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禪宗簡史:超脫塵世適意生活的大智慧(全彩圖典藏本)》中插入了560餘幅具有極高觀賞和收藏價值的佛陀、羅漢、禪師、尊者、居士等佛教繪畫典藏作品,使美圖與佳文互為輝映。喜愛中國禪宗的讀者,閱讀此書對全面了解博大精微的禪宗歷史文化和知識大有開卷之益。
圖書目錄
序
印度禪的涎生
禪的誕生及門下宗師
禪宗的準備時代
東漢時期的禪法
中國最早的禪法
三國時期的禪法
譯經術與安般
安般禪的推動者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禪法
道安師徒及門人慧遠
經大師與四大高足
什門四聖
南北朝時期的禪法
禪法的弘傳和宗系的出現
最早出現的禪僧團
佛跋陀與慧光的北地禪團
僧稠與僧實統領的北朝官禪
禪法東來
東土初祖達摩
達摩禪的艱辛弘傳
禪宗的禪機時代
隋朝時期的禪宗
隋朝的社會及禪宗
達摩禪系的初興之路
唐朝時期的禪法
達摩禪在唐朝的勃興
黃梅禪系的創立
弘忍與東山法門
五祖弘忍的門人及禪系
京師神秀禪師
神秀高足及門下弘傳
文摘
最早出現的禪僧團
所謂禪僧團,即聚眾蓄徒,多則數百至千人,由都城到山林郊野,行動游弋,若隱若現,為官為民,結隊成群,規模宏大,人員相對穩定的一種民間禪眾組織。南朝覺賢在長安聚徒傳禪,不久被擯。而覺賢的高徒玄高聚集禪眾開展了長久的僧團活動,借禪僧團之名,行靈異神通之法的玄高僧團,在北朝時期迅速發展壯大,勢不可擋,以靈異炫世干政,一時權傾朝野。
禪僧團的領袖玄高玄高,生卒年,出生地不詳。為關中石羊寺浮陀跋羅禪師(即覺賢禪師。一作者注)弟子。據慧皎大師《高僧傳·禪論》載:“沙門智嚴躬履西域,請廁賓禪師佛陀跋陀羅更傳禪業東土,玄高、玄紹亦並親受儀則。”就在姚秦滅亡和佛陀跋陀羅禪師被逐放之時(公元411-417年),歸隱於麥積山的玄高又轉投天竺禪師曇無毗學禪的同時,聚有“山學百餘人,稟其禪道”。直到公元412-427年期間,即西秦的乞伏熾占據隴西(今屬甘肅榆中縣境。一作者注)稱帝時,他被朝廷官員告發以“聚徒蓄眾,將為國禍”的罪名,隨即被趕往河北林陽堂山寺廟。不久又聚眾授徒三百多人。河南帝後悔此舉,並遣官員返回都城,以國師之尊供養。約公元431年,西秦行將滅亡之際,無奈的玄高只得從河南輾轉來投北涼(今屬甘肅張掖市境內。一作者注),受北涼王沮渠蒙遜的敬奉。一直到公元439年,北涼被北魏拓跋燾滅亡,當時的燾舅陽平王將玄高迎回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境內。一作者注)。“大流禪化”的他被太子晃尊為師。
玄高所傳弘的禪法屬安般禪系,具有濃郁的靈異神通色彩,正所謂“出入盡於數隨,往還窮乎還淨”。據《高僧傳》載:當時玄高在林陽堂山寺,因“忠誠感應”,右不擊磬而出聲,香氣自然來。具有這種靈異功能的門生就達十一人之多,如學盡諸禪,神力自通的玄紹就是其中之一,他可從手指間流淌出香甜可口的水來。由是觀之,該禪僧團實踐的是覺賢顯異惑眾的禪法之道,其妖邪之氣顯露無遺。
傳說,玄高入住平城後常協助太子晃處理國政,他曾陰謀設計讓太子晃剷除父王拓跋燾,讓太子做七日《金光明經》的懺悔法事,用誠感的神力,讓君主拓跋燾進入夢鄉,在夢中“看見其祖和父王,都手執利劍,表情威嚴地詢問道:你為何要聽信讒言昏庸無道,懷疑太子晃呢?”以此逼迫拓跋燾下遺詔讓太子晃登基繼帝王之位。至於這個故事的真實與否,暫且不究,而玄高以靈異神通強行干涉北魏政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玄高和太子晃的野心被拓跋燾識破,在公元444年太平真君五年,玄高就被燾王斬首,受誅連的涼州沙門慧崇等也遭殺害。這恐怕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魏武滅佛”的真正導火索。公元446年太平君七年,拓跋燾發動了中國史無前例的滅佛運動。
自覺賢僧團到玄高再到玄暢和法期,其傳嗣過程中有師徒承傳的途徑,而確無明顯的宗譜,因此這還不能構成一個完善的禪法宗系,實為禪僧團。
佛跋陀與慧光的北地禪團
佛陀禪師結眾少林精舍
佛陀即跋陀,生卒年不詳,天竺國人。他所習禪法屬於小乘禪法範疇,其目的在於自得證果。同門師兄對他說“你於中土有緣,度二弟子深有益”,於是遍游各邦。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一作者注)在河南嵩山置建少林寺,安奉供養跋陀於少林精舍中。
對於佛陀禪師所弘傳的禪法之考證不是十分詳備,但其“征應潛著”,這無疑又是靈異神通的最好明證。據說在平城禪室坐定時,有一小兒看見門縫裡烈火炎炎,禪徒認為其師已證道。這就是“火光定”或“十一切處定”中的“觀火定”所產生的神奇幻感。佛陀禪師最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兩位高徒慧光和僧稠,即預言中所度的震旦國(即今中國。一作者注)二門徒。佛陀當時在平城所聚徒眾數量沒有記載,而在少林精舍時,禪眾達數百人之多。
北魏孝文帝為發展北方禪業,首先對禪僧團的禪僧享受貴族般的供養禮遇;再就是歷史上的重大興佛事件,孝文帝組織人力和財力開掘出了洛陽龍門和大同雲岡兩處較大的石窟。這既安撫了結眾的禪僧團組織,又滿足愚弄庶民百姓和皇室禮佛祈福的心理需求。
序言
禪,梵語禪那,意為坐禪或靜慮。
禪,誕生於佛祖的“拈花一笑”,經初祖達摩一葦渡江將禪帶入東土,傳至六祖慧能,“中國禪”應運而生。
禪,是一種生命智慧,一種追求快樂適意生活的心境,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它宏博玄妙、法旨精微,蘊涵著中華文化獨有的風韻和令人嘆為觀止的佛教智慧和人生智慧。而創造中國禪宗的是唐宋時期眾多的禪宗宗匠、高僧名宿,他們生活於枯藤老樹之上,青峰翠岩之下,或棒喝交施、或機鋒互斗、或畫圓為相、或笑月指天、或雲遊四方,縱情灑脫而又不失風流雅致。禪者的出家不是逃避塵囂,尋求的是一種人生智慧的真諦。禪家們強調自立、自信、自尊,敢於喝佛罵祖、叛經離道,由此建構了華夏大智大慧的中國禪宗。偉大領袖毛澤東說:“六祖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本土化,這就是中國的禪宗。”
禪宗自創立以來,深受歷代文人士大夫的喜愛,成了他們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認為,禪可以讓他們熱愛生命、掌握自己、肯定自我,使之心靈自由奔放、豁達果決、無拘無束、任心逍遙,充滿自信;在逆境的人生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淡泊世俗功名,生活因此而更加灑脫、曠達、閒逸。
禪,並非天上的雲霞,可望而不可及;禪,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拘泥於任何一種執著,追求一種絕對的解脫和空明。任何一種執著,哪怕是對禪本身的執著都不能讓你我開悟、領悟禪的真諦和旨趣。
本書以歷史的獨特眼光,全面闡釋自印度禪學至清末禪宗的流變,時間跨度長達兩千多年。主要揭示制約禪宗興衰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等的一般歷史,並系統考察禪宗在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和對外傳播中的作用和地位。書中翔實記錄了禪學與儒教、道教等中國主體思想文化的衝突、融合和互動的途徑。還從多角度對禪宗思潮、派系典籍和人物進行系統闡述,並深入分析禪宗與戒律、般若學、唯識學、華嚴宗、淨土宗等的互相交流和融合。當你被人生的種種煩惱困擾,或沉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時,閱讀禪宗發展的歷史和充滿人生智慧的禪宗語錄,可以幫助你放下一切,進入一個無憂無慮、空明解脫的境界。
《禪宗簡史》是一本關於佛教禪宗常識的凝鍊讀物。全書以印度禪的傳入,中國禪宗的形成、鼎盛衰亡和歷史朝代為主要閱讀線索,並對各禪門宗派的創立、歷代祖師禪匠、著名居士的禪學交往活動,以及各大門派宗師的禪宗經典、棲止的禪院等作了翔實描繪。鑒於佛教禪宗思想體大思精,深奧玄妙,本書以圖文互注的編排形式,曉暢易懂的語言敘述,講述禪宗發展的歷史與文化。書中插入了560餘幅具有極高觀賞和收藏價值的佛陀、羅漢、禪師、尊者、居士等佛教繪畫典藏作品,使美圖與佳文互為輝映。相信喜愛中國禪宗的讀者,閱讀此書對全面了解博大精微的禪宗歷史文化和知識大有開卷之益。
是為序
證悟謹識
戊子年初春於龍圖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