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晚唐時,吐蕃朗達瑪興苯抑佛,藏區僧人外逃,部分逃至洮河流域繼續修行傳教。《安多政教史》記載:卓尼山後之葉爾哇寺建於北宋,卓尼寧瑪寺(紅教寺)也當在其時建成。金末元初,蒙古汗國占領西北後,忽必烈邀請西藏薩迦派法王八思巴去內地講經傳法,途經卓尼時,見此地風景優美,蒼松翠柏,山清水秀,遂將原密宗寧瑪寺建在現今寺址,命其隨員弟子薩迦巴格西喜繞益西在此建築經堂,廣收僧徒,宣揚佛法。喜繞益西經過與寧瑪派的鬥爭,於1295年建成薩迦派卓尼寺。據藏經記載:薩迦法王以一尊稀有蛇心檀木雕刻之釋迦站像贈獻該寺,作為奠基紀念,世代相傳,至今珍藏。
自明永樂中,卓尼番族頭領些地蒙朝廷封賜,總領地方政教大權,恩準土司、僧綱世襲。卓尼寺建成後,因土司轄區實行"兄為土司,弟為僧綱,如遇獨子,則身兼二職"的管理體制,寺院得到了十九代楊土司的鼎力支持,苦心經營,不斷增修,內有佛殿層疊,外有城垣圍護,一度曾成為甘青藏區三大佛教寺院之一,雄偉壯觀。
明景泰六年至天順八年(公元1455-1464年),卓尼寺堪布仁欽龍布(第三代土司扎什布之弟)赴藏從師,通達了宗喀巴的顯、密兩宗教義,返卓尼後講經說法,弘傳格魯派教義,並將卓尼大寺改宗格魯派,寺名亦改為“噶丹謝周林”(譯為“兜率論修寺”),自任赤哇(主持),制定了嚴格的寺規。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更寺名為“當增達吉琅”(譯為“靜旺寺”)。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皇帝召見第十一代土司楊汝松之弟、卓尼大寺主持堪布阿旺赤勒嘉措,封其為大國師,受僧綱爵,並御賜"敕賜禪定寺"的匾額,鐫刻於寺門,寺院遂易名,沿用至今。楊汝鬆土司耗銀33631兩,刊刻了舉世聞名的卓尼版《大藏經》之《甘珠爾》和《丹珠爾》,禪定寺因之名冠藏區,在寺僧眾達3100人。
禪定寺到清末時,因數遭兵禍,僧眾漸次減少。1927年,三馬(馬仲英、馬廷賢、馬尕西順)相繼起事,使輝煌的禪定寺極其珍貴的文物遭到破壞,《大藏經》印版化為灰燼,現僅存版本留世,寺院從此衰落。後雖經第十九代土司兼僧綱楊積慶重建,新建四大經堂及佛殿,但入寺僧人總不及前,僅有僧眾400餘人。楊積慶遇難後,年僅4歲的楊丹珠繼任寺主,民國政府授“輔教普覺禪師丹珠呼圖克圖”銜號。此後,又續建了天文歷算學院、法舞學院及佛塔、佛殿等建築,直至共和國建立。
“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拆毀,僧眾被遣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禪定寺也被批准開放。自1981年起,陸續修建了大經堂、聞思、密宗續部、時輪三個學院和辯經院、寺門及僧舍等建築物80多幢,現有僧侶150餘人。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大師趙朴初先生為寺門書額“禪定寺”三字磚雕於寺門頂端,引人注目。這座安多藏區歷史悠久的藏傳 佛教名剎正逐步恢復它昔日的盛況。
僧綱
禪定寺寺主為僧綱,是明、清政府敕封世襲的,雖不是活佛,但位居禪定寺之首。寺內有策墨林攝政王、伊犁呼圖克圖、瑪塘堪布、古雅佛、德哇、嘉當、察道、嘎欽等八大活佛的囊欽。
到楊汝松任土司時,刊刻了舉世聞名的卓尼版《大藏經》耗銀17325兩,禪定寺因之名冠藏區,成為卓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寺僧眾達3100餘人。公元1927年三馬(馬仲英、馬廷賢、馬尕西順)反馮起事,使輝煌的禪定寺及其珍貴文物,特別是《大藏經》印版化為灰燼。寺院從此衰落。以後雖經第十九代土司兼僧綱楊積慶重建,但入寺僧人總不及前,僅400餘人。1958年反封建鬥爭時,大部僧人被強令離寺。“文革”期間拆毀,寺址開為水平梯田。黨的十一屆二中全會後,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照下,於1980年重建,1981年11月10日批准開放,政府撥巨款在舊址上陸續按原來的藏族寺院建築風格,恢復修建了三大學院、四大囊欽、五幢佛殿,加上寺門樓和僧舍共80多幢建築群,現有160多僧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大師趙朴初先生為寺門書額“禪定寺”三字磚雕於寺門頂端引人矚目。現在每天虔誠信徒和慕名遊客絡繹不絕,成為卓尼縣有名的旅遊景點。
寺內原設有參尼、居巴、薩里瓦、謙巴四大札倉。參尼札倉由阿旺臣來嘉措創立於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居巴札倉由阿旺臣來嘉措創立於清雍正七年(公元1724年)。薩里瓦札倉由阿旺克尊加措創立於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謙巴札倉由僧綱羅桑丹欠堅參創立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禪定寺最高負責人為僧綱,總攬全寺宗教教育、行政、司法等項事務。僧綱為世襲。僧綱之下設三套組織,一是戴哇雄,簡稱“戴”(即僧官衙門)。下設大小頭目,大頭目主管本寺部分行政事務,代表寺主辦理屬寺事務。大頭目下設班頭2人,負責監察全寺僧人持戒情事,班吏5-10人,負責各和遞送通知,傳人等雜務。二是坐莊喇嘛辦事處,簡稱“喇”,即通稱的赤哇,管理全寺宗教、法事活動。三是尚署組織是吉哇辦公處(卓尼方言讀吉為“西”)簡稱“西”,是辦理本寺各學院事務的行政機構。設大管僧1人,負責判理案件和維持寺院秩序。下設17米那(按僧人籍貫把禪定寺轄境分為17個教區,米那為該教區代表)負責本教區各項事宜。尚署下還設吉哇(總務處),包括總務人員、會議人員等。
堪布
禪定寺自仁欽龍布改宗格魯派起,共有六任專職堪布,他們分別為:仁欽龍布、俄項陳勒加措、洛桑旦巴加參、俄旺凱宗加措、貢去乎達木曲加措、羅桑丹增陳勒加措(楊丹珠)。除此六位堪布外,大寺僧綱由當時的土司兼攝。
禪定寺的轉世活佛有六位,他們分別是“嘉當倉、伊犁倉、德哇倉、古雅倉、麻當倉、宋堪布倉”。
禪定寺獲法台地位的高僧有六位,他們是:賢扎拜老、客格拜老、道索拜老、賢扎拜老、智子拜老、岳撒拜老。
卓尼禪定大寺的寺僧中,曾湧現出過許多佛教名僧,他們中有威震西藏政教界的一至四世西藏攝政王——策墨林活佛。其一、二、三世擔任過噶丹赤哇,還的擔任過噶丹赤的波沙哇·謝念扎巴、阿子塘哇·洛桑達吉、肖桑哇·嘉樣楚臣達吉等名僧;還湧現出過如智華夏珠、阿旺尼瑪、仁欽班覺爾、扎巴嘉揭幕、金巴達吉、更登嘉措、曉來南傑、桑傑貝桑等藏傳佛教界的著名的寺院中擔任過法台和經師,並且留下了許多論述精闢的宗教、文史著作。
僧侶
禪定寺最盛時有僧侶5200餘人,改宗格魯派時有僧侶3800多人,占地近百畝,大小建築物170多幢,以大寺為中心,曾統領洮、河、岷、迭、狄、宕地區大小屬寺108座之多。寺內原收藏著許多精美的佛像,有數不清的經卷,還有許多珍貴的宗教文物:有龍樹菩薩塑造的釋迦牟尼十二宏偉妙像、納洛巴骨飾、巴思八所贈釋迦牟尼站像、龍樹繪在菩提葉上的釋迦牟尼像,一世達賴根朱巴的袈裟、宗喀巴牙舍利像——傑林普瑪、嘉樣曲結的佛帽、五世達賴泥塑閻魔護法、仔摩·任欽貝仲刺繡的羅漢尊像、大慈法王舍利能仁像、旃檀木雕多聞子像、聖·扎巴謝珠舍利寶塔、赤欽·羅桑達吉顯字顱骨、印度寒林黑石自生六臂護法、金巴達吉的腕骨、番曲外賽的顯字頭骨、覺乃·嘉木樣楚臣達吉的顯字頭骨、南·賈色仁波貝的橈骨、知卻古鄂賽爾顯字顱骨、七世達賴格桑嘉措用過玉碗、至尊·扎巴謝珠的袈裟、覺乃·嘉木樣楚臣達吉的僧鞋、六世班禪巴丹益喜的修行帽、班禪洛桑都吉所贈鎦金銀度母像、四世策墨林的佛衣、法帽;三世策墨林的佛衣、坎肩;大明宣德鈸、康熙贈給阿旺赤烈的蘭疏琉盤、二世策墨林的經書《般若密多》,還有赤欽阿子塘哇額骨上的自生字等三十餘件。198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大師視察卓尼時說:“卓尼是一個有名的地方,很早以前我就要來卓尼參觀”,並對禪定寺的這些珍貴文物有過極高的評價。
佛事活動
禪定寺的主要宗教節日及佛事活動有:1、正月祈願大法會,為期15天。正月十四日跳法舞,十五日給佛尊獻酥油花,十六日跳法舞,密宗院誦“吉卜爾”經,送“施食”,舉行鎮魔驅邪儀式;2、三月春季中期經會,為期15天,各札倉分別舉行;3、四月法願大法會,除誦經外,舉行密宗答辨考試,旺佛、抬彌佛繞寺,密宗院用彩砂製作集密佛壇城;4、五月加持嘛呢經會,為期7天,各札倉舉行夏季經會;5、六月發願會,為期7天,舉行財寶佛法舞及曬佛活動;6、七月秋季經會,為期一月。密宗院舉行大自在佛壇城儀軌;7、八月秋季中期經會,為期20天,居巴札倉舉行怖畏金剛壇城儀軌;8、九月毛蘭木法會,由顯宗院主持。密顯院舉行沐浴開光加持大會;9、十月二十五日,紀念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圓寂;10、十一月冬季經會一月;11、十二月二十九日,舉行跳法舞,送施食,鎮魔驅邪活動。另外禪定寺每隔三年,在正月十六日舉行一次盛大的“打章噶兒”的神舞法會,意為驅邪鎮魔。其時,岷縣、臨潭、卓尼等縣民眾趕來圍觀,人如潮湧,盛極一時。
禪定寺的經濟來源過去主要靠出租寺院的50畝尚署田(即香火田),租種者每年每畝交租50斤。寺院周圍有房屋60餘間出租,居民每年每間交租金白洋1元。其次是念經、收布施、放債。以銀幣4000元放債於各地,每年收取2-3%的利息。僧人衣食除家中供給外,部分施主自願供經供飯,也是寺院收入之一。除以上諸項外,寺院每年還以勞役的方式給教區民眾派工時、雜役,遇有大型工程攤派木料、石料等,亦屬其來源之一部分。
禪定寺壁畫
雕塑是佛教寺院的造型藝術形式之一,藏傳佛教的各個寺院內都供有大小不等的佛像。就其質地而言,有純銀、鎏金、銅製、木雕、玉刻,還有泥塑的。雕塑品風格多樣,有的源自印度,大部分來自西藏,也有本地工匠鑄造的當地風格的。如釋迦牟尼站像,據說此像為八思巴所贈,系蛇心檀木製成,此木被認為是世上無價寶木。相傳吐蕃松贊乾布時,以此木製釋迦牟尼佛像108尊,此佛像乃其中之一。“文革”中被格隆· 吉美喜饒保存,於1981年寺院恢復後奉還收藏。此外,禪定寺中所藏的重要的雕塑作品尚有許多,擇要介紹如下:
釋迦牟尼十二宏化像,據說是龍樹親手塑成,相傳用龍宮中的泥塑造而成,乃宗教文化之稀世珍寶,由第四十五任甘丹賽赤、七世達賴上師覺乃·嘉央楚臣達吉贈給禪定寺珍藏。“文革”中被曾被喇嘛的倉科·班瑪保存。1981年寺院恢復後奉還給了寺院。
宗喀巴佛牙舍利像,又稱“傑林普瑪”(rje-gling-vphur-ma),意為能飛翔之宗喀巴像。原為嘉木樣楚臣達吉所藏,他曾就任甘丹賽赤,同時擔任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經師,期間倉央嘉措將此布達拉官的宗喀巴林普瑪像賜給了他,他又將像轉賜給了禪定寺。此像“文革”中被比丘僧地熱拉·丹巴堅贊保存,1981年歸還寺院珍藏。
密集型布祿金剛(gsang-vdus-dzam-bha-la)像。布祿金剛,藏語瞻巴拉義,譯持貴,梵音譯作閻婆羅,是一財神名。為何稱“密集型布祿金剛”,是因為卓尼密宗學院每年農曆七月舉行與眾不同的密集儀軌,舉行密集儀軌時用稱作密集奔巴瓶在布祿金剛頭澆水,雖在炎熱的夏天但有時積冰高達五寸,酷似佛塔,蔚為奇觀。故稱之日“密集型布祿金剛”。1958年反封建鬥爭中以廢銅鐵收交,被當時卓尼民貿公司幹部納浪·道傑慈力從廢品收購站的廢銅器堆里撿來珍藏,1962年交給納浪格西拉然巴·阿旺丹巴,送還寺院。“文革”中此像被絨地保存,1981年寺院恢復,送歸寺院館藏於密宗續部學院。
大慈法王舍利能仁像,大慈法王是宗喀巴親傳八大弟子之一。相傳他生前用藥泥塑造了84尊能仁像,然後用他的念珠壓在佛像背上呈現凹形壓印108個,後來他的骨灰葬入佛心,製成為大慈法王舍利能仁像,此乃其中之一,現今收藏在禪定寺。
旃檀木雕多聞子像。旃檀木,亦稱蛇心檀木,產於印度,萬年成木,是世上罕物。多聞子,梵音譯作毗沙門法王,佛經所說北方一佛名,清淨、純潔、純實、真誠、篤實。此像相傳是班禪宮中之寶,歷世班禪隨身護法。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世班禪·巴丹益西赴京途中在青海塔爾寺講經傳法,卓尼仔摩·仁欽貝仲赴塔爾寺朝拜時,受到班禪行轅及塔爾寺僧眾的隆重歡迎和接待。仁欽貝仲作為施主敬獻了自己繡的歷世班禪本生刺繡唐卡,班禪大師回贈了隨身攜帶的旃檀木多聞子像。仁欽貝仲所獻刺繡唐卡現存扎什倫布寺大經堂,多聞子雕像被禪定寺僧眾視為珍寶保存至今。
泥塑閻魔護法像(Dam-can-chos-rgyal),據傳是五世達賴所塑。五世達賴擅長著書、繪畫、塑造佛像,如在《西藏王臣記》、《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義》、《引道大悲次第論》等著作中繪有釋迦十二宏化圖像等,塑像有宗喀巴,閻魔護法,佛本生像等,造像工藝精美,手法獨特,現今禪定寺的宗喀巴閻魔護法像傳說就是五世達賴親手所塑。
印度寒林黑石天成六臂護法像。此像來源於印度寒林,系覺乃·嘉央楚臣達吉之護法神,他於晚年贈給卓尼禪定寺供養,後被寺院文物室收藏。“文革”中亦被比丘僧格隆·吉美喜饒保存,1979年該僧奉還給寺院珍藏。另一尊印度寒林黑石天成六臂護法像,是卓尼楊土司供養之家神像,亦是卓尼禪定寺之護法神。卓尼楊土司始祖葛氏益西達吉系吐蕃藏王赤熱巴巾
禪定寺木雕、泥塑藝術人才亦不乏其人。如民國時期的桃老扎巴,清代覺乃拉孜(co-ne-lha-bzo)等,他們塑造的佛像在寺院的經堂佛殿中都有供養,如釋迦牟尼、八大如來、無量光、長壽佛、彌勒佛、宗喀巴師徒、金剛持、勝樂、密集、大威德等造像獨特,體形誇張恰到好處,面部表情兼備慈祥感與莊嚴感,充分顯示出藏族藝術家的非凡才能。覺乃拉孜的繪畫雕塑作品在安多許多寺院和拉薩色拉寺均有珍藏。
現如今禪定寺的雕塑藝術品,不僅繼承了傳統的藝術風格,在造型技術上還有新的發展。如嘛呢奔繪畫和雕刻《風馬》、《佛說無能勝幡王如來莊嚴陀羅尼經》、《普明大日如來》等作品,參加了甘肅省藝術作品展,受到了藝術家們讚揚。近來又木雕《勝樂》、《密集》、《綠度母》等造像、玲瓏剔透、堪稱佳作。
交通
航空:蘭州中川機場,現已開通蘭州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敦煌、嘉峪關等近三十條航線,並開通有每周星期二飛往香港的定期旅遊包機航線。蘭州市區至中川機場70公里,約一小時車程,有班車和計程車接站。
住宿
甘肅現有各類賓館、飯店數百家,僅蘭州就有近五十家,另有數十家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以滿足眾多遊客不同的需求。近年來隨著敦煌莫高窟的聲譽漸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往,這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以敦煌國際大酒店、太陽大酒店等為代表的一些中高檔酒店,服務周到、安全衛生,是相當不錯的下榻之所。
美食
湖香八寶飯主料:糯米飯、鹹旦仁、蓮蓉、白菓、柿餅、欖仁、紅棗、白糖。做法:將白糖和入糯米飯,將上述用料分別扣落碗中,然後加上甜飯蒸熟,反扣上盤即成。特點:造型美觀、甜而不膩。
購物
甘肅當地的土特產有:蘭州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敦煌西瓜、以及天麻、杜仲、靈芝、甘草、黃芪等中藥材。特色工藝品有:蘭州的雕刻葫蘆、卵石雕、洮硯,酒泉夜光杯,天水雕漆,嘉峪石硯,敦煌壁畫摹本和蠟染服裝等。
小貼士
蘭州人很會生活,休閒生活豐富多彩。中老年人的娛樂從每天晨練開始。晨練“景觀”無處不有,耍拳弄棒,逛狗遛鳥,集體跳舞,應有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