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該村所處位置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達,是東鳳鎮的交通樞紐。禮陽鄭村現有人口4150人,耕地面積734畝。該村周圍村落密布,東接詩陽、昆江村,北鄰文路、李厝村,西有隴美,南通溝美及至彩塘鎮東里村。該村是東鳳鎮與彩塘鎮的連線點,同時出是周圍各村的集貿中心,是一個地理位置極其優越的鄉村。禮陽鄭村人勤勞樸實,具有開拓進取精神,早在清朝中期中期已有很多鄉民飄洋過海,異國創業。據資料記載,現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美國、加拿大的僑親比家鄉的人數還多,故有“僑鄉”之稱。該村旅外僑親一貫愛國愛鄉,情系桑梓,他們為家鄉的公益福利事業作出極大貢獻。僑親鄭維銓先生本人捐資八億萬元,改造家鄉環境和各項福利事業建設,使家鄉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務工作
禮陽鄭村歷史悠久,創鄉於元朝初年(1279),創鄉始祖為宋朝末愛國丞相鄭清之公第四子南軒公,原籍福建莆田縣,創鄉距今已有七百多年。該村是傳統竹業鄉,相傳明朝初年竹器工藝已成為家家戶戶的家庭副業,竹器工藝加工為主要經濟來源。村民所編制的竹器工藝品曾暢銷海內外,該村又有“竹器之鄉”的美稱。禮陽鄭村歷來重視文體、教育建設。自建國初期就組建“工農業餘劇團”,後改為“華僑劇團”,再而稱為“文宣隊”,所演出的戲目多次參加縣、市、省的調演並獲嘉獎。為發展教育事業,村民及海內外僑親多次集資建校,現有一座頗具規模,環境優美的“禮陽鄭學校”。該村還很注重各項精神文明建設,連年獲當地政府的嘉獎,於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禮陽鄭村是一個革命老區,早在解放前已是地下革命的聯絡點、根據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就已有一批熱血青年投身於革命戰爭之中,為建立新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集於交通、地理、歷史、華僑諸多優越條件的禮陽鄭村正以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