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淨慧法師著出 版 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1
版 次:1
頁 數:400
印刷時間:2011-11-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7407744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1. 禪是生命的自在解脫,淨慧法師潛心之作,引領眾生走進禪、了解禪、受用禪。
2. 書中探討了包括“打禪七”、“人生的終極問題”、“呼吸調引”等修行入門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是個人修行入門必讀書。
3. 全書內容通俗易懂,文字淺顯順暢,依照“禪七”的每個步驟與注意要點來進行學佛修禪的指引。
4. 本書可作為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修行參照。
內容簡介
淨慧禪師以禪學教義為基礎,對眾生人事,倡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使無數人走進禪、了解禪,受用禪的智慧、禪的清涼、禪的慈悲、禪的灑脫。
作者簡介
淨慧法師,法號妙宗,近代禪門泰斗虛雲和尚得法弟子之一,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提倡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舉辦“生活禪夏令營”等,使無數學人走進禪、了解禪,受用禪的智慧、禪的清涼、禪的慈悲、禪的灑脫。
目錄
第一篇 禪是生命的自在解脫
002 第一講 時時勤拂拭
006 第二講 無心合道
010 第三講 靈山不遠,彼岸非遙
015 第四講 融萬法於一心
018 第五講 怎樣對治昏沉和妄想
022 第六講 要真修,要實證
026 第七講 當下證得涅槃
029 第八講 六字口訣,兩大要領
033 第九講 禪是生命的自在解脫
037 第十講 如來禪,祖師禪,生活禪
041 第十一講 物質生活要簡樸,精神生活要高尚
046 第十二講 四食
050 第十三講 虛空生命
055 第十四講 家就是路,路就是家
第二篇 人生的終極問題
060 第一講 人生的終極問題
064 第二講 人的生死問題
069 第三講 培養信心
073 第四講 因果法則
077 第五講 戒律是善惡的標準
081 第六講 從容面對生死
085 第七講 淡化我執
089 第八講 開悟機緣與佛力加持
093 第九講 用功的境界與心態
096 第十講 開悟的境界與悟後保任
101 第十一講 什麼是平常心
104 第十二講 見性是禪的生命
107 第十三講 臨濟四料簡
111 第十四講 千歲寶掌和尚與老祖寺
114 第十五講 延續慧命的嚴肅性
117 第十六講 禪宗是無相法門
120 第十七講 破除四相
124 第十八講 知見的釐清和建立
128 第十九講 佛法住持世間的因緣
132 第二十講 有人心就有禪宗
135 第二十一講 靜中講話
第三篇 安心與生活
140 第一講 學道有三要
144 第二講 即心是佛,守一不移
149 第三講 參話頭與起疑情
154 第四講 打牛與打車
159 第五講 以無住心對無住境
162 第六講 漢傳佛教寺院的宗風建設
166 第七講 安心與生活
第四篇 心地法門
178 第一講 禪宗是最契合現代人根基的心地法門
183 第二講 如何調心
187 第三講 照體獨立,歷歷孤明
190 第四講 打禪七的由來
195 第五講 克服用功中的昏散二障
199 第六講 生死是當下的,解脫也必須是當下的
203 第七講 人生的基本理念
208 第八講 菩提路上 信為根本
211 第九講 緣起與因果是佛教的兩大定律
215 第十講 掙脫二元對立的枷鎖
217 第十一講 如何使功夫成片
220 第十二講 在日用事中用功夫
第五篇 修福與修慧
234 第一講 學會適應被動
238 第二講 生命在片刻間
241 第三講 被動的主動
244 第四講 至道無難
248 第五講 寺院管理要以人為本
252 第六講 修福與修慧
256 第七講 覺照功夫
259 第八講 心空成佛
263 第九講 用心的訣竅
267 第十講 妄想的種類及其對治方法
271 第十一講 調身的要點
275 第十二講 禪七的神聖性
278 第十三講 要繼承禪門古風
282 第十四講 末後風光
286 第十五講 開發自家寶藏
289 第十六講 彌勒肚皮
294 第十七講 人身三寶
299 第十八講 不二法門
302 第十九講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304 第二十講 生處轉熟 熟處轉生
309 第二十一講 如說而行
313 第二十二講 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
317 第二十三講 體妄即真
322 第二十四講 向善向上
325 第二十五講 何謂不立文字
330 第二十六講 悟到什麼
334 第二十七講 悟與修的途徑
337 第二十八講 有佛法就有辦法
341 第二十九講 為法出家
346 第三十講 自性清淨心
350 第三十一講 感恩、懺悔、回向
355 第三十二講 修行路上莫徘徊
360 第三十三講 清涼世界
364 第三十四講 從跌倒處爬起
366 第三十五講 梅花香自苦寒來
370 第三十六講 放下包袱 消除業障
373 第三十七講 精進莫放逸
377 第三十八講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