩。清顧炎武在康熙三年(1664)正月由蒲州經榮河到河津龍門一游,作《龍門》詩一首. 龍門就是現在河津縣的禹門。龍門兩岸,石山壁立,形如巨門,黃河由此而南下山峽,是秦晉交界的重要關河之一。相傳龍門是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時開鑿的,所以又叫禹門。這禹門,有個神奇的傳說,說是每年到了陽春三月,鋰魚便逆流而上,因水急浪高,不易前進,能躍過這門的,就變成了龍,所以叫做龍門。

基本資料

橋位於今石橋鄉仙江村側,是橫跨鍾水兩岸的天然大石橋,舊題“禹跡龍門”,為嘉禾八景之一。該橋東西向,中通一一孔,可通帆船。傳說仙人用神鞭趕來兩座石山,橫截鍾水,水阻不流,仙人用腳踢開一孔,呈上尖下寬三角形,水方暢流。橋兩端各有一對石獅俯視,兩側為石欄桿,浮雕名人古畫。西端建有石龍廟,全用浮雕火磚砌成,內塑齊天大聖等佛像,右旁豎一石碑,表面極為光滑,人稱“石鏡”,可照出人影,靠“石鏡”右側斜看,可見仙江村一角映影。橋孔旁有一天然石洞。縣人貢雷德煥題“桃源洞”3字。

現狀

1962年改修為公路橋,為通往石橋桂陽等地交通要道。有聯云:“從來不信神仙,縮地鞭石,大有人在;此去直通嶺橋,穿雲破霧,試比天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