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文化與中國文論早期形態研究

《禮樂文化與中國文論早期形態研究》,作者夏靜,由中華書局出版社於2007年9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文學內部的傳承、更受制于思想傳統的強大控制力量,尤其在文學觀念尚未獨立的先秦兩漢時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禮樂文化與中國文論早期形態研究 禮樂文化與中國文論早期形態研究
考察中國文學思想發展史可以看到,文學觀念的形成和演進,一方面來自於文學內部的傳承,另一方面,更受制于思想傳統的強大控制力量,尤其在文學觀念尚未獨立的先秦兩漢時期。這是許多重要文論命題的原生時期,文學思想的形成走的是一條沒有外來文化影響的原生化道路,這與魏晉以後所呈現的多元並進的發展形態是完全不同的。文學觀念最初作為文化思想的附庸而發端,歷經了由廣義到狹義、由素樸到精緻、由文學外部到內部、由無意為文到有意為文的發展過程。因為這些文論命題都是適應其時的歷史文化情境而生的,因此,對文論思想所依存的歷史文化情境的瞭望,就相當重要了,而這個歷史語境,就是禮樂傳統。
禮樂傳統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之精義所在,影響了自三代以來社會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逮至儒學思想浸淫的當代“儒家文化圈”,在制度和心理層面上,仍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禮樂傳統涵蓋了從典章制度到精神信仰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外顯的聯繫如政教的典儀節文,還是內隱的聯繫如心理的“六藝”之教,均為禮樂文化之載體。禮樂概念具有非常寬泛的含義,抽象而言,上則表現為天道的變化,下則反映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中則體現為人事變化的法則。具體而言,涵蓋了社會的觀念心態、風俗習慣、典章制度、名物器具以及個體的行為規範、道德教化等各個層面,幾乎囊括了古代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構成了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後世思想文化發展的母體。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視中國古代文化為禮樂的產物,文學思想自然也不例外。

作者簡介

夏靜,女,1969年生,上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現在首都師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多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學思想的相關研究,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文化研究》等博物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禮樂研究述論
第一節 舊學時期
第二節 新學時期
第三節 本書研究的內容、方法
第二章 禮樂之思想譜系
第一節 “三才”論
第二節 陰陽五行論
第三節 文論之維
第三章 禮樂之知識譜系(上):樂
第一節 樂源論
第二節 樂之意識形態品格
第三節 樂教與中國文化精神
一 樂教之為“六藝”先
二 諸子樂教理想
三 以雅為正
第四章 禮樂之知識譜系(中):禮
第一節 禮源論
第二節 禮之宗教品格
第三節 禮教與中國文學精神
一 禮教之人文化成意義
二 宗法倫理與中國文學精神
三 情性與中國文學精神
第五章 禮樂之知識譜系(下):詩
第一節 詩源論
第二節 詩之政教品格
第三節 詩教與中國文論精神
一 孔子詩教及若干範疇
二 漢代詩教對文論影響
第六章 禮樂發展與思想文化之演進
第一節 禮樂發展三階段
一 “制禮作樂”
二 “禮壞樂崩”
三 “禮樂復興”
第二節 禮樂背景下的學術傳統
一 諸子之學
二 “六藝”之學
第三節 禮樂背景下的歷史傳統
一 鑑識與承傳
二 三代情結與復古思維
第七章 禮樂之思維構型——象
第一節 象之淵源
第二節 “象喻”思維
第三節 象與中國文論傳統
一 文源於象
二 以象比德
三 象之元範疇意義
第八章 禮樂之文化基因——文
第一節 文之淵源
第二節 “尚文”意識
第三節 文質與中國文論傳統
一 文質三論
二 文質之元範疇意義
第九章 禮樂之精神品格——和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